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哈密瓜品種繁多,每個品種都有優缺點和最適宜的種植區域,因此定植前應根據本地自然條件、栽培方式和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種植的品種。吐魯番地區可以選用早醉仙、金鳳凰、9818(分黃皮、綠皮兩類)、金龍、新紅心脆、西州蜜25號、西州蜜17號等品種。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2、選地

哈密瓜根系分佈廣,具有較大的葉片和碩大的果實,對種植土壤有一定的選擇,不同的土壤類型、肥力、鹽鹼度對哈密瓜的產量和品質形成有密切的關係。哈密瓜的根系較發達,耐旱不耐溼,哈密瓜種植地塊應排水良好、土層深厚,以沙壤土或壤土最好。這兩種土壤保水保肥、通氣良好、有利於哈密瓜根系生長髮育;早春地溫回升快,有利於早出苗;同時吸熱散熱快、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果實糖分的積累。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3、整地、施基肥、開溝

3.1 整地 哈密瓜具有發達的根系,為使它的根系充分伸展,要求耕作層疏鬆深厚。種瓜的土地多在冬前深翻,翻耕深度25~30cm。深耕能加厚疏鬆土層,增加土壤空隙,促進土壤養分釋放和植株根系吸收養料,減輕病蟲為害。春季化凍後,要及時進行平整耙耱保墒,以待適期播種。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3.2 施基肥 在開瓜溝前,根據瓜溝中心線兩側50~60cm處,開挖2條寬40cm、深20~30 cm的施肥溝,把基肥施入溝中,一般施入羊糞2~2.5t、 油渣 150~200kg及 20~25kg 複合肥。嚴禁使用尿素。挖施肥溝深度一定要足夠,否則肥料較多時可能會燒苗。

3.3 開溝 溝畦栽培是哈密瓜普遍採用的栽培方法。這種方法便於灌溉,使溝及兩側播種帶的土壤保持足夠溼度,而哈密瓜蔓、葉、果實可在乾燥的畦面上生長;開溝後,溝壁吸熱,春季土壤溫度上升快,有利於種子發芽。溝距3.5~4m,瓜溝長 40~50m,溝深 0.4~0.5m,上口寬0.9~1m,瓜溝要求平直,做到底平口齊,吃水線一致,無大土塊和作物根茬,同時撿淨殘留地膜,減少土壤汙染。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3.4 鋪地膜 覆蓋地膜的優點:一是提高地溫,地膜覆蓋後,整個哈密瓜生長期土壤溫度較露地高,吐魯番3月底至4月初,5~20cm深的地溫,覆蓋地膜較露地平均增高4℃,這對早春哈密瓜種子的出苗及幼苗生長髮育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二是保墒,減少土壤水分蒸發;三是增加土壤養分,覆蓋地膜后土壤溫度和溼度提高,微生物活動增強,加速了土壤有機質分解,土壤速效養分含量升高,為哈密瓜根系吸收營養和植株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營養條件。覆蓋地膜還可抑制雜草生長,減少土壤病菌隨水傳播的機會。哈密瓜覆膜較不覆膜,全生育期縮短8~24天,增產率一般在30%以上。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4、田間栽培管理

4.1 適時定植 當5cm地溫達14℃以上、氣溫不低於18℃時,可進行移栽定植,適栽苗齡在30天左右,瓜苗發育至2葉1心或3葉1心時開始定植,定植時不要使營養缽內土坨散開,以避免瓜苗根系受損而延長緩苗時間。將根系完好的帶土坨苗移入預先挖好的定植穴內,用土輕輕壓實後,澆足定植水,用細土圍根,將定植穴蓋嚴,邊定植邊扣棚,當天或第2天澆透水1次。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一般定植後5~7天封閉棚膜,提高棚溫,白天棚內溫度達到28~32℃,夜間在18℃以上,保持高溫高溼,以利於緩苗。緩苗後,開始通風,適當調節棚溫,白天不得高於32℃,夜間不得低於15℃。以後隨著氣溫上升逐漸加大通風量,先兩頭放風,以後隨著溫度上升在棚膜兩側也開始放風,以後逐漸增大放風量。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撤棚。撤棚後的管理同大田一樣。撤棚時間選擇在新疆時間下午4∶00以後或者是新疆時間早上 5∶00—8∶00,中午時間不宜撤棚。這段時間一般不需灌水。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4.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增產和優質的關鍵措施之一。因為合理密植能夠使植株群體充分有效地利用光照、水、肥和空氣,保證植株健壯生長,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9818等早熟和小果型品種株距38~40cm,行距3.8~4m,每畝保苗800~1000株;金龍、金鳳凰、新紅心脆等中熟、中晚熟或晚熟品種株距45~50cm,行距3.8~4m。每畝保苗800株左右。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4.3 灌溉

1)幼苗期。哈密瓜苗期植株小,需水量小,一般在覆蓋地膜的情況下,土壤墒度在較長時間內可滿足幼苗生長需要。出苗後必須控水蹲苗,保水力較好的土壤控水蹲苗時間可達30天左右;沙性較大的土壤控水蹲苗時間25天。蹲苗結束後再行澆水,這一水可多澆、澆透,以利植株迅速生長。

