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喜茶、奈雪等纷纷涨价,报复性消费的善引出商家的恶?

疫情爆发时,「疫情过后我要……」成为了许多消费者口中的新热词,报复性消费也顺势成为了缓解国内经济焦虑的万能药。

一碗米饭7元,一片土豆1.5元,八片毛血旺23元,12颗鹌鹑蛋21元……当这份据说人均高达220+元的高价海底捞账单被公开后,迅速引起了全网热议。

海底捞,喜茶、奈雪等纷纷涨价,报复性消费的善引出商家的恶?

同样的,包括许多餐饮大佬在内的众商家,都将自己对触底反弹的信仰,压在了疫情之后的报复性消费上。

奶茶品牌“喜茶”的数款产品与之前相比上涨了2元。而另一知名奶茶品牌“奈雪的茶”的涨价幅度及规模虽不如喜茶明显,但也有个别产品的价格上调了1元。相较于价格本来就不低的喜茶与奈雪的茶而言,单品价格上调1元或者2元也许影响不了老顾客再次消费的意愿。但值得注意的是,价格整体上涨的引擎更多地来自于一款又一款定价直逼30元或已经超过30元的新品。

海底捞,喜茶、奈雪等纷纷涨价,报复性消费的善引出商家的恶?

以喜茶为例,其最新推出的两款咖啡产品的定价均为29元,此外,其在去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推出的新品价格也大多集中在28元~32元,加上此次提价的产品,目前已有多款产品售价超出了30元。而20元以下的产品则多是雪糕筒、雪糕杯等。奈雪的茶2019年以来推出的新品也多在28元及以上。

海底捞,喜茶、奈雪等纷纷涨价,报复性消费的善引出商家的恶?

遭遇如此激烈的“口诛笔伐”那众商家为什么还要涨价?

目前,网上流传着有两种猜测:一是,提高客单来限制客流量,从而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二是,为了制造舆论,实施一场剑走偏锋的自我公关。

首先,利用涨价,来刷掉一批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从而集中提高剩余消费者的服务体验。这个逻辑看似荒唐,但若放在疫情期间,并施加于以「崇尚服务质量」的海底捞上进行实施,仿佛就没那么荒唐了。

此次真正影响消费的,不是服务质量与消费冲动,而是疫情。

疫情过后,大多是以社交为主的刚需消费,因此,这时降价促销并不会获得较显著的流量反馈,涨价反而会起到维护自身利润和股价的效果。

然而,此时的「涨价」是逻辑上的正确,却错在了「道德上」。疫情不仅刮走了餐饮界的油脂,顺手还带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耐心。

如今报复性消费来临,面对涨价的服务,消费者自然会心有怨气,很容易转变为「报复性不消费」。

说白了就是——不是付不起,只是心里不痛快。

其次,制造舆论,实施自我公关。这一点,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以海底捞举例,它并不急需用钱;在舆论爆发不到一周的时间,官方迅速转舵,并推出「正视错误,不甩锅」的公关文。最终的效果不错,许多网友表示原谅了海底捞,这波「敢作敢当、知错能改」的人设立得可以说是相当稳了。


如需饮料配方,了解饮料行业资讯,请关注佳味添成,不定期发起饮料免费品鉴活动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