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短褶裙,其实不是苏格兰的传统?

格子短褶裙,其实不是苏格兰的传统?

1998年,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发表了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后现代小说。讲述了一位商人在一座岛上建了个“英格兰精华”主题乐园,乐园中对英格兰历史传统的各种元素都有逼真模仿。这个“假”英格兰非常成功,游客们趋之若鹜,甚至喜欢它胜过“真”英格兰。

小说当年便进入布克奖决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巴恩斯说道:“我对所谓的‘传统的发明’很感兴趣。曲解历史是成为民族国家的一部分。

巴恩斯在这里引用的概念“传统的发明”,正是出自英国史学巨擘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同名代表作《传统的发明》。这部文集由霍布斯鲍姆及其伙伴、同为不列颠学院院士的英国著名非洲史学家特伦斯·兰杰共同编纂,初版于1983年。此后的近40年间一直不断再版,持续畅销,被翻译成超过10个语种。而“传统的发明”这一概念,也早已为学界所熟知,其影响延伸至大众的视野中。

格子短褶裙,其实不是苏格兰的传统?

苏格兰短裙:被发明的传统

格子短褶裙,其实不是苏格兰的传统?

一提到苏格兰的民族文化,人们很容易联想到高地的旷野景致、悠扬的风笛声、身着代表不同“克兰”(氏族)的不同花纹格子呢短褶裙的男子。

美国经典影片《勇敢的心》再现了13世纪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悲壮的一生。片中,梅尔·吉布森所饰演的主人公,穿着象征苏格兰高地传统的标志性装束——格子呢短褶裙及披风。

格子短褶裙,其实不是苏格兰的传统?

《传统的发明》一书的作者却指出,包括格子呢短褶裙在内的一整套独特的高地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追溯性的发明”。所谓的苏格兰民族传统、“古代遗风”,在很大程度上是现代的,直到17世纪之后,才逐渐形成。

格子呢,即织有各色的几何图案的布,在16世纪的苏格兰已经存在(它似乎是来自佛兰德尔,经由低地传到了高地),但苏格兰短褶裙(philibeg,名字以及裙子本身)在18世纪之前都未有听闻。它根本不是传统的高地服装,而是在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之后,由一个英格兰人发明的;而特殊的“克兰格子呢”则是更晚些的发明。

苏格兰短褶裙的发明者,是一位来自英格兰的贵格会教徒,托马斯·罗林森。他的家族控制着兰开夏地区的大炼铁厂。1727年,他来到苏格兰,开始在这里设厂冶炼铁矿,加入了开发高地的行列。很快他发现,高地人惯常穿着的呢布束腰披风,并不适于炼铁工人的劳作,而本地人显然也买不起长裤或马裤。于是,这位英格兰工业家请来兵团中的裁缝,对高地人原本的服装进行了简化,裙子与披风分离开来,再在缝好的裙子上打褶。苏格兰短褶裙被发明了——并不是为了保留高地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是为了使他们走出旷野、走进工厂。

而短褶裙成为苏格兰民族文化的符号,则是更晚些的事情。1745年,苏格兰爆发了大叛乱,当叛乱被镇压后,英格兰的政府施行了严厉的法规,目标是彻底摧毁高地生活方式,全面禁止高地人穿高地服装。1773年,旅行者抵达高地时,已经见不到一个穿格子呢的人。但这种样式花哨的短褶裙装束,却悄然在高地贵族中流行起来。贵族们、绅士们、受过良好教育的律师们、有钱的商人们,穿上这种服装,让人给他们作画像。在禁令撤销后,这种时尚更是进一步传播开来。

高地兵团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实际上,禁令期间,法案明确规定,高地兵团可以免受服装禁令的约束。随着高地兵团人数逐渐增多,他们的格子呢制服也相互区别开来,很可能正是由此,产生了通过格子图案来区分克兰的观念。1822年,曾加入高地第42团的大卫·斯图尔特上校,出版了一部名为《苏格兰高地人的特性、风俗与当前状态概述》的著作,声称“短褶裙一直是他们服装的一部分,这可追溯至最初的传统”,而格子呢标志着“不同的克兰、部族、家族与区域”。这本书成了“随后一切关于克兰的著作的基础”。

