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本週以來,央行與財政部的口角之爭引發市場熱烈關注。

在很多機構看來,這意味著當前中國宏觀調控領域的兩大政策系統之間協調配合出現了“問題”。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畢竟,央行與財政部共同承擔市場經濟的“宏觀間接調控”之責,需要密切協調配合,因此雙方時常看問題角度、觀點的不同是正常的、經常發生的,但如今轉化為公開論戰,的確出人意料。

為此海銀視角專門盤點還原央行與財政部在宏觀調控與去槓桿大戰略過程的各自職責,分析雙方矛盾根源,以及最終的解決方案。

清理地方債務問題是去槓桿能否成功的關鍵

Q:

此次央行與財政部爭論的焦點在哪裡?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A:

具體而言,首先是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提出,多個現象表明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是真積極。

徐忠表示,觀察當前的財政運行,有幾個問題值得關注,包括“預算管理不健全,導致財政運行存在順週期性,沒有發揮好逆週期宏觀調控的作用”、“財政支出以應對短期問題為主,缺少對長期問題考慮的財政制度設計”。

徐忠認為,提高財政支出效率關鍵要做好兩點:一是盤活財政存量、二是財政要提高把錢花好的意識。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對此,多位財政系統人士反駁指出,不能將赤字規模與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簡單等同起來。

“查閱2018年預算報告,我們可以看到有關線索:統籌收入、赤字、專項債務和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上述表述說明,雖然官方赤字口徑未發生變化,但財政部門在實際操作中已統籌考慮多種渠道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多位財政系統人士解釋,其大概意思是財政政策已經偏向積極,當前去槓桿引發實際經濟受波及這個鍋,我們不背。

Q:

央行與財政部為何會鬧成這樣?

A:

簡單而言,隨著宏觀經濟存在下行風險,金融風險也在加大,加之貿易戰可能導致中國經濟與產業發展出現波動,因此很多地方政府與學者呼籲,央行應該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但央行認為,從M2比GDP的增速、短端利率的高低、流動性的寬裕程度等指標來看,貨幣政策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麼緊。因此央行提出,如果要避免經濟進一步下行,就需要財政有更多的擔當。

另一方面央行也認為,再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會導致金融風險進一步加大,可能使得很多企業、特別是地方融資平臺的違約風險加大,從這個角度來說,央行也呼籲財政應該進一步放鬆。有效彌補貨幣政策收緊所帶來的資金缺口。

事實上,去槓桿引發實體經濟受波及這個問題,此前海銀視角已經提到過,具體表現在過去兩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大幅下滑且低位徘徊,這預示著在持續去槓桿與緊信用的壓力下,企業從金融系統獲取資金的難度加大,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

在這裡,海銀視角還要提醒一下,其中一個深層次原因,在於央行推動的去槓桿過程目前正進入一個兩難困境。為了去槓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按照設想應該會有更多的資金被投入到實體經濟。但實際的情況是相反的,即使資金流動性少了,但資金依然會優先流向房地產、地方融資平臺,而不是實體經濟企業、中小微企業等這些央行希望資金流向的領域。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在央行看來,資金沒有投向實體經濟,主要原因是實體經濟的回報率低,回報率低則是源自於稅負,中國的稅負高居世界第一。導致金融去槓桿變得非常困難。這就是為何央行此次將矛頭對準財政部門。

Q:

財政部真的不作為嗎?

A:

答案是否定的。其實近年以來,財政部門也一直在去槓桿化解金融風險,比如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清理地方債、整頓投融資平臺、規範PPP,此外也積極投入財政資金支持鐵路等重點扶持領域發展。

但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央行發現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依然居高不下,這恰恰是去槓桿最難啃的一塊骨頭,尤其是在去槓桿與緊信用的政策施壓下,銀行依然將錢主要投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以及有地方政府信譽擔保的國企,並未支持其他實體經濟發展,反而令地方融資平臺與地方隱性債務依然很高。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根據中國多個機構調查得出的數據顯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規模大約在30萬億到50萬億之間。國際清算銀行(BIS)認為,若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隱性債務計入中國政府債務槓桿,中國政府債務其實在2017年年中已經佔GDP的65%左右,達到了較高水平。

財政部對此也感到很冤,自己已經出臺那麼多政策限制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違規舉債或變相擔保融資,但有些事並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比如說地方政府受GDP政績考核影響,既要提供基本民生服務,又要承擔刺激經濟增長任務,尤其是2008年後,保增長成為主要目標。但是,在事權與財權不對稱的條件下,地方政府要積極投資基礎設施刺激經濟增長,只能舉債或者土地財政融資。在銀行信貸受到限制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主要是通過影子銀行實現。地方政府過高的債務壓力,相當程度上也促使了2015年後新一輪全國性的房價上漲,即提高地方政府土地收入,降低地方政府槓桿,這也是當前房地產調控比較難的原因之一。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Q:

如何真正解決央行與財政部的分岐?

A:

其實,這裡涉及到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如何破除地方政府財政預算軟約束。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近期,有地方領導召集銀行、銀監局、融資平臺公司開會要求各家銀行下調貸款利率,允許借新還舊;有關部門希望暫緩執行資管新規,為地方政府輸血。這些舉措背後,都是地方財政預算軟約束的表現。

所謂財政預算軟約束,就是當地方政府出現債務問題後,不會考慮如何有效降低負債率,而是通過與金融系統、財政系統談判,通過借新還舊等手段掩蓋債務問題,或用時間慢慢消化債務問題。

而這恰恰給去槓桿與實體經濟輸血帶來挑戰。因為原先在去槓桿與貨幣政策收緊的壓力下,本已不多的資金又被拿來優先用於地方政府與融資平臺借新還舊了,那麼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額就更少了。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因此,海銀視角認為,在防範與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中,有關地方政府債務解決需要豎立三個目標:遏制隱性債務增量;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穩妥化解累積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目前,在財政部門加強監管導致地方政府隱性融資渠道逐步收緊的趨勢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量已被遏制,並會逐步暴露。下一步,央行與財政部門應聯合對地方隱性債務進行徹底摸排,制定應對策略,如此雙方才不會相互打口角戰,共同協力將資金流向轉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與國企層面,真正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這個去槓桿過程最難啃的骨頭。

因此,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核心,就是實現財政預算硬約束,在處理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過程中,絕不能將包袱甩給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必須承擔信用責任,藉機建立新的財政規則與紀律。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無可否認的是,今年是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收官之年,截至2017年底累計降低地方政府利息負擔1.2萬億元,由此可見地方政府債務之巨大。未來數年這些龐大地方債務到期後如何壓縮債務存量規模,仍然是不小的挑戰。

對此多位專家表示,對於存在違約風險的地方政府,應該優先處置國有資產償付債務,在中央政府不兜底的前提下,探索和研究地方政府財政破產製度,從而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並在這個基礎上,重新安排中央與地方的財權與事權的合理分配,這或許是解決當前地方債務居高不下,以及央行與財政部口角的根本辦法。

“打口角戰”背後—地方債務居高不下與財政軟約束如何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