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固收」 生產繼續恢復,建築業提升顯著——對2020年4月PMI數據點評及債市觀點

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固收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用作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觀點的溝通交流。非光大證券專業投資者客戶,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信息。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敬請諒解。光大證券研究所不會因關注、收到或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光大證券的客戶。

「光大固收」 生产继续恢复,建筑业提升显著——对2020年4月PMI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本文作者

張旭 / 李樞川

摘要

◆事件

2020年4月30日,統計局公佈4月PMI指數。4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8%,比上月(52.0%)回落1.2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比上月(52.3%)上升0.9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4%,比上月(53%)上升0.4個百分點。

◆點評

1、製造業PMI保持較高水平,生產繼續復甦,內需好於外需

4月份製造業 PMI為50.8%,比3月回落1.2個百分點。由於2月份PMI指數創歷史新低,3月PMI數值自然相對較高,在疫情影響下,4月PMI指數小幅回落也比較正常,但仍保持在榮枯線以上,預示後續基本面修復值得期待。

生產繼續保持復甦勢頭。4月製造業PMI生產指數為53.7%,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由於3月PMI生產指數是近23個月以來新高,因此這一表現並不算差,從側面說明企業復工復產的情況不錯。

庫存指數一降一升,印證目前企業生產好於需求。4月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2%,比3月下降0.8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9.3%,較3月上升0.2個百分點。

後續生產端物價可能繼續弱化。4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分別為42.5%、42.2%,分別比3月下降3個和1.6個百分點,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後續PPI可能繼續弱化。

2、4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提升顯著

4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已經非常接近疫情出現前19年12月份的水平。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9.7%,較上月上升4.6個百分點,在復甦傳統基建、加快新基建等政策推動下,建築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基建穩經濟的局面已經開始出現端倪。

隨著兩會時間的確定以及各項宏觀政策的確立與落地,後續在政策的推動下,基建穩經濟的效果也將逐步呈現,製造業需求端的改善也可能逐步恢復,基本面的恢復雖然需要一定時間,但值得期待。

◆債市觀點

二季度基本面處於修復期,債市在境外疫情仍存不確定性以及政策寬鬆環境下可能低位震盪,但收益率持續向下突破有一定的阻力。下半年隨著經濟的快速復甦以及國外疫情逐步控制,國債收益率預計會有明顯提升。

◆風險提示

境外疫情防控和國內基本面復甦都有諸多不確定性。

事件

2020年4月30日,統計局公佈4月PMI指數。4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8%,比上月(52.0%)回落1.2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比上月(52.3%)上升0.9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4%,比上月(53%)上升0.4個百分點。

點評

1、製造業PMI保持較高水平,生產繼續復甦,內需好於外需

4月份製造業 PMI為50.8%,前值52.0%,比3月回落1.2個百分點。由於2月份PMI指數創歷史新低,3月PMI數值自然相對較高,在疫情影響下,4月PMI指數小幅回落也比較正常,但仍保持在榮枯線以上,預示後續基本面修復值得期待。

生產繼續保持復甦勢頭。4月製造業PMI生產指數為53.7%,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由於3月PMI生產指數是近23個月以來新高,因此這一表現並不算差,從側面說明企業復工復產的情況不錯。另外,截至4月24日全國高爐開工率達到68.65%,已經接近去年同期水平(2019年4月26日高爐開工率為70.58%),且連續出現8週上升(上週開工率與上上週持平)。另外,六大發電集團日均耗煤量也已經達到較高水平,且上升態勢明顯。兩項高頻數據在持續上升後目前都保持較高水平,預示工業生產也處在積極修復過程中。另外,4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4%,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也表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恢復。

「光大固收」 生产继续恢复,建筑业提升显著——对2020年4月PMI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國內需求仍然較弱但強於國外。4月新訂單指數為50.2%,比上月(52.0%)回落1.8個百分點,也低於本月生產指數,國內需求仍然較弱。4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33.5%和43.9%,比3月分別下降12.9和4.5個百分點。在國外疫情快速擴散的背景下,全球經濟活動劇烈收縮,外需面臨更大挑戰。

庫存指數一降一升。4月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2%,比3月下降0.8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9.3%,較3月上升0.2個百分點。庫存指數一降一升,也印證了目前企業生產好於需求的情況。從上述分析來看,目前企業生產恢復較好,後續無憂,如何刺激需求是政策的重點。小型企業恢復更快。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1.1%和50.2%,比上月回落1.5和1.3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51.0%,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小型企業恢復的更快。後續生產端物價可能繼續弱化。4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出廠價格分別為42.5%、42.2%,分別比3月下降3個和1.6個百分點,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後續PPI可能繼續弱化。

