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

永遠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

1922年5月,16名知識分子發表了《我們的政治主張》提出要一個“好政府”,文章由胡適執筆,帶頭簽名的是蔡元培。為什麼對政權指手畫腳呢?他們覺得,社會之所以黑暗,是因為“好人籠著手,惡人揹著走”。蔡元培是民國首位教育總長,以辦學名垂青史,他曾七次辭去北大校長的職務,原因是:“小人知進而不知退。”美國學者杜威評價說:“拿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來比較一下…在某些學科上有卓越貢獻的,固不乏其人……・而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個。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出生在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城的個商賈之家。家中只有六叔考取了廩生,指導他從四歲開始讀書。蔡元培11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周氏帶七個孩子艱難度日,她自立而慎於言語,家教極嚴。

17歲那年,蔡元培見母親胃病嚴重,聽說割肉和藥可延壽12年,便偷偷從左臂上割下一片肉為母親煎藥,但母親還是很快亡故了。他悲不自勝,夜深人靜之際,挾枕蓆赴棺側而睡。可以告慰的是,他隨後中了秀オ,可以設館教書貼補家用,還在紹興古越藏書樓校書,得以博覽群書。隨後幾年,蔡元培中舉、得貢士。1892年,24歲的他中進士,殿試策論內容為“西藏的地理位置”。

甲午戰敗,蔡元培開始接觸西學,同情維新。他返回紹興辦學,任中西學堂監督。數年間,他在上海澄衷學堂、南洋公學等校任校長。1902年,蔡與蔣觀雲等創辦中國教育會及愛國學社等,從事革命宣傳。1904年,蔡元培與人在上海組織建立了光復會,第二年加人同盟會,成為上海分會負責人,威望卓著。

1907年5月,蔡元培人德國萊比錫大學系統學習心理學、哲學諸科。在德期間,蔡元培學習之餘,兼任唐紹儀四個侄子的中文教師,編寫了《中國倫理學史》等著作,一待就是四年。一次參觀罐頭公司,他見一群肥牛,經過許多機器的肢解分塊,最後成了精美的罐頭。蔡元培認為:“外觀雖美,內容誠為殘忍!”於是,終生不吃牛肉。

辛亥革命爆發後,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亞回國,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主持頒佈了《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大學令》和《中學令》,主張採用西方教育制度,廢止祀孔讀經,實行男女同校等,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有回朋友來家,他滿手肥皂沫出來迎接,還一邊招呼一邊抹手說:“沒關係,沒關係,今天因為無事,隨便洗洗衣服,請裡面坐吧!”唐紹儀與袁世凱尿不到一個壺裡辭去總理職務後,蔡元培也拒絕了袁的挽留,後來更是同孫中山、黃興一起反袁。他的底氣在於革命不行還有學問,在歐洲又遊學了三年,還和李石曾等創辦留法勤工儉學會,成全了周恩來、鄧小平等不少人。

1916年,教育部請他回國擔任北京大學的校長,那時北大校風很壞,蔡元培決心力挽狂瀾。19175年1月9日,在就職儀式上,他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說:“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

永遠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屈尊請來陳獨秀任文科學長,把《新青年》辦到北大校園,同時聘請胡適、錢玄同、梁漱溟、李大釗、徐悲鴻等各派人物,包括老鄉魯迅、周作人兄弟。他推行“教授治校”和選科制度,提倡學術民主,支持新文化運動。那時開教授會秩序較亂,辜鴻銘總是搶先大聲說:“現在請大家聽校長吩咐!”五四運動時,蔡元培為了營救學生,憤而辭職,教授們商議挽留的理由,辜又說:“校長是我們學校的皇帝,所以非得挽留不可。”

有一次,幾百個學生聚集一處,要求免交講義費。校方不肯通融,以致秩序大亂。蔡元培聞訊趕來紅樓門口,揮拳作勢地大聲喊道:“我跟你們決鬥!”學生於是散去。

蔡元培平易近人,平時從不擺架子,某回座談發問:“一加一等於幾?”學生們不知就裡,皆不敢貿然回答。有個學生小聲說:“等於二唄。”蔡當即大笑說:“對嘛。一加一就等於二嘛。真理就是真理。”

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許王蘭、奚湞、査曉園三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聽,當年秋季北大開始正式招收女生,開中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當時有人建議蔡元培請示教育部核准,他說:“政府頒佈的《大學令》並末規定專收男生。以前女生未來要求,故無女生;現在女生來要求了,而程度又夠上大學,就再無拒絕她們之理。”

蔡元培主張男女平等,曾公開說:“人為同類,宜不分男女。至於兩性的差異,亦只有存乎床第之間。但最好是在關了房門以後,再去發現。”

永遠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

1927年,蔡元培在南京國民政府任監察院長等職,他與吳稚暉發動“護黨救國”運動,推動汪、蔣清算共產黨。汪精衛有次聊天說:“您以前是進士,現在是教育家,世人以蔡、汪並列,我自慚形穢。”蔡回答:“功名利祿算得了什麼,我們之間志同道合,論學術精力,吾不如遠矣蔡元培專論國事,與共產黨並無私怨。1932年,他與宋慶齡、魯迅等發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積極開展抗日愛國運動,也曾電救楊開慧、許德珩、丁玲、朱宜權等人士。

徐志摩死後,蔡元培挽道:“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1935年,蔡元培自感精力不濟,發表了“三不啟事”:不兼職、不寫稿不介紹職業。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享年72歲。他一生三娶,留有五子二女。

21歲時,蔡元培與王昭結婚,發現性格不合,一個豪放不羈,一個潔癖吝嗇。留學歸來,蔡元培曾寫《夫妻公約》,以界定關係,但妻子不久離世。見媒人紛至沓來,蔡元培貼出了徵婚五條:一、女子須不纏足者;二須識字者;三、男方不娶妾;四、男死後,女可再嫁;五、夫婦如不相合,可離婚。一次,察元培看到一幅工筆畫十分合眼緣,一間是名士的女兒黃仲玉所作,於是託人相求。1902年元旦,兩人在杭州結婚,婚後一直琴瑟相合。

黃仲玉病故後,54歲的北大校長決定續娶,這回開出三個條件:一、文化素質高;二、年齡大些熟諳英文,能做研究助手。續娶的女子周峻33歲,曾是蔡元培在愛國女學的學生。1923年7月10日,蔡、周在蘇州留園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婚後第十天,攜子女共赴歐洲。周峻攻讀的是西洋美術課程,全部的愛都傾注在《蔡元培半身像》之中,蔡元培在上面題道:

“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永遠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