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波音777-200型客机的具体详情请看本厂长 一文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标志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民航业实行了“政企分开”改制,原属于中国民航各地方管理局直辖的飞行大队也改制为国有制的航空公司。原本在计划经济时代定额定人定量的航班任务也完全市场化经营,各航空公司的航班量和客流量都有了爆炸式的增长,在这批新机遇中,能为国家创汇国际远程航线成为各航空公司争相投放的重点。所以一时间可以执飞远程国际航线的大型远程宽体客机成为各航空公司扩充机队的新宠。

当中国民航还没有改制的时候,就已经引进了一批大型宽体客机(4架波音747SP,4架波音747-200,4架波音767-200ER,3架空客A310-200和2架A310-300),在改制后这批数量有限的宽体客机分别由北京管理局改制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上海管理局改制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继承。而由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第六和第十五飞行大队合并改制而来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编制内没有一架宽体客机,因此无法执飞远程国际航线,只能先看着民航总局的“嫡长子”国航和“嫡次子”东航风风火火的执飞或者筹划国际航线。

在别家航空公司争相购买大型宽体客机拓展远程国际航线的时候(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引进了麦道MD-11和空客A300-600R、由民航沈阳管理局改制而来的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引进了空客A300-600R),南方航空并没有跟风,而是持币观望等着更好的宽体客机的到来。

1990年,南方航空首次出手,引进了6架波音767-300ER型宽体客机,开启了“木棉花航”的宽体客机时代(详情请看本厂长 一文)。但波音767毕竟是没发育完全的“半宽体客机”,并不是南航心目中理想的可以执飞远程国际航线的“大飞机”。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南航波音777-200ER客机的客舱布置,拍摄:Skyteam123

1990年10月29日,波音公司发布了新型的波音777-200大型宽体远程客机的方案,这款划时代的、动力充沛、载客量大、航程远的客机一下子让南方航空眼前一亮,这才是理想的执飞远程航线的机型。没有理由再持币观望了,立即出手!

1992年12月,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和美国波音公司签订了购买6架波音777-200宽体客机的合同(其中针对A型市场即7200-9600千米中程航线的标准型4架,针对B型市场即10700-14200千米远程越洋航线的增程型波音777-300ER型2架),1993年又追加了4架波音777-200ER和合同,1995年12月28日,南方航空接收了第一架波音777-200(B777-21B)客机,民航注册编号B-2051,成为南方航空公司机队中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宽体客机。使得南航终于拥有了可以执飞国际远程航线的可靠机型。随后B-2052、B-2053和B-2054三架波音777-200标准型(B777-21B)客机在1996年内全部交付完毕;1997年2月28日,南方航空公司订购的第一架波音777-200ER型远程客机B-2055号机飞抵广州白云机场交付,剩余的五架(B-2056、B-2057、B-2058、B-2062和B-2070于1997-1998年全部交付完毕,其中B-2062号机在2004年之前使用N688CZ的美式注册编号)。执飞更远国际航线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而这所谓的“更远国际航线”指的就是跨太平洋的中美越洋航线。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制造中的南方航空公司订购的第一架波音777-200客机

占整个地球海洋面积近50%的太平洋因为备降机场极少,曾经是民航客机的禁地,直到大型三发和四发远程客机的出现,跨太平洋国际航线才得以开通建立,这条航线对客机的总体性能和航空公司的运营保障水平都非常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越洋远程航线必须要有三台或三台以上发动机的“惯例”。而对于双发客机,则因为国际民航组织一条“双发客机距离备降机场不能超过60分钟的航程”的规定被长期阻挡于越洋航线的门外。

但是由于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三发和四发客机的运营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大推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使双发客机飞越太平洋在技术上已无问题,也就在波音777-200投入运营的1995年,国际民航组织修改了规定,双发飞机正常情况下距离备降场不能超过60分钟,但是根据飞机性能、运行经验、放行能力、飞机寿命等情况,如果符合延程条件,可以延长到备降场120分钟或者180分钟(到目前为止,这个标准已经被延长至210分钟)。这就为双发客机不经停横跨太平洋的商业飞行扫平了政策性的障碍。只不过,碍于之前早就先入为主定下的“三发、四发客机执行越洋航线最为安全”的思维定式,虽然对于使用双发客机执飞越洋远程航线的呼声日渐高涨,但出于维护四发客机的市场地位和航线占有权的目的,反对让双发客机涉足远程越洋航线的呼声也毫不示弱(其中叫得最起劲的就是空客公司,为了保住其四发远程客机A340的市场份额,空客公司专门斥资做了一档宣传四发客机安全性的广告,其中的重头画面就是一架波音777-200型客机因为引擎故障而坠入太平洋的“惨状”以加深“四发客机执飞越洋航线更安全”的概念)。

就在西方对于双发宽体客机执飞越洋远程航线左右摇摆,举棋不定的同时,当时已经接收了两架波音777-200ER客机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决定当这个首先吃螃蟹的第一人。进行国际民航史上首次双发客机不经停横跨太平洋的商业飞行,开国际之先河,创天下之先例。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B-2055号机,拍摄:henrish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B-2056号机,拍摄:西风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B-2057号机,拍摄:信天游1966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B-2058号机,拍摄:QFA8152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B-2062号机,拍摄:csjuven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B-2070号机,拍摄:louis

