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只有平等的爱情,才谈得上灵魂伴侣式相守


《简·爱》是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人最为熟知的外国小说作品之一。这部小说并非自传式小说,但却的的确确充满着作者的影子,其宗教观、世俗观、爱情观也都体现着作者的观念和思想。

《简·爱》:只有平等的爱情,才谈得上灵魂伴侣式相守

《简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知己式爱情,按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灵魂伴侣式”爱情。简爱并非美人,相反,她不仅其貌不扬,而且身材矮小,有时甚至会为自己这无法弥补的缺陷而自卑,但她有美丽的灵魂,有纯净无私的心灵,这使得她的形象分外闪光,尤其在美丽而庸俗的英格拉姆小姐面前,她毫不为自己的“不好看”而自卑,因为她明白自己的价值,她有自信的资本。而罗切斯特先生也在这些方面与她匹配。他的相貌亦算不上好看,但所有人,不管是下人,还是贵族,都为他的才华和谈吐所倾倒。如此相配的才华,自然使得这两人成为世人口中的知己,他们的结合也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了,但笔者认为,才华的相配只是表面,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尚未提及,这就是灵魂的契合与平等。

爱情是需要平等的,如若总是一方迁就而一方趾高气扬,那这段感情很难进行下去,即便有一时的激情,也难以避免最终疲惫覆灭的结局。

《简·爱》:只有平等的爱情,才谈得上灵魂伴侣式相守

曾经在课堂上,外国文学老师讲到《简爱》这本书,曾谈起简爱对于世俗的反抗有一个很大的遗憾,这个遗憾使得她的思想局限在时代里,没有冲破时代观念的束缚,以至于使得她的反抗不够彻底。这个遗憾就是指:简爱没有冲破世俗婚姻观念的束缚和罗切斯特在一起。但笔者如今并不认同这个观念。因为简爱在得知罗切斯特还有个疯老婆伯莎尚在人世的时候,经过痛苦和犹豫后,还是拒绝了罗切斯特要求她和他在一起的请求时,除了不想成为他的“情妇”,以失去人格尊严,还有一个原因已在书中提及:“因为信念已被扼杀,信任感已被摧毁!”简爱最在乎的,是她和罗切斯特如此相爱,他竟然直到婚礼,都瞒着他自己还有一个尚在人世的妻子的事实,不仅将她置于“情妇”的尴尬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在感情上隐瞒、欺骗了她,伤及了她的信任。这种行为几乎是不可原谅的,但简爱深爱他的罗切斯特,她体谅他的痛苦,同情他被疯女人伯莎家族骗婚的凄惨,因此这虽一时阻碍了他和她的结合,但终究没有抹杀他们再度结合的可能。

《简·爱》:只有平等的爱情,才谈得上灵魂伴侣式相守

除此之外,让简爱最为在意的,就是两人的财富地位的悬殊。许多人可能会想,身份和贫富都是外在之物,不足以影响两个人灵魂的平等。笔者对此是不敢多加认同的。在笔者看来,灵魂思想的平等,往往需要以这些外在事物的平等作为基础。就像简爱与罗切斯特婚礼前的那段日子,虽看似甜蜜美好,但其实经常会有小的摩擦,比如简爱习惯了平民式装束,并不喜欢也不愿意穿上华丽的衣物或戴上昂贵的饰品,但罗切斯特却执意要带她去选最高贵的东西,固执地要把简爱装扮成一个漂亮的新娘。但简爱明知自己外貌的缺陷,罗切斯特想要把她塑造成一个美丽新娘的愿望,虽说是人之常情,但那种狂热,却其实是对于美的另外追寻,他忽略了简爱的感受。她在被迫接受这些或与之抗争的时候,心里其实是不痛快的,甚至隐隐感受到了对这种经济依附关系的担忧,因此她一直想,若是自己能有一笔财产,哪怕不多,她也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些东西了。这其实表明了她心中的那种平等观一直站着上风,她向往平等的交往,这种观念和现代社会所提倡的女性需要经济独立的观念是相符的,这里就体现了《简爱》思想的超前性。

《简·爱》:只有平等的爱情,才谈得上灵魂伴侣式相守

但即便简爱和罗切斯特之间存在着这样一个物质平等的隔阂,但毕竟他们二人是真的灵魂知己,他们知道互相体谅对方。而简爱的表兄圣约翰所谓的爱情,则是自私的,说是爱,却毫无爱可言。他冷酷无情地要求简爱为了“神圣的事业”嫁给她,以成为她的助手,却丝毫不关心简爱,不顾她的健康和心灵要求,甚至还要剥夺她的爱情净土,并将简爱的拒绝看成她的罪孽,不近人情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即便他有富有魅力的外表,却难掩心灵的干涸和自私。因此简爱和他难有任何共同语言,更谈不上灵魂的交流。只有罗切斯特,才有可能和简爱在灵魂上达到平等。

《简·爱》:只有平等的爱情,才谈得上灵魂伴侣式相守

而恰好,作者宽宏大量地给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真正平等式爱情安排了契机:罗切斯特的原夫人伯莎一把大火烧掉桑菲尔德府,罗切斯特失明并残废;而简爱,则在经历死亡的阴影后,幸运地继承了其叔父的遗产,从而也拥有了一笔钱。至此,罗切斯特丢掉了他趾高气昂的富人派头,而简爱则也成为了经济独立的女人,如今的他和她,是真真正正平等的了,由此一来,简爱不止跨越了法律的障碍,更在身份和思想上得到了和罗切斯特的平等地位,这才为他们后来的婚姻美满提供了基础。

《简·爱》:只有平等的爱情,才谈得上灵魂伴侣式相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