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信用卡逾期率曝光后恼羞成怒?竟施压中信证券投诉自媒体

某银行信用卡逾期率曝光后恼羞成怒?竟施压中信证券投诉自媒体

上周末,互金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信用卡资产质量恶化:招行ABS逾期率超过4%,平安ABS累计违约率5.09%》文章指出,在持续近3个月的新冠疫情影响下,银行信用卡的资产质量自2020年1月份开始恶化,以市场上信用卡ABS存量规模最大的招商银行为例,自今年1月份开始,其信用卡ABS的逾期率已经从1月初的2%左右猛增至4%以上,翻了一倍。

文章发布后,中信证券研究银行业的分析师找到小编称,上述文章引用了其报告的部分内容,但结论却与其报告有较大出入,因为内容涉及到几家同业机构,所以希望将相关文章删除。事实上,中信证券之所以要求删除该文章,主要因为其客户看到后恼羞成怒,并施压中信证券与小编沟通撤稿。

某银行信用卡逾期率曝光后恼羞成怒?竟施压中信证券投诉自媒体

(中信证券分析师与互金商业评论微信沟通截图)

由于文章确实引用了中信证券报告的部分内容,因此其以“未经授权引用报告”投诉被微信团队采纳。目前,该文章因涉嫌侵权已无法查看。

据互金商业评论此前报道,截至2019年末,招商银行累计发卡量0.95亿张,贷款余额6709.92亿元,较上年末5754.90亿元增长16.62%,全年信用卡交易额4.35万亿元。而工商银行累计发卡1.59亿张,贷款余额6779.33亿元,较上年末6264.68亿元增长8.2%,全年信用卡交易额3.22万亿元。

不难发现,虽然招商银行的发卡量比工商银行少6400万张,信用卡贷款余额也少69.41亿元,但招商银行信用卡交易额比工商银行多1.13万亿。整体来看,在信用卡业务上,工商银行的信用卡规模虽然更大,但招商银行的运营效率更高。

正因如此,招商银行获得了“零售之王”的荣称号。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银行在获得“零售之王”的同时,其信用卡业务也因涉案信息的剧增,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诉讼之王”。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14年开始,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涉诉信息逐年递增,其中2019年涉案信息20336件,较2018年10837件增长87.65%。

互金商业评论注意到,自2020年1月3日起,涉及招商银行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共有2761个开庭公告,具体每月开庭情况为,1月份84个案件,2月份310个案件,3月份656个案件,4月份463个案件,5月份316个案件,6月份861个案件,7月份71个案件。

然而,自1月1日至4月20日,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共有4460篇裁判文书。其中,1月份1195篇裁判文书,2月份414篇裁判文书,3月份2193篇裁判文书,4月份已有658篇裁判文书。裁判文书篇数之所以远多于开庭公告,原因是这些裁判文书中包含大量执行实施类裁判文书(注:受中国裁判文书网整体延期发布影响,部分2018年、2019年的裁定结果近期才公布,但被列为今年的裁判文书)。

例如,4月17日中国裁判文书发布《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吴登表银行卡纠纷执行实施类执行裁定书》显示,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作出的(2017)粤0104民初14743号《民事判决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本院于2018年03月26日立案执行。本案在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被执行人在收到该通知后立即履行判决书确定的清偿义务,但被执行人没有履行。法院依法向银行等部门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目前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本案本案目前暂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条件,依法可终结本次执行。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在疯狂起诉借款人的同时,平安银行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但从裁判文书数量来看,平安银行信用卡类要远远少于招商银行。然而,裁判文书数量少并不意味着资产质量高。相反,招商银行的ABS产品累计违约率明显低于同期的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

截至发稿前,招商银行暂未披露一季度财报,但平安银行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个人贷款出现极其缓慢的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3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1.368万亿元,仅比去年末的1.357万亿元微增0.8%。这样的单季增幅创下了该行自零售转型开启后的新低,去年同期其个人贷款的环比增幅也有3.2%。平安银行坦言,信用卡消费金额有所下滑。为此,平安银行积极布局线上化场景,为用户提供申卡用卡、线上购物、生活缴费等全周期、多方位的线上化、综合化服务。

事实上,信用卡消费金额下滑并不可怕,如果因疫情导致信用卡违约率飙升,招商银行们就真的无法淡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