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小时候我是家里的药罐子,几乎天天吃药打针,花去了家里很多钱。记得父亲有一次和我说:把这些药瓶放起来,等你长大了好和你算账。于是我心里就很紧张,怕自己长大了还不起,偷偷的把这些药瓶给扔了。

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父亲节那天,我突然记起父亲曾说过的这句话,心里一阵惊醒。父亲说的,不就是要我学会感恩吗?可是父恩如山,我何以为报?如今父亲已九十多了,最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我能陪伴他左右,好好照顾他,以慰藉他惶恐不安的心灵吗?

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父母靠自已一双赢弱的肩膀,把我们兄妹六个拉扯大,已很不容易。那时侯,爷爷被打成反革命,父亲划为右派。政治的压迫,暗无天日。哥哥姐姐们读到小学或初中就不准再读了,哥哥想去参军,也被无情地剥夺权利。到了我的时候,幸好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了,才有机会考上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我是家里唯一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属于漏网之鱼吧。警察,对我来说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身份,而是一个家族命运的解放。在那种社会环境,造就了父亲的内心是封闭的,对社会缺乏一份信任和安全感,常常是焦虑甚至恐惧。

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母总是把自己的财物藏得严严的,有时候白天在家也关着门,晚上更是把门锁得严严实实。经常说听见外面有小偷,或者东西找不到了,就怀疑别人偷了。我常常和他俩说:你不要担心,没人会偷你老头老太太的东西的,有人需要,你多给他一些,不也是积德吗?但是他俩总是听不进去,别人的东西不要,自己的东西也舍不得给。这种不信任和没有安全感,是深入骨髓的,任谁也改不了。尽管他们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但这种苦逼的生活习惯,并不是你有几个钱就可以改变的。我每次回家给他们买些吃的,他俩总是放在冰箱里,等到快坏了才拿出来,一盆菜反反复复炖,舍不得倒。我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们按照自已的方式生活。常常感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我无法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就象无法改变他身上的基因一样,我也无法改变那个时代在他身上的烙印。

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父恩如山,何以为报。


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扶养大,也是很不容易。参加工作后,拿一点微薄的工资,无力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下海经商有钱了,母亲却躺在病床上,走不动了……


都说小孝是陪伴,中孝是继承,大孝是超越。

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我却常在心里想,我超越了父母,他们真的就幸福了吗?最多给他们的内心增加了攀比的资本,因为在那个被压迫的年代,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出人头地,自己不行,就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父亲常说:他很知足了,子孙满堂,有出息,村里比他年龄大的人都过世了,等等……但我却看不到他活出一点点幸福的样子,听他最多的是叹气声,我说你不要老叹气,人要积极乐观。他说:我一叹气就舒服多了。于是我很无语,叹气已经成了他的习惯,他的生活方式。他一直活在他的思维世界里,从来没有活在生活里,尽管他天天在过日子,但却不知道什么叫生活,更别提什么叫享受生活。作为子女,我不能经常陪伴他,我无法和他在情感上交融,他的内心是孤独而封闭的。

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刚刚母亲过世,我已后悔没有好好陪她,子欲孝,母不在。我已深深感知到和母亲,后会无期的悲凉。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现在只剩下父亲一个人,难道我还要让他孤独终老吗?虽然有六个子女,但父亲的世界只有和母亲相依为命。如今父亲已垂垂老去,他最需要的是情感的连接,让日子过得安祥、宁静,仅此而已。


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我还能象以前一样,浪迹天涯吗?停下来,陪陪父亲,也许就这么陪着,不需要任何言语,就回归了天地,回归了人伦。也许这就是我的使命,是父亲情感的需要,更是我的需要,在陪伴中获得情感的连接,心灵回归于宁静,与宇宙同在,继承家族传承的能量。

致双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养育之恩,何以为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不能爱家人的人,何以爱天下?一个没有爱的人,也就没有了灵魂,行尸走肉,何来的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