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能入主中原而日本人為什麼不能?

清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能入主中原並一統天下,一般聯想到的是其驍勇鐵騎,赫赫武功,但同樣崇尚武功,而且國力科技都比當時中國更強的日本反而沒能順利佔領中國,進入中國卻陷入泥潭導致本身資源供應不足,進而進攻美英等列強最終戰敗捱了兩顆原子彈!要解開這個謎團這裡需要從多個方面分析兩者之前存在的差異。

清朝統治者的主體是生活在東北的滿族人,生活在白山黑水苦寒之地的民族自古均保持勇武的性格,鮮卑,高句麗,渤海,契丹,女真等民族都建立過強盛一時的政權,但作為新崛起的北方政權往往勇不過兩代,常常因繼承人的問題很快陷入內亂,導致後勁不足,或陷入分裂或只能佔據一方,能幾代奮進,將統一事業進行到底的只有元朝和清朝兩家。最初統合女真各部落的清太祖努爾哈赤憑藉武力像諸多少數民族領袖一樣也只完成了各部落的統一,也並不比歷史上的赫連勃勃、拓跋珪、阿保機等人有多高明,但實際起到轉折作用的人物還是皇太極,他除了繼承了努爾哈赤留個他的武力外,更創造性的完成了女真部落聯盟向封建體制的轉變,任用漢人,發展國力,收服朝鮮和蒙古,打開進入中原的門障,完成對明朝的戰略包圍。

清朝能入主中原而日本人為什麼不能?

清太祖努爾哈赤

同樣作為落後國家的日本,最初同清朝一樣也是閉關鎖國,過過自己的日子,但美國黑船叩關之後很快開始覺醒並削藩統一,通過明治維新,完成自強的道路,後來更是一舉擊敗了清朝和沙皇俄國,憑藉一代人的時間便成為了列強中的一員,迫使清朝割讓臺灣,侵吞朝鮮,甚至佔領東北,同樣完成對中國的戰略進攻準備。

清朝能入主中原而日本人為什麼不能?

明治天皇

看到這裡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二者其實都一樣,接下來的路徑按理應該是一致的,因為對面都是一個戰亂不止,民不聊生的中原,理想的情況應該是一舉拿下,沿途望風而降,但實際卻大相徑庭,起初進入中原的多爾袞採取能佔多少是多少的態度,最後基本完成對明朝的佔領。而日本最初謀劃三個月滅亡中國,最後卻後勁無力,只能在僵持中被耗幹。

實際上當時清朝面對的對手明朝和日本面對的對手中國甚至同盟國集團完全不是一個處境。 當時明朝正處於全球的小冰期,各種惡劣天氣自然災害席捲大半個中國,農業社會要碰上這環境沒個起義估計也說不過去,而且這個小冰期還不短,所以當時各地起義不斷,這種戰亂狀態對吃不飽飯的農業社會的衝擊是毀滅者的,一旦一個地方的社會形式遭到破壞,那基本這個地方將毫無抵抗力,而日本所面對的中國雖然也處於軍閥混戰但卻沒有這種自然的破壞力,而且經過20世紀20至30年代的發展,社會基本穩定,名義上也出現統一的局面!

清朝能入主中原而日本人為什麼不能?

明朝到末期社會結構固化,體制僵硬,社會腐化,人心不一。一個王朝運行200年以上基本上都會出現以上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深入徹底的改革,基本上會像漢唐一樣毀於起義軍導致的混亂和權臣篡權。明朝末年社會上已經不允許出現新的活力和新的思想,人力和物力陷入了無盡的內耗和毀滅當中,無力再對抗外部勢力的強力破壞!

清朝能入主中原而日本人為什麼不能?

