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李叔同有一句名言,“奮鬥之心人皆有之

”。對於奮鬥這個字眼,所有人都不會陌生,甚至可以說,幾乎所有人都有過奮鬥的經歷。為什麼要奮鬥?很多人都會說,奮鬥當然是為了成功。

但我們可以回過頭看看,有多少人的奮鬥能夠取得成功?又有多少人的奮鬥能夠堅持到最後?無果而終的奮鬥遍地都是,為什麼我們的奮鬥沒能堅持到最後?因為我們從一開始就錯了,如果只是為了成功去奮鬥,那麼命中早已註定我們只能是那百分之九十七的普通人。我們的奮鬥又何須長久,何須執著?

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孫中山曾經說過,“不斷的奮鬥就是走上成功之路”。但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斷的奮鬥。只有不斷的奮鬥,才是走向成功的保障。那麼,我們的奮鬥為什麼很多時候,都沒能堅持到最後?通過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其中的原因。

01. 奮鬥的必然性

對於每個人來說,奮鬥都是必然。沒有人陪你走一輩子,所以你要適應孤獨,沒有人會幫你一輩子,所以你要奮鬥一生。奮鬥應該說是很多人唯一能夠找到的出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努力奮鬥的基礎上。不奮鬥,理想只會離你越來越遠。在能夠看到的未來,無疑將是一片黑暗。很多時候,我們的奮鬥也是生活所迫。

奮鬥能使人快樂,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體現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為了實現自我,我們必須努力奮鬥。對所有人來說,奮鬥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02. 為了成功的奮鬥,大多折戟沉沙

奮鬥是為了成功,本沒有錯。錯就錯在我們對成功的執著,讓我們過分追求事情的結果,而忽略了奮鬥本身就是一種修行。成功,看似簡單的字眼,卻是很多人一生所求而不可得的。

如果我們的目的只是成功。那麼,任何努力都有可能白費,任何付出都有可能沒有回報,任何事業都有可能遭受挫折,任何夢想都有可能夭折。當我們發現成功遙不可及的時候,放棄奮鬥的初衷,就成了一種必然。

沒有人會為了不切實際的理想和事業,一直無畏的努力下去。(當然,偉大的事業和偉大的人除外)很多人,放棄奮鬥的原因,就是認清了奮鬥而不可得的現實。奮鬥的人那麼多,成功的人百不足一,

堅持不到最後也就無可厚非了。

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03. 正確理解何為奮鬥

很多人理解的奮鬥,就是不分晝夜,廢寢忘食的去努力工作。正如那句很紅的話,“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很多人把拼命、冒險當做是一種奮鬥。

熟不知,用功不求用力太猛,但求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努力才是真正的奮鬥。

很多人理解的奮鬥,是轟轟烈烈的幹一番事業。但卻忘了,奮鬥恰恰是體現在無數的小事中。做一件事情,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心無旁騖,不見異思遷,就是一種奮鬥。何為奮鬥?奮鬥就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把事情努力幹到最好。

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境界,重複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成功。我們要能夠正確的理解奮鬥的含義。奮鬥不是多麼超前的去努力,而是要求我們不恥人後。即使慢,也要馳而不懈,堅持到最後就是奮鬥。

奮鬥不是努力的同義詞,但奮鬥是懶惰的反義詞。今天能做的事,不拖到明天,自己能做的事,不推諉他人。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是奮鬥。

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04. 奮鬥真正的意義

在我看來,努力奮鬥真正的意義不在於獲得多大成功,而是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自力更生。在努力奮鬥的過程中,我們會漸漸明白,通過努力可以彌補一切先天的不足

生活中,任何外力都是不可靠的,也不是無條件的,人生最大的保障就是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痛苦的經歷讓我們終究醒悟,自己靠自己,才是硬道理。努力奮鬥最大的意義,便是讓我們習慣於自力更生,並且可以更加從容的自力更生。

努力奮鬥不是目的,它只是我們自保和發展的手段。通過努力奮鬥,我們希望獲得一種能力。那是一種可以讓我們遠離鄙夷和笑話,不看別人臉色與白眼,不需要向任何人搖尾乞憐的能力,叫做自立更生。依賴外力,就是有求於人,就需要看人臉色。而自力更生可以讓我們擁有依靠自己就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便是努力奮鬥真正的意義。

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05. 為什麼說只為成功的奮鬥,一開始就錯了

成功,人人都向往,但只有極少數人能夠登頂。為了成功的奮鬥,最後都會因為想要而不可得而選擇放棄。人人都心懷敬畏的奮鬥,人人都失魂落魄的離開,既不丟人,也不可笑。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

我們的奮鬥不應該建立在虛無縹緲的成功上,而應該建立在自己最迫切的需求上。正如前文所言,如果我們的奮鬥是為了自力更生,那麼我們無疑會擁有更加強大的動力。

而這個目標,也不會像成功那樣遙不可及。我們可以真切的體會奮鬥帶給我們的收益、好處、以及成長。這才是保持不斷奮鬥的法寶。目標太高,就好比沒有目標,對人的鞭策也難免鞭長莫及。

但我們寧願被人笑一時,也不願被人笑一世的願望確是如此的真實與迫切。

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人生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成功。只要我們找到方法,能夠不斷鞭策自己奮鬥,就是走上了一條成功之路。而為了成功而奮鬥,一開始就已誤入歧途,註定是不歸路。

人生總有理想和現實。不能直面現實,又怎能兼顧得了理想。正如很多企業家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總會說一句,我當時根本就沒有想那麼多,我要想的是如何活下去,如何給人發工資,如何還債。所以,只是為了成功去衝刺,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陷阱。

06. 結語

王陽明曾經說過,“知是行的主義,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認知是行動的源頭,行動是認知的體現,認知是行動的開始,行動是認知的成熟。這就是文中強調要明白奮鬥真正意義的目的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努力,也不會有人無緣無故的放棄所有的行與止都是建立在自身認知的基礎上。

而一個合理、適當又催人奮進的目的,才應該是一個合適的理由。知與行是相互依賴依存的關係,我們的目的應該要能夠在奮鬥中不斷得到檢驗與證實,才是保證我們持續奮鬥的力量源泉。

不論國家、團體、還是個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都是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我們在奮鬥中,確立自力更生的目的,不是遠離了成功,而是更加接近了成功。

只不過,我們是在迂迴的接近成功。正如孫中山所說,“不斷地奮鬥就是走上成功的路”。我們找到了讓自己不斷奮鬥的方法,其實也就是找到了成功的法門。

如果你的奮鬥只是為了成功,那麼從一開始就已經錯了

一家之言,希望對您有所啟發,即使沒有,也算拋磚引玉了。失敗者聚樂部聚天下失敗之人,歡迎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