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援助能力,背後的運作機制是什麼?

”數字經濟公社“群友程清寰提問:當前全球195個國家中有90個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尋求財政援助。請問各位大咖,IMF有這麼大援助能力,背後是怎麼運行的?群友鄧柯、曹勝熙和龍白滔提供如下答案:

把IMF想象成一家銀行,各國提供了銀行的資金,其它國家求援就是向IMF申請貸款,IMF和WB都是銀行,美元主導的機構,美國政府對IMF/WB都擁有一票否決權。

一句玩笑話,基金其實是銀行,銀行其實是基金。IMF的定位就是個宏觀經濟警察和救助者,世行的定位是國際扶貧開發。08年後,在中國的提議推動下,IMF增加了自身的接待能力到一倍,豐富了自身的借貸工具,降低了對發展中國家財政困難程度的要求,所以這次很多國家都是“提前”申請的借貸便利。

IMF就是現實中的“鐵金庫”,借它的錢可不好受的。IMF的資金主要來自其成員國認繳的資金。有兩種,一種叫quota,也叫份子錢,就是各大土豪國當IMF股東的股本資金;一種叫做nab,是臨時借錢給IMF用於放貸。

IMF貸款利率低但附帶政治條款。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IMF貸款的政治條款多是配合美元實施”華盛頓共識“,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的前因後果與IMF也脫不開干係。現在新興經濟體國家越來越不願意用IMF的信貸額度,因為它的附帶政治條款。

IMF/WB都是現有國際金融體系中中國不能避開、又必須融入發揮更大影響力的舞臺,但又不能有過高期望,希望能對之進行根本上有利於中國的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