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中國從來沒有缺席全球化?

為什沒說中國從來沒有缺席全球化?為什麼說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全球化的重要一環?我來一一為你解答。

為什麼說中國從來沒有缺席全球化?

中學歷史課本上說,十五世紀的西班牙葡萄牙的大航海時代開啟了全球化的進程,於是給我們形成了這樣一個印象,以為大航海時代之前世界各個文明獨自發展,相互交流不多,直到大航海時代來臨,主要航線開闢才把世界各地聯繫起來,這才有了全球化,這其實是個誤讀。你想想,工業革命十八世紀才發生在英國,隨後在西歐各國推廣開來,最終引爆生產力革命,工業製品生產源源不斷,而在這之前,歐洲除了玻璃、毛呢製品之類的,是沒有像樣的商品出口到國外的,而十五世紀通往東方的航路開闢,東西方的貿易往來源源不斷,歐洲拿什麼商品跟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等大宗商品做交易?就靠這些毛呢、玻璃?中國老百姓顯然不買賬,因為平時生活中不太用得上,價值不大,那歐洲用的是什麼商品和中國做生意呢?答案是白銀。

為什麼說中國從來沒有缺席全球化?

長期以來,缺少貴金屬作為貨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因為中國以白銀為官方貨幣,民間主要流通銅錢,古代這兩樣金屬在中國都比較缺乏。唐朝時為了解決銅錢鑄造稀缺的問題,唐武宗還下令融化全國寺廟裡的佛像來鑄造銅錢,一度使錢荒大為緩解,可見金屬貨幣的稀缺到這個程度。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繼在美洲發現大量銀礦,於是大肆開採資源,強迫當地土著充當免費勞力,戰爭和疾病造成土著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於是歐洲又從非洲掠奪大量黑人奴隸到美洲,這又形成了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生產的商品運到歐洲,歐洲殖民者到美洲開採白銀,美洲的白銀最終流向中國,全球貿易循環就此完成。

為什麼說中國從來沒有缺席全球化?

從此歐洲人主導的全球化啟動了,積累了資本,最終引發了工業革命。世界的中心從此從東亞轉到了歐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