2)開花期和膨果期。哈密瓜在開花至坐果期植株生長旺盛,加之氣溫逐漸升高,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保證植株生長髮育。開花坐果階段如水分供應不足,會引起花蕾脫落和子房枯萎;灌水過多也會引起蔓葉瘋長,落花落果。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3)果實成熟期。哈密瓜坐果20~30天后進入成熟期,果實表皮開始著色、出現網紋,果實內部進行糖分的累積。這是形成果實品質的關鍵時期。此期間灌水量要小,灌水次數也要嚴格控制。灌水過多,易裂果、果實味淡、不耐貯運、品質差。一般早熟品種在採瓜前5~7天停水,中、晚熟品種果實採瓜前10天停水。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4.4 追肥 哈密瓜從苗期到果實成熟前的發育時期都可進行根外追肥,特別是在果實膨大期,根外追肥可有效補充植株養分。常用磷酸二氫鉀0.05%~0.1%溶液或添加少量黃腐酸進行葉面噴施。噴藥時宜在早、晚氣溫較低時進行,正反面均勻噴霧,避開中午高溫期,以免造成藥害。春季多風季節,每次風后立即進行葉面追肥,可以增加光合作用,清潔葉面,防止病蟲害發生。

4.5 壓蔓整枝 哈密瓜是蔓生作物,必須固定枝蔓,使之向瓜畦內充分生長。整枝是通過人工摘除部分側芽和過多蔓葉,從而改善植株群體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係,減少植株發病,以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壓蔓時間一般從植株開始伸蔓至封行為止,每隔4~5節壓1次,最好用土塊直接壓到蔓上。壓蔓最好在晴天下午進行,不壓葉片,操作時應注意儘量避免使植株受傷。全生育期共壓蔓3~4次。坐瓜部位不能壓蔓,以免影響坐果。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通過整枝摘除部分枝葉,減少不必要的枝葉和幼果對養分的消耗,可調節坐果節位,促進結果。整枝方法採用單蔓整枝。主蔓不摘心,當植株長出8~9片真葉時,及時摘除第1~7節葉腋內發出的子蔓(二次蔓)。金鳳凰、金龍、新紅心脆第8~10片真葉發出的子蔓,在雌花節位上留1片葉摘心;如果其第1節未出現雌花,則留1葉摘心,促發孫蔓(三次蔓)。通常孫蔓第1節一定會出現雌花,此時同樣在雌花節上再留1片葉摘心,植株坐瓜後不再整枝。9818、西州蜜25號在第12~14節。注意留瓜節位出苗時最先出來的2片子葉不計算在內,以免造成留瓜節位低,影響產量和商品性。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4.6 結果後管理

1)疏果。為保證果實正常發育和提高果實商品率,在果實坐穩後,應及時進行疏果,1株留1個果。選留節位合適、外形標準的果實,摘除過低或過高節位的果實或者畸形果和有外傷的果實,這項工作在坐果期應經常進行。疏果後果實的坐果節位應基本一致,果實成熟後大小相當,能夠體現出特定品種果實的重量、色澤、含糖量等重要指標。疏果時間在幼果雞蛋大時進行,過晚造成營養消耗,延遲成熟。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2)墊瓜。果實進入膨大期後,每個瓜下用直徑5~10cm大小的土塊,採用品字型擺放,然後將瓜輕移到土塊上放穩。

3)翻瓜。哈密瓜果實長至基本成形時,果實著地的一面因見不到陽光而呈現黃白色,不但造成果實背陰面果肉含糖量較低、外觀色澤不一致,而且在降雨、土壤較溼情況下,果實著地面容易因潮溼或蟲咬而腐爛。因此,在果實膨大期必須翻瓜2~3次,最好在下午進行,每次翻動的角度不宜過大,順著一個方向翻轉1/3,動作要輕,以免損傷果實。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4)蓋瓜。吐魯番盆地夏季日照強烈,哈密瓜果實常受日灼使商品性和食用品質降低,特別是那些皮色較深的哈密瓜品種果實更易受到日灼。因此,在整枝時應適當多留一些葉蔓,使其能覆蓋果實。如葉蔓無法遮蓋果實,可用乾草覆蓋。此外,及時翻瓜也可以減少果實日灼發生。

4.7 病蟲防治 哈密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黴病、蔓枯病、枯萎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等,用瑞毒黴、甲霜靈、代森鋅、多菌靈、甲基託布津等噴灑或灌根,也可用百菌清煙劑燻棚。哈密瓜的主要蟲害有瓜蚜、白粉蝨、潛葉蠅等,可用煙劑燻棚,或噴施掃蟎淨、樂果、撲蝨靈防治。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5、果實採收

通常供本地市場消費的哈密瓜應在果實成熟度達到九至十成熟(糖度15%)時採收上市。供應外地市場或出口時,採收果實的成熟度應達到八至九成熟(糖度14%以上),過早採收影響果實品質,過晚採收則果實不耐貯運、運輸中損耗大。果實採收時應輕搬輕放,嚴防任何碰傷,並儘快為果實套上塑料發泡網,然後裝箱發運。

精品哈密瓜露地小拱棚栽培技術,看看如何有效的管理方案!

小結

綜上訴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