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明清时期以历史为背景的古典小说兴盛,给中国民间的历史文化普及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然而这些古典小说中很多似是而非的剧情,也对民间百姓了解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误导性。小说的作者因为种种原因,在小说中牵强附会的修改历史故事,使得很多情节与历史的真实不符,却使得读者信以为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高琼和高家将的故事便是典型,在赵匡胤、高家将和五代十国的故事中,他们被塑造成为声名显赫的将门世家,误导很多小说的读者。于是高怀德和高琼这两个同姓不同族的人,却成了父子关系,让人啼笑皆非。

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高怀德的故事在以五代十国和北宋为背景的古典小说中出现得非常频繁,是小说中赵匡胤的左膀右臂之一。按照小说的套路,他是五代第一枪高思继的孙子,高家将首领高琼的父亲。高思继的故事多出现在五代十国的故事中,以《残唐五代史演义》为重要参考。小说中他是大名鼎鼎的白马银枪,是故事中仅次于李存孝和王彦章的高手。高思继被王彦章杀死后,他的儿子高行周继续带领军队与王彦章作战,成为后唐庄宗李存勖、后晋皇帝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和后周太祖的心腹大将,也成为五代十国的有数的名将。

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后来高行周把高怀德及军队托付给赵匡胤,于是高怀德成为赵匡胤的左膀右臂。在赵匡胤的小说故事中,高怀德的比重不小。他地位很高,是赵匡胤的妹夫,被封为东平王,常常作为领军元帅征讨其它国家。而高琼的人设就成了高怀德的儿子,赵匡胤的外甥,是高家将新一代的领头人。而这一系列故事中,高家将的故事从高思继一直延续到高琼,讲述了类似于杨家将的那种忠君爱国的将门世家传说。以至于这种故事在后续人创作的《说岳全传》中也在引用,其中小说第一高手高宠便是高家将的后人。

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实际上高怀德和高琼是两个家族,只是同姓而已。他们都是北宋的名将,因为同姓,便被小说作者牵强附会,生拉硬拽成了父子关系。高思继、高行周和高怀德是妫州人,本是所属于幽州节度使李匡威的将门世家。晋王李克用灭李匡威后,拜刘仁恭为幽州节度使。他担心刘仁恭不服调度,便把幽州兵交给高思继兄弟掌管。后来幽州兵与李克用的河东兵发生冲突,高思继被处死,高行周便投靠了刘仁恭。高家真正成名还是在高行周这代,他带领高家子弟转战了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四朝,成为四朝皇帝的心腹,打出了高家将的赫赫威名。

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高行周之后高家将只有高怀德成为名将,以后的其它子弟都逐渐没落。高怀德娶了赵匡胤的妹妹为妻,两人在后周柴荣时期就已经是盟友关系。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朝换代,高怀德是有力的支持者。所以北宋初年,高怀德在朝中和军中地位很高,作为高级将领参与了平定内乱和消灭北汉等战争。因此在赵匡胤和赵光义两朝,高家都是赵宋皇室重要的外戚,在军队中也有很大的权力。历史上把从高思继到高怀德的三代人称为高家将,也是对这个来自五代十国的传统将门世家的认可。

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而高琼一家严格的来讲不能叫高家将,顶多叫高家军。这两种称呼一字之差,却有很明显的区别,也代表了他们的政治派系。家将一般认为是传统的将门世家,他们诞生于唐朝晚期,在五代十国成为巅峰。这些都是军事贵族,通过军队的方式世代传承,垄断了军中的大多数资源和权力。其中以杨家将最为典型,北宋将门中曹家、高家、潘家、柳家都是如此。

而家军实际上并非家族传承,而是通过朝廷的募兵渠道,又某位将领建立起来的一直军队。这里面家族意识比较淡,更多的是战友之间的紧密联系,除了高琼的高家军,后来岳家军、韩家军都是这种状态的军队。

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高琼的家族并非将门世家,而是北方边境的普通平民。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崛起后,常南下打草谷,劫掠大量汉民北归。后来耶律德光当了契丹之主,便重用汉人,进行汉化策略。高琼的祖父高霸和父亲高乾本是被劫掠到契丹的汉民,后来成为契丹的官员。为了和南唐联合对付后周,契丹派高霸和高乾出使南唐。南唐为了促使契丹向后周出兵,暗杀了高霸,将罪名嫁祸给后周,并将高乾一家安置在安徽亳州。不久之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后周为宋朝,于是高乾带着家眷去东京汴梁城投靠。

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高乾投靠赵匡胤后被任命为中门使,并在亳州蒙城赐予了宅邸。高琼加入军队时最早在王审琦部下当兵,后来被开封府尹赵光义看中,安置在帐下作为贴身侍卫。赵光义当了皇帝后,大力提拔自己的心腹将领,高琼受到重用,升任御龙直指挥使。在宋太宗和宋真宗两朝,高琼都是非常重要的军方将领。他先后参与了灭北汉、高梁河大战,雍熙北伐等重要战争,累积军功成为北宋禁军三衙中地位数一数二的将领。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在澶渊之盟前联合宰相寇准促成了宋真宗御驾亲征,于是名留青史。(实际上是绑了宋真宗的票)

狈论南唐(三章)高琼和高怀德并非父子,也不是高思继的枪法传人

从家族起源和血缘上看,高怀德和高琼完全是两个家族的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在宋太宗初年,两人同为禁军的高级将领,但来往并不多。后来高怀德去世后,高家将逐渐走向没落,对宋朝禁军的影响力就逐渐变小了。而此时正是高琼在北宋禁军中崛起的时期,所以在传说中高琼逐渐替代了高怀德。

明清时期小说作者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于宋朝历史和军事制度不了解,所以常常把高怀德和高琼误认为一家人,还牵强附会出父子关系。这种写法有的也是作者故意为之,为了提高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增加对民间百姓的吸引力。杨家将系列中就把杨师厚和杨衮搞成杨业的祖先,高家将中也是同样的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