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一刀”,成都市细则也不是完结篇

成都菲妈 成都养娃那些事2020-04-19 21:30:00

■【关注】成都养娃那些事各平台号,收获鸡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为牛娃!

■ 本文2823个文字,阅读全文约5分钟

“温柔一刀”,成都市细则也不是完结篇

如果不是有家长在问,4月17日的成都市招生通知,我有点不想来讲,为啥,就跟连续剧没有大结局一样,最后的彩蛋还没出来,提前剧透怕逆转,虽然不是大逆转,但小变化还是有的。


“温柔一刀”,成都市细则也不是完结篇


本周的更文计划原是讲绵阳教育神话和成都鸡娃的关系。而这个周末,我最想吃的瓜是某猫总裁正宫娘娘手撕网红三的故事,毕竟这个季节芍药花开正当时。


算了,谈回正事,好歹是比四川省的政策更进了一步,那就先解读一下,后面有新的文件再来补充。


从中央,到省教育厅,这次是到了成都市,文件叫做《成都市2020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通知》,主旋律肯定是100%摇号,无论是中央还是省政策,这个是跑不脱的,但整体上来说成都的招生通知贯彻下来算是温柔一刀。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时期,还是应该点个赞的,毕竟,家长已经够焦的了。


虽然整体较之往年做了不少调整,但是也保留很多,有些家长倘若不是因为公民同招的热点和升学季的档口,也不会关注到这么多细节,其实很多政策都已经执行了很久,因为可能之前和自己的关系不大,也就没注意,所以升学政策也并不是一日之计,都是经过好几年的预热、执行,然后调整。而100%摇号也是从30%摇号试点以后的进一步调整。


现在很多人关注的“多校划片”,也是提了好多年,即使要推进,也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目前成都的初中已经是多校划片,如果要推进到小学阶段,难度还是很大的,所以国家政策也是要求审慎的推进。近几年小学学区房还是安全的。就算多校划片推进到小学阶段,还是有优质区域和非优质的差别。


目前国内的基础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推进的步调却也一定是谨慎的,毕竟在这个国内国外形势异常复杂的情势之下,不能乱了老百姓生活的步调。


而成都教育系统的这次调整,是在可控范围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家长的选择权,同时给了民校喘息的机会。既然改革不可避免,那就来得温柔一些。


但是只要调整,就一定有被调整的,是否有人因此误伤,那是肯定的。不过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哪有全部确定好了的道理,那就只有拥抱变化,不然还能咋样?


“温柔一刀”,成都市细则也不是完结篇


家长层面


民办摇号,公办保底(非统筹),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家长的选择权。


“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仍按划片就近入学或划片电脑随机录取等方式就读公办学校;已电脑随机录取到民办学校(含直升一贯制民办学校)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公办学位确定办法由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制定”


关键词:按划片就近入学或划片电脑随机录取方式就读。这是区分了公立小学和公立初中的入学方式,但是基调就是保留公立的原有录取方式,而非之前网传的“同类顺序靠后”,也就是非统筹。


民办不中,并未剥夺学区房入读的排序。当然,这个政策只影响的是,有学区房仍然想择校的家长,没有学区房,一心民办或者不想读民办,一心公办的家长不受影响。一句话,若进不了民办,回得去公办。今年回得去,不代表明年及以后如此,政策及政策的解释权取决于官方,所以管好今年的事再说。


话说回来今年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甚至高考的政策全线都调整了。我也是服了我自己了,全年看下来,文章居然覆盖幼儿园,小升初,中考,连高考的强基计划也解析了。感谢本科法律专业和教育行业十余年的混迹,应该不得错过鸡娃相关的关键情报。


总结一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从头改到脚,漠视变化,吃亏的是自己娃。


关于今年民办摇号,公立保底的细节,去翻那些机构号或是新闻号,多得很,我想来说下,这个执行中,家长要提前考虑的概率问题:


民办只有一个志愿,如果不中,备选是什么?是回公办还是一开始就不去挤一类民校。一类民办依旧火爆,因为有学区房的家长可以放手去搏一下了,原来就怕不托底,这下就是优和更优的关系了。


“温柔一刀”,成都市细则也不是完结篇


只是一心民办的家长要考虑下了,一类的中签率会下降,而民办志愿又只有一个,目前关于补录的政策也没有,那要不要一开始就填有把握的二类呢?否则回公办统筹的学位是否甘心。


如何最终确定学位?


已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学生家长须于6月29-30日在网上系统中进行公、民办学位最终确认。

已被民办初中录取的学生(含电脑随机录取和一贯制学校直升)家长须于7月18-19日在网上系统中进行公、民办学位最终确认。

逾期未确认学位的适龄儿童少年,默认为公办学位。”


最终走公办和民办的决策权还是在家长,甚至还有个考虑期,我觉得还是挺人性的,还可以让家长犹豫抉择一下。不过里面有个风险,对于摇中民办,同时公办也不错,故而摇摆的家长,如果放弃摇到手的民办,原公办是否还给保留,毕竟这里面还是有机会成本的,啥子好都被占完了。这一点还待区上政策确认。


民校层面


对于民校也并没有把所有的路都堵完,一贯制保留的做法是全国通行的,几乎所有的一二线城市都保留了一贯制直升的机会。


一贯制的学校并不多,而且一贯制学校的直升名额到底有多少,如何分配,是由区上来决定,还是学校自己决定。


一贯制如果把所有的初中名额都给到自己的小学,比如JX,那基本小升初的升学路线实际前移到幼升小。三年的私立学费一下变成九年,是不是每个家庭能承受的?


一贯制要同一的法人还是同一集团就可以了。JY能不能由金苹果的小学升上去,大概率是不行的,


幼升小符合一贯制吗?显然幼儿园是不包含在内的。幼儿园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直升不符合政策。


还有一个家长要考虑,一贯制真的好吗?为了躲避小升初的压力,一头撞进一贯制,难道一定不是掉入另一个坑?


说到底,4月17日市上的政策还是有不确定的地方,区政策和民办招生范围和计划(哪些学校有全市招生的权限,哪些只能在区内,可能有部分锁区)没有出来之前,一切都没有尘埃落地。


市上政策更多的是给到各区教育局和各民校、公校制定细则的方向,普通的家长们还是要看最终解释权,因为那才真正的作用于每个家庭,不然你拿着市上,省上的政策巴拉巴拉的,学校不一定鸟你。


个人觉得接下来各区细则压力还是蛮大的,特别是各区的教育资源又那么不均衡。成都市的中小学又有市属和区属的差别,如果把解释权下放到区,哪个区的教育政策不够惠民,用脚投票的家长就得挪窝了,毕竟挪区比挪市,挪省还是要容易一些的。


既然不是大结局,说的再细,也都是据判断,据估计,没有太大意义,我又不是培训机构和房产中介,要为招生和卖房造势,弄些并不确定的消息来圈人。对于我来说,好好辅导,迎接复课,研究性价比高的鸡娃方式最重要,毕竟今年经济形势摆在那的,除了房贷,每个家庭支出最多的就是教育了。"大概也许可能是"的消息,是很费钱的。


等4月30号以后,各区的细则和民办学校招生计划出来,有啥子要调整的,再来摆。


作者丨成都菲妈

■【关注】成都养娃那些事各平台号,收获鸡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为牛娃!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孩子的旅程,渐行渐远

让我们结伴陪你走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