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日本茶道具家族系列之三浦竹泉家族

隨著中國的飲茶文化和茶道具的流傳,在南宋末期日本南浦昭明禪師在我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後,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此後,日本人結合自己的文化特徵將之發展成日本本土的茶文化。而在飲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就是“茶道具”,“茶道具”一詞產生於室町時代中晚期,與“茶道”一詞相生相伴。日本茶道相信喝茶是一件樸素的事情,其茶道具正如交友與生活,沒有華麗的外表,卻有著精湛低調的細心工藝。其中如:壺、爐、水指、建水、蓋置、水竹、茶五德、茶壺、罐、茶托、茶入、茶碗、茶刀、茶則香爐、花插等等,每一器件都精美至極,實為追崇者收藏賞鑑之佳品,更是中日茶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在精美的日本茶道具中,金質、銀質、鐵質茶壺集使用功能、審美性、收藏性為一體,堪稱茶道重器和收藏佳品,近兩年來正被越來越多收藏愛好者的追崇,其身價也是與日俱增。下面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下,日本茶道具家族系列:三浦竹泉家族 。

淺談日本茶道具家族系列之三浦竹泉家族

三浦竹泉家族乃日本茶具名家,所做茶器多為佳品。而京都的金屬工藝品,以造型之美、細緻的裝飾為其特徵。在鑄金技術中,又以藏六的蠟型鑄法最受到矚目。代代相傳以”藏六”為名,繼承傳統的鑄造器物技術,至今仍被推崇為金屬工藝的第一人。


初代三浦竹泉(1854年(安政5年)-1915年(大正4年)

本名:渡邊政吉(駒次郎),堂號:“有聲居”,後改為“篩月庵”,13歲的時候從師三代高橋道八。在1883年(明治16年)時出師,到五條坂建窯,跟道八的弟子:治村松雨合作以“松雨竹泉”堂號製作器具。幾年以後,離開“松雨竹泉”創建“有聲居”,1899年(明治32年)改堂號為“篩月庵”。1904年(明治37)研發出為青花瓷插入寶石、珊瑚釉等彩色應用的技法。1907(明治40年)發表黃色原料釉上用淡黃色地浮雕施技法。與文人的交流繁盛的進行,愛好是書畫,漢學造詣也很高,譯述朱笠亭的『陶說』與『和漢對照陶說』


二代三浦竹泉 1882年(明治15年)-1920年(大正9年)

二代三浦竹泉是初代三浦竹泉的長子,在京都出生,名為敬太郎(後竹泉),號埴隱、篩月庵。師從父親初代 三浦竹泉。1915年(大正4年),由於初代三浦竹泉去世,繼承了二代三浦竹泉名號。創作的才能非常高,在煎茶器的創作上達到了精巧的高峰,年紀輕輕就獲得了榮譽非常高的名匠稱號,但英年早逝,享年37歲

淺談日本茶道具家族系列之三浦竹泉家族


三代三浦竹泉 1900年(明治33年)~1990年(平成2年)

初代竹泉三子,名為三郎。(後改為竹泉、竹軒)。因為哥哥二代三浦竹泉夭折和哥哥的兒子年幼,於1921年(大正10年)繼承三代三浦竹泉名號。1931年(昭和6年) 改堂號為「竹軒」,三浦竹泉擅長金襴手,作為仁清,乾山風的華麗的茶具,花瓶是核心。政府認定技術保存資格者,京都傳統陶匠協會員。1990年去世,享年90歲


四代三浦竹泉 1911年(明治44年)~1976年(昭和51年)

二代三浦竹泉長子。名庸蔵(後竹泉),號篩月庵。1931(昭和6)年,繼承了名號四代三浦竹泉。1972(昭和47)年,三浦竹泉名號傳位給長子,此後隱居。

淺談日本茶道具家族系列之三浦竹泉家族


五代竹泉(1934年(昭和9年)~ )

四代三浦竹泉長子,名字是:徹。1957年(昭和32年)同志社大學文學系·美學藝術學專業畢業。師從四代三浦竹泉,1972年(昭和47年)繼承三浦竹泉名號。保存傳承了祥瑞、青花、彩瓷、圖案、金襴手、交趾、三島等技法。保存傳統技術傳承的同時,經常使用的新感覺的美術品為目標製作作品。



如今,日本茶道文化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期。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茶室,茶會已成為各種文化活動中的一個主要項目;千姿百態的茶道具成為 日本茶道文化美麗的象徵。當您面對精湛的日本茶道嘖嘖稱奇的時候,可曾想到茶道的老祖宗並不在東瀛之邦,而是在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