明末農民戰爭

當時陷入閹黨和東林黨黨爭當中的明庭在施政政策當中徘徊不定,很多有利的政策都被黨同伐異,為反對而反對的黨爭中被幹擾甚至取締。一個國家集團的中樞機構出現問題那基本下面沒法採取可行的手段化解危機!被儒家思想封固的知識分子和上層崇尚形而上行的之乎者也,而沒有腳踏實地的解決問題的施政能力。體制上的固化無法化解舊勢力為維護自身利益而對改革的圍堵,導致經濟形式更加的混亂,明朝宗室消耗了大筆國庫的收入,財政的大部分收入依靠農業的稅收,而沒有往南方商業集團徵稅,當南方還在歌舞昇平時,北方無地農民正攪的國家兵荒馬亂,甚至南明時期國家財政稅收依然僅靠底層的民眾,反而被清朝佔領的地區沒有一干課稅,所以失去底層民眾的支持,失敗只是時間問題!無數奮勇而起準備救國家於危難的個人如孫承宗、盧象生、孫傳庭等都充當了黨爭和體制腐化的炮灰,無數希望都被這輛墮落的大船攆的粉碎,另後人扼腕嘆息!而民國時期存在的社會體制以及經濟等問題也遠沒有明朝時期嚴重,而且民國經過清末民初與西方列強長時間的交流反而為社會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不拘泥於成法祖制,為抵抗外來侵略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保障!

清朝能入主中原而日本人為什麼不能?

明軍與清軍作戰

就征服力而言,清朝與日本也存在巨大的差異。冷兵器時代,少數民族憑藉先進的弓馬騎射等戰爭機器往往對農業文明的軍隊和組織形成碾壓的態勢,如果農業文明沒有長時間較強的軍事訓練和組織,基本給少數民族有生力量造成不了多少傷害,只能龜縮於城池當中,而中國當時也沒有發展出稜堡這樣堅固的單城防禦體系。相反,隨著槍械大炮等戰爭手段的普及,普通農業士兵需要很長時間訓練的軍事素質被大大縮減,就給了當時的中國軍隊抵制侵略提供了大量有生力量和有效的防禦手段,而且日本軍隊保持優勢倚重的國內工業體系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外部依賴性,這就造成日本不能完全自由征戰,一旦外部工業原件供應斷裂,其本身都很難生存,更何況繼續高強度的戰爭,所以傾盡國力發動武漢會戰之後,日本的戰略進攻便停下來,之後僅僅只能發動部分戰區的戰術進攻,收效甚微。美國與西方對日本開始進行制裁後,日本便狗急跳牆發動太平洋戰爭,奪取南洋工業原產地,但是也將自己立於同盟國的對立面,其後續面臨的軍事壓力更大,失敗也是必然!因此日本對中國的綜合軍事優勢也沒有清朝對明朝的優勢大!

清朝能入主中原而日本人為什麼不能?

武漢會戰地圖

對於一個破爛腐朽的大船,如果掌舵人能駕馭這條破船,或許不能讓它重新煥然一新,但也不至於迅速沉沒。明末的環境其實可以跟太平天國的清朝有一定的相似,均面對內部和外部的困境,但是一個走出陰霾實現中興而另一個卻是國破家亡。明思宗作為明朝最後的掌舵人對當時局面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出身高貴的他年幼因祖父的原因沒有受到其應該有的教育和鍛鍊,加上剛愎自用,急功近利,優柔寡斷,薄情寡義等性格的缺陷,沒有很好的打造屬於自己的基本盤,造成他坑了很多人,很多有利的局面,當然還有他自己!而蔣介石卻是從底層摸爬滾打一步一步混到了但是的領袖位置,他有自己的基本盤,戰爭中能控制左右局面尚不至於完全失序,顯然他對國家和政策的理解和掌握遠強於明思宗,這也使得他能在關鍵時刻不至於自毀長城,犯些低級錯誤而給對手提供戰略機會!而且當時的中國還有一個千年一遇的人物,他掌握的資源和給日本人造成的損失,是那些明末軍閥對清朝的抵抗所不能比的!

清朝能入主中原而日本人為什麼不能?

明思宗朱由檢

古代改朝換代本來也是歷史的一種必然,但藉機入主中原成為天下的統治者必然需要高超的統治手段和戰略,清朝數次抓住重要時機,一步一步完成了逆襲,而後來的日本本身面對的中國的內外優勢便有限,但是依然狼子野心,妄圖重複當年的奇蹟,最後只能吞噬惡果,到現在淪為美國人身邊的一枚棋子,一個二流國家罷了!

時過境遷,我們回顧歷史,當國家再次面對內外困境,是否還會有高超的智慧鳳凰涅槃完成新生,而不是淪為魚肉,任人宰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