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难过的都有谁?


后疫情时代,难过的都有谁?


没有哪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是如期而至了,但伴随的降薪、裁员和失业,却在与日俱增,这场病菌战役中,倒下了无数企业,暂时没有倒下的也正在疫情的冲击中艰难喘息。

根据财经观察室提供的数据,仅2020年1-2月份全国就有24.7万个企业注销破产,在这些企业中,中国经济前三省的倒闭企业最多,分别是广东、江苏和山东。另据天眼查数据来看,从2月1日到3月25日全国就有15.4万家企业注销破产。这些数据均远超往年!这其中还不包括很多因为疫情没有复工的困难企业,很多实在撑不下去无法运转的企业无奈选择继续停工停产,甚至走投无路,随时都面临破产倒闭!三四月份数据只会更高。

后疫情时代,企业终于开始全面复工,可即便人员到位,加大马力,订单和业绩又在哪里呢,企业自身已经在不断瘦身,萎缩甚至取消的订单量,让好不容易等到复工的企业再次陷入无订单的泥淖。尤其是外贸制造业,海外订单的断崖式减少,让企业死在了供应链上。轻型店面的日子也不好过,苦苦挨到允许开门营业,却陷入顾客稀少、店面冷却的窘状。

企业难以生存的时候,个人和家庭也备受影响,消费降级早不是口号而是当下人们身体力行的存活之路。商场实体店清冷的状态,很难维持,很可能将会再次由开门复工转为关门停业,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倒闭数据。


后疫情时代,难过的都有谁?


望眼当前的全球疫情,“存活”,将成为贯穿2020甚至未来好几年的主旋律。为了活下去,企业纷纷采取断臂求生的方式,力图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中艰难前行。到底是沉沦、等待还是蜕变,生死大考迫在眉睫。企业能做的,包括但不限于从成本、营销、品质、转型等多个方面入手,重新打造和自省公司的未来之路。

砍掉低性价比的业务和产品

至少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里,慎重对待不能产生现金流的业务或产品,非常之时执行非常之策,企业有必要将这些占用成本但没有产出的业务暂时砍掉,保住主营业务和创收业务,让公司先进入到正常运行轨道后,再考虑其他的衍生产品线。

严控成本,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严格控制成本,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到极致,即便从一项开支中节省出一点点,也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为企业艰难的经营之路添砖加瓦。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同样,节省出的螺丝钉也是公司运转的关键一步。多压缩一分,企业就能多一分生的希望和力量。

全民营销,业绩为王

号召全企业树立“全员营销”的理念,围绕业绩展开竞争,采用奖励制度激发全企业的营销动力,即便无法实现销售额的实质性增长,也会在原有的口碑上有更广泛的传播,口碑即为营销力,为专职销售人员的更进一步打下传播基础。


后疫情时代,难过的都有谁?


以客户为中心,保证品质和服务

现阶段的每一份订单,都得之不易,无论大小,企业都应全力以赴的保证提供的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产品品质永远是企业价值链上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疫情时代更要将品质和服务视为做事的基础,精心维护客户,保证不丢单,不减单,努力让市场的拓展前进一步。

践行企业转型,把握时代机会

疫情下不是所有企业都受到冲击,有不少线上店铺或APP大展拳脚,抓住了危机中的机会,成为那批变危机为生机的企业。持续成长,自我调整,向敏捷化和数字化变革,是这次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最大警醒和思路,企业只有不断的适应时代,才能在时代的激流中勇往直前。

稳军心,传递信心与希望

这个时代,希望是比钻石还要珍贵的东西。如果企业从内而外没有信心加持,任由悲观情绪蔓延,那它离倒下也就不远了。企业的领导层需要时刻为员工鼓气加油,让员工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上下拧成一股绳,拓宽企业的生存之路。

疫情打到了下半场,国内经济的全面下滑,国际环境的持续恶化,每个人都觉得恍惚,好像才刚忙完慌乱的手边事,忽然一抬头,发现眼前的世界变得熟悉又陌生。现在已经很难了,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没人知道。就像西贝贾国龙说的,企业的耐力到底有多大,过程中还会发生什么,这些变量太多了,别做那么精准的计算,现在先努力把眼下的事情做好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