另外,4月從業人員指數為50.2%,比上月下降0.7個百分點,側面反映就業形勢不容樂觀。

「光大固收」 生产继续恢复,建筑业提升显著——对2020年4月PMI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2、4月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提升顯著

4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2%,較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已經非常接近疫情出現前19年12月份的水平(53.5%)。

分行業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1%,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在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復商復市,擴大居民消費、增加公共消費等政策推動下,服務業多數行業業務活動穩步恢復。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9.7%,較上月上升4.6個百分點。從勞動力需求和市場預期看,建築業從業人員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分別為57.1%和65.4%,比上月上升4.0和5.5個百分點,在復甦傳統基建、加快新基建等政策推動下,建築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基建穩經濟的局面已經開始出現端倪。

「光大固收」 生产继续恢复,建筑业提升显著——对2020年4月PMI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光大固收」 生产继续恢复,建筑业提升显著——对2020年4月PMI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整體而言,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恢復,製造業和非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都呈現繼續改善態勢。目前,隨著兩會時間的確定以及各項宏觀政策的確立與落地,後續在政策的推動下,基建穩經濟的效果也將逐步呈現,製造業需求端的改善也可能逐步恢復,基本面的恢復雖然需要一定時間,但值得期待。

債市觀點

我們認為,後續的政策將圍繞疫情防控、中小微企業紓困、湖北區域扶助、刺激消費、基建等領域發力,推動基本面復甦。二季度基本面處於修復期,債市在境外疫情仍存不確定性以及政策寬鬆環境下可能低位震盪,但收益率持續向下突破有一定的阻力。下半年隨著經濟的快速復甦以及國外疫情逐步控制,國債收益率預計會有明顯提升。

「光大固收」 生产继续恢复,建筑业提升显著——对2020年4月PMI数据点评及债市观点

風險提示

境外疫情防控和國內基本面復甦都有諸多不確定性。

►利率債(張旭/李樞川)

財政戰“疫”,三箭齊發——從財政政策視角看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

如何看基建資金補缺口的四個選項——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五

當前環境下如何看地方債——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四

20個重要問題看清專項債——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三

去庫存接近底部,期限利差後續如何走?——從基本面看利率債系列之一去庫存接近底部,期限利差後續如何走?—從基本面看利率債系列之一

財政2020年如何提質增效?——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二

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看?2020年往何處?——從政策看利率債系列之一

既要居安思危,又要往前一步 ——2019年下半年信用債投資策略

房地產企業信用分析框架

當前時點如何看貴州城投債?

2019年城投平臺資產整合特點

刻不容緩!288個地級市政府債務全掃描

企業的金融資產該如何審查?

融資擔保債券怎麼看?——融資擔保債券特點及代償能力分析

破產重整的理想與現實——債券違約專題研究之八

解碼同業業務的興衰更替

►可轉債(鄔亮/邵闖)

中信還是浦發?當前主要考慮正股估值水平

建築材料轉債擇券空間有限,關注雨虹

商業貿易行業轉債整體價位適中,關注國貿

農林牧漁行業轉債整體受限流動性,關注天康

建築裝飾行業轉債下修博弈為主,關注大豐、核建

光大固收

EBS固收是由光大證券張旭團隊運營的公眾號~非常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與我們交流觀點~

張旭(利率)13522568130

QQ:2624530660

鄔亮(轉債) 139 1042 9848

危瑋肖(信用) 188 1065 3183

李樞川(利率) 137 1673 6507

本訂閱號是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依法設立、獨立運營的官方唯一訂閱號。其他任何以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名義註冊的、或含有“光大證券研究”、與光大證券研究所品牌名稱等相關信息的訂閱號均不是光大證券研究所固收研究團隊的官方訂閱號。

本訂閱號所刊載的信息均基於光大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僅供在新媒體形勢下研究信息、研究觀點的及時溝通交流,其中的資料、意見、預測等,均反映相關研究報告初次發佈當日光大證券研究所的判斷,可能需隨時進行調整,本訂閱號不承擔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義務。如需瞭解詳細的證券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光大證券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

在任何情況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任何投資者不應將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作為投資決策依據,本公司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版權僅歸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和個人未經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轉載、刊登、發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權行為給光大證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光大證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