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少年的你》播出之後,引發了網友們對“校園暴力”的激烈討論,大家都在氣憤施暴的人,譴責冷漠的人,呼籲教育的人,可這才過去沒幾天,又發生了“7歲女童被3名男同學按住往眼睛裡強塞幾十張紙片”的新聞。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因為眼睛被塞入大量的紙片的原因,小女孩的視力受到影響嚴重下降。這已經是典型的校園霸凌了,可校方想息事寧人、推脫責任的回應卻讓人寒心和焦慮:我的孩子在學校真的能享有健康和安全嗎?

還有前不久發生的13歲大連男孩殺人案件也是,大連男孩喪心病狂殺人藏屍,內心甚至沒有一點愧疚與懼怕,麻木得如同一隻兇殘的“傀儡”。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一個七八歲,一個十三歲,這讓我們很難想象今天已經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時代了。但我們在譴責他人,呼籲教育、法律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思考一下,作為我們自己,作為校園暴力的當事人的家庭和父母,到底應該怎樣來幫助我們自己的孩子,自己親戚朋友的孩子,去學會避免、解決校園暴力的問題,而不是永遠想著依靠外在力量的介入來解決,或者期待每個家庭的每個孩子都是絕對善意的。在外在的機制力量還沒有完善的時候,在所期望的理想人性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我們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呢?



我想這是作為成年人,作為孩子的父母,作為真心想保護身邊孩子的人應該思考的事情,而不是在網上一頓宣洩、不忿之後,隨著熱搜的不斷刷新最終石沉大海,明天又投入到某某明星出軌,某某網紅的是非糾紛裡口誅筆伐,反而忘了身邊的孩子正在你評論裡擔憂的校園中成長。

-----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

我們都不是孩子了

但我們都曾是孩子


小時候我們在家和小夥伴打架了,大多數父母的第一反應是,不管對錯,先吼自己的孩子一通:“你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和人家打架”。大人們只想著給對方父母一個態度,讓人家不要介懷,可他們總是忘記了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介懷


許多孩子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總是第一時間問罪自己,所以即使在外面受委屈了,被欺負了,也不敢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僅幫不了他,還會責備他。


而這些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通常會有三種應對方式:

1

第一種,自己默默忍著。但越忍越被欺負,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變得膽小、內向、自卑、怯懦,甚至自閉,嚴重時引起孩子輕生念頭。

2

第二種是反抗型。誰欺負我,我就打回去。若是勢均力敵還好,一旦打不過,就會招來進一步的打擊和欺負,讓孩子受到更深的傷害。

3

第三種是蓄意報復型。這類孩子固執又能忍,他們想報復回去,但是沒有人告訴他們方法,也沒有告訴他們對錯,他們就會自己學,上哪兒學?電視裡、電影裡、小說裡等等,心懷怨恨的他們最終會學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


沒有一對爸爸媽媽會故意把自己的孩子推向深淵,但若是因為爸爸媽媽從小的教育不當、關注不夠,忽視了孩子所受的苦難,被別人和自己學到的負面知識推向了深淵呢?所以,每個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成長生活中的幾個重要點:

01

多點時間陪伴孩子,學會和孩子溝通。記住是溝通,不是上政治課。溝通是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孩子所想,想不到的時候問問孩子怎麼想,而不是隨時隨地用教育的口吻勒令孩子這不許那不許,或者簡單粗暴地告訴孩子這樣不對,那樣不對。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02

盡最大努力用溫柔、激勵的力量塑造孩子活潑積極的性格,讓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委屈和意見。讓孩子在同齡夥伴中玩得開,自然不會被人欺負,就算偶爾受委屈了,他也能大膽說出來,信任爸爸媽媽能都幫他們解決。

03

當孩子升學、轉學到一個新地方時,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校園生活和人際關係,要更多地與孩子的溝通,幫助他解決在新環境中遇到的困難。

04

如果發現孩子不對勁又沒有說出來的時候,可以聯繫學校老師一起關注孩子的校園生活。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父母是孩子面對外界的危險的第一道防線,千萬不要因為你的忽視和自以為是的成人觀點,將孩子推到防線之外。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野生的性格到底會長成好的樣子,還是壞的樣子。但你不得不知道的是,人一生的生活與成就,很多時候往往取決於人從小形成的性格。


別用成年人的方式去看待孩子的世界,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別讓他們成為受害者,或是施暴者。遠離校園暴力,從父母開始努力。

讓孩子遠離校園暴力,父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注:部分圖源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