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一營銷秀”復演 瓶頸拼多多複製京東“揩油”

面對營銷資源和效率雙下降、獲客成本翻倍,平臺用戶和營收增速繼續放緩,拼多多正在外界預言的“拐點”處掙扎。增長瓶頸下,拼多多在今年618期間“揩油”天貓,操作與4年前雙11時的京東的指責如出一轍。

對於拼多多而言,公司的獲客數量及獲客成本是其命脈,然這條命脈卻可能出現問題。今年一季度財報中,拼多多獲客成本正在急速走高,一季度市場營銷費用為48.89億元——有媒體據此計算得出,目前拼多多獲客成本高達286元,遠高於上一季的142.86元,呈現翻倍上升。而在2018年同期,拼多多的獲客成本連當下十分之一都不到。

“二選一營銷秀”復演 瓶頸拼多多複製京東“揩油”

不僅獲客效率降低,這種“帶血上位”的燒錢模式也開始出現血庫告急。今年一季度,拼多多的營銷費用環比下降了18.65%,同樣急速下降的,還有拼多多通過補貼和營銷撬動的增長槓桿——資料顯示,18年3季度,拼多多用6.5倍的營銷增長換來了GMV同比近4倍的拉昇,但到了第4季度,在營銷增長7倍的背景下,GMV只撬動了2.5倍增長。

主推消費降級的拼多多,儘管聲稱自己是戰略性虧損,在資本和效率的雙重萎縮之下,燒錢都變成了奢侈品,值得繼續“營銷降級”。

2019年618期間,攜《電子商務法》之名,拼多多將“二選一”的帽子扣給了天貓商城。而一些商家表示,天貓從未有“鎖會場”、“鎖庫存”等不正當競爭操作。“這麼做的反而是其他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似曾相識的場景在2015年也曾發生。回顧歷史,2015年是京東增長的一個拐點,平臺GMV增速開始掉落至50%以下。在增長乏力、整體營銷預算收緊的背景下,京東當年靠著奶茶妹妹的明星效應以及“二選一”的新聞熱度以保持流量。

2015年雙11期間,京東方面表示不斷接到商家信息,反映天貓商城在雙11促銷活動中脅迫商家“二選一”。但實際上,在此期間京東為迫使商家必須在京東平臺做促銷,關閉了部分商家旗艦店,涉及品牌包括“木林森”、 “三隻松鼠”等。

有網友認為,這種“抱大腿”的營銷模式四年後有復演的跡象,本質上是企業業績增長和創新乏力下的一種“揩油”行為,“這種方式京東也用過,行話叫找到對標對手後,江湖話叫“揩油”。這種拉虎皮當大旗的做法,確實不失為為一種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