最终,高地的神话在一对姓艾伦的兄弟身上得到了最极致的重构和扩张

。艾伦兄弟伪造了一部名为《克兰的装束》的书稿,他们设计了大量精美华丽的假克兰格子呢图案,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方式想象着苏格兰民族辉煌的过去。这本书的内容,被伦敦的高地社团继承吸收,苏格兰短褶裙的“传统”由此发扬光大,苏格兰格子呢工业也由此发展繁荣。

格子短褶裙,其实不是苏格兰的传统?

《传统的发明》

[英]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特伦斯·兰杰 编

顾杭、庞冠群 译

除了苏格兰短褶裙,《传统的发明》中还探索分析了传统发明过程中的诸多案例:既包括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发明故事,如19和20世纪英国王室仪式的演进、欧洲大陆试图发展人民自己的反传统的努力;也包括在帝国的接触地带,殖民力量与本地原生态的政治秩序之间的互动,如印度和非洲参与帝国仪式的起源。

我们所熟悉的历史,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人为发明的虚构传统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分辨吗?

这些案例,总的来说提供了一个看待现代历史的新视角、一个理解民族国家形成的主题:

许多我们认为由来已久的传统,实际上都是相当晚近的发明。

为何今天,我们仍迫切需要

被发明的传统

现代世界持续不断地变化、革新,现代人为什么还需要传统呢?种种仪式、符号被发明出来,有着怎样的目的呢?

霍布斯鲍姆指出,“被发明的传统”通过复制过去,来表达一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它们“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或者说,它们人为地创造那种“与过去的连续性”,参照旧形势,回应新形势。为了回应“新”需求,适应“新”环境,大量发掘“旧”材料,发明“旧”传统。新的,将自己装饰成旧的、古老的、传统的,继而发挥独特的作用。

然而,我们认为,在以下情况中,传统的发明会出现得更为频繁:当社会的迅速转型削弱甚或摧毁了那些与“旧”传统相适宜的社会模式,并产生了旧传统已不再能适应的新社会模式时;当这些旧传统和它们的机构载体与传播者不再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或是已被消除时;总之,当需求方或供应方发生了相当大且迅速的变化时。

在过去两百年里,这些变化尤为明显。在现代世界中,此类仪式化、符号化的活动,得到了集中体现。霍布斯鲍姆特别指出,大量新发明是作为民族运动和民族国家的一部分而形成的,例如国歌、国旗。

苏格兰短褶裙虽然最初出自英格兰工业家之手,但是随后,它由充满想象力的苏格兰“爱国者们”进一步虚构,成为悠久而璀璨的苏格兰民族文化传统的象征。历史中的英国王室典礼魅力有限,但自19世纪以来,逐渐走向精致化,而英国的君主制仪式也成了在那个剧变的年代,表达连续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方式,被人们描绘为传统的化身。

现代民族一般都宣称自己是古老的,是植根于最遥远的古代而自然形成的,是如此“自然的”人类共同体,以至于无须任何界定和自我断言。

然而,现代概念中的“法国”与“法国性”,抑或巴恩斯笔下的“英格兰”与“英格兰性”,必然包含某种建构的、“被发明的”成分,不论它们具有多么丰富的历史性或其他连续性。“传统的发明”是与“民族”紧密相连的现象,是理解现代民族国家、民族主义、民族象征和历史的重要维度。

最终,我们想问的问题,也许不是简单的“哪些传统是被发明的传统”,而是“为何今天,我们仍然如此迫切地需要被发明的传统”。

文末福利

“传统的发明”遍布在我们身边,即将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末留言你观察到的“传统发明”的例子,我们将挑选三位读者各送出《传统的发明》一本,4月30日12:00截止!

史学巨擘霍布斯鲍姆代表作

当当社会科学新书榜 No.1

全新修订再版

《传统的发明》

[英]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特伦斯·兰杰 编

顾杭、庞冠群 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