为了执飞这趟史无前例的航班,南方航空上下都是十分重视,经过精挑细选,选中了最新接收的机龄最短的B-2056号机执飞,航线起始地为广州白云机场,终点为洛杉矶国际机场。航程约为12200千米,预计飞行时长13小时。按照规定 ,远程航线要配备双机组,南航方面给准备首航洛杉矶的B-2056号机选定了吴捷和刘清两位机长,以及相应的副驾驶和乘务组。并且在机头两侧R1和L1舱门正下方的“BOEING 777”身份标识下面用繁体中文标上了“越太平洋延程飞行”以及“TEANSPACIFIC ETOPS FLIGHT”的英文字样。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后排左二即为吴捷机长

显然,“越太平洋延程飞行”并不符合中国内地的语言阅读规范和习惯,惟一的解释是:这句话印在机身上不是给中国内地乘客看的,而是给美国洛杉矶当地华人和华侨看的。意图很明显——为了给这条航线在美国当地华人华侨群体中“打广告”。这个“身份标识”后来也出现在了其余5架南航所属的波音777-200ER的机身上,成为一道独有的风景线。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独有的“越太平洋延程飞行”标识

1997年7月20日,执飞从中国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至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的CZ327航班的B-2056号波音777-200ER客机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经过13小时13分钟不经停飞行,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在飞机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滑入停机坪之际,两辆消防车喷出水柱构成一道水门,以这种传统的欢迎礼仪来欢迎B-2056号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双发飞机进行横跨太平洋不经停的商业飞行,开创了世界民航的历史。从此,世人对南航刮目相看。

参加这次首航的机长刘清回忆:从准备飞行开始,整个机组就都非常激动。虽然是双机组配置,但实际上整个飞行过程中飞行员们都没有睡觉。一来因为心情激动,二来大家都想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一班提供一些可靠的技术支持。所有飞行员都待在驾驶舱里面,每当有情况发生大家就及时交流。飞机在洛杉矶顺利落地后的第 二天,当地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这条消息,并配上了飞机着陆的大幅照片。当时的美国主流媒体对由中国人首次实现777飞机双发延程型横跨北太平洋飞行而发出的由衷赞叹。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当时执行双发客机首次跨太平洋飞行的B-2056号波音777-200ER客机的机组和乘务组抵达洛杉矶后的留影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领导层这样评价此次飞行:“南航跨太平洋延程飞行使南航从一个区域性航空公司变成一个国际航空公司,从一个不知名的公司变成一个全球知名的航空公司,13个小时的跨越实际上是南航战略的跨越。”

在随后的日子里,南航用波音777-200ER客机陆续开辟了欧洲、北美、大洋洲和中东地区通航点(阿姆斯特丹、洛杉矶、布里斯班、墨尔本、悉尼、巴黎等。包括2001年7月15日,南航使用波音777-200ER进行北极航线验证飞行,成为亚洲首家使用双发飞机飞越北极的航空公司),可以这么说,波音777-200ER型客机为南方航空公司实现从一家区域性航空公司向国际化规模网络型航空公司的成功转型立下汗马功劳。在南航加入天合联盟后,首次执飞中美航线的B-2056号机改换成“天合联盟”涂装继续运营。使用美国注册编号N688CZ号机专门用于执飞广州至洛杉矶航线,不过在2004年将注册地改为中国,新编号为B-2062。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换涂天合联盟涂装的B-2056号机,因为改换了涂装,因此“越太平洋延程飞行”的字样被取消,拍摄:YANGDAIWEI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曾经使用N688CZ注册编号的B-2062号机,拍摄:Islam_Chen

2014年至2016年,随着更新的波音777-300ER型客机的入列(南方航空至今一共引进了10架波音777-300ER,目的是一对一的替换波音777-200和波音777-200ER客机,第一架波音777-300ER于2014年2月25日交付给南航),曾经在南航风光无限的波音777-200ER也到了和南方航空说再见的时刻。

2014年11月30日21时10分,执飞从马尔代夫的马累国际机场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CZ3122航班的B-2057号波音777-200ER降落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完成了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波音777-200ER的最后一次商业飞行。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本厂长绘制的执飞首航越洋延程飞行的南方航空B-2056号波音777-200ER客机二视图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使用美国注册编号N688CZ的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二视图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加入天合联盟后的南方航空B-2062号波音777-200ER客机(原N688CZ号机)二视图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本厂长绘制的改涂天合联盟涂装的B-2056号波音777-200ER客机二视图

12月10日,南航运行控制中心完成2架即将出售777-200ER飞机的调机计划,协调调机保障,向民航局申报临时航路使用许可、飞越申请等相关工作,为调机出售做好前期保障。

12月18日下午,B-2055、B-2057两机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调机至美国亚利桑那州。12月25日,B-2056、B-2058两机也从广州白云机场出发。而B-2062和B-2070早在2013年就已经出售。从此,波音777-200ER型客机在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服役经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也标志着“越太平洋延程飞行”成为历史,日后的新式远程宽体客机虽然继续执飞越洋远程航线,但再也没有在机体上出现“越太平洋延程飞行”的字样,这也标志着南方航空公司的航线运营依旧纯熟,不再需要依靠顺着海外华人华侨的阅读习惯把广告语往机身上印的方式给自己打广告了。

一个机型的到来和离去、一句广告语的出现与消失,成为一家航空公司从稚嫩到成熟、从弱小到壮大的写照。

第一个吃螃蟹,回顾南方航空波音777-200ER客机开辟越洋航线始末

退营后在客机坟场拆解的原南航波音777-200ER客机,“越太平洋延程飞行”的字样依然“健在”

机型:波音777-200ER

设计商:波音飞机公司

乘员:2人+载员305人(标准)

长度:63.7米

翼展:60.9米

高度:18.5米

空重:1429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97560千克

发动机:两台通用动力公司GE90-92B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410千牛

经济巡航飞行速度:905千米每小时

实用升限:13800米

最大载重航程:12740千米

最大燃油航程:14260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