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百科·藥知鼎】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神奇本草話鎖陽

唐代名將薛仁貴奉命西征,一路順利,可打到苦峪城後中了埋伏,被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圍困在城中。唐軍雖然多次衝鋒,仍然衝不出重圍,只能困守城內。一天天過去了,城中糧草快要斷絕,老將程咬金殺出一條血路,去長安搬兵。薛仁貴號召將士節衣縮食,並親自帶人挖草根、削樹皮充飢,以待援兵。有一天,薛仁貴發現城周圍田地裡生長的一種植物,和小紅蘿蔔一樣,常常在地面上露出半截毛茸茸的根莖,也沒有一點葉子,經向當地群眾打聽,原來名叫鎖陽,可以食用,便命將士挖來充飢。將士們邊挖邊吃,一直堅持到救兵到來。之後為紀念這種植物解救全軍性命之恩,苦峪城改名為鎖陽城:在甘肅玉門關內外一帶流傳著鎖陽的歌謠:“鎖陽、鎖陽,既是藥,又是糧,病時採它治病,餓時充飢腸。”

藥用鎖陽

《本草綱目》:“潤燥養筋,治痿弱。”

《本草求真》:“凡陰氣虛損,精血衰敗,大便燥結,治可用此以啖,並代蓯蓉,煮粥彌佳。”

《本草蒙筌》:“補陰血虛羸。興陽固精,強陰益髓。”

藥材基原

本品為鎖陽科植物鎖陽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乾燥肉質莖。春季採挖,除去花序,切段,曬乾。

基原形態

鎖陽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

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無葉綠素,全株紅棕色,高15-100釐米,大部分埋於沙中。寄生根根上著生大小不等的鎖陽芽體,初近球形,後變橢圓形或長柱形,徑6-15毫米,具多數鬚根與脫落的鱗片葉。莖圓柱狀,直立、棕褐色,徑3-6釐米,埋於沙中的莖具有細小鬚根,尤在基部較多,莖基部略增粗或膨大。莖上著生螺旋狀排列脫落性鱗片葉,中部或基部較密集,向上漸疏;鱗片葉卵狀三角形,長0.5-1.2釐米,寬0.5-1.5釐米,先端尖。肉穗花序生於莖頂,伸出地面,棒狀,長5-16釐米、徑2-6釐米;其上著生非常密集的小花,雄花、雌花和兩性相伴雜生,有香氣,花序中散生鱗片狀葉。雄花:花長3-6毫米;花被片通常4,離生或稍合生,倒披針形或匙形,長2.5-3.5毫米,寬0.8-1.2毫米,下部白色,上部紫紅色;蜜腺近倒圓形,亮鮮黃色,長2-3毫米,頂端有4-5鈍齒,半抱花絲;雄蕊1,花絲粗,深紅色,當花盛開時超出花冠,長達6毫米;花葯丁字形著生,深紫紅色,矩圓狀倒卵形,長約1.5毫米;雌蕊退化。雌花:花長約3毫米;花被片5-6,條狀披針形,長1-2毫米,寬0.2毫米;花柱棒狀,長約2毫米,上部紫紅色;柱頭平截;子房半下位,內含1頂生下垂胚珠;雄花退化。兩性花少見:花長4-5毫米;花被片披針形,長0.8-2.2毫米,寬約0.3毫米;雄蕊1,著生於雌蕊和花被之間下位子房的上方;花絲極短,花葯同雄花;雌蕊也同雌花。果為小堅果狀,多數非常小,1株約產2-3萬粒,近球形或橢圓形,長0.6-1.5毫米,直徑0.4-1毫米,果皮白色,頂端有宿存淺黃色花柱。種子近球形,徑約1毫米,深紅色,種皮堅硬而厚。花期5-7月,果期6-7月。 多寄生在白刺屬Nitraria和紅砂屬Reaumuria等植物的根上。


【本草百科·藥知鼎】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神奇本草話鎖陽

【本草百科·藥知鼎】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神奇本草話鎖陽

【本草百科·藥知鼎】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神奇本草話鎖陽

【本草百科·藥知鼎】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神奇本草話鎖陽

地理分佈

產新疆(準噶爾盆地、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阿爾泰山地、天山山地等)、青海(柴達木盆地等)、甘肅(民勤、金塔、武威、張掖、酒泉、阿拉善右旗等)、寧夏(銀北)、內蒙古(錫林郭盟西北部、烏蘭察布盟北部、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西北部、阿拉善左旗等)、陝西(榆林等地)等省區。生於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與荒漠地帶的河邊、湖邊、池邊等生境且有白刺、批把柴生長的鹽鹼地區。中亞、伊朗、蒙古也有分佈。

入藥部位

乾燥肉質莖

藥材性狀

本品呈扁圓柱形,微彎曲,長5~15cm,直徑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顯縱溝和不規則凹陷,有的殘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鱗片。體重,質硬,難折斷,斷面淺棕色或棕褐色,有黃色三角狀維管束。氣微,味甘而澀。

【本草百科·藥知鼎】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神奇本草話鎖陽

鑑別

(1)本品粉末黃棕色。澱粉粒極多,常存在於含棕色物的薄壁細胞中,或包埋於棕色塊中;單粒類球形或橢圓形,直徑4~32μm,臍點十字狀、裂縫狀或點狀,大粒層紋隱約可見。栓內層細胞淡棕色,表面觀呈類方形或類長方形,壁多細波狀彎曲,有的表面有紋理。導管黃棕色或近無色,主為網紋導管,也有螺紋導管,有的導管含淡棕色物。棕色塊形狀不一,略透明,常可見圓孔狀腔隙。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漬30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脯氨酸對照品,加水製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正丙醇-冰醋酸-乙醇-水(4:1: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吲哚醌試液,晾乾,在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熊果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紫紅色斑點。

檢查

雜 質 不得過2%(通則2301)。

水 分 不得過12.0%(通則0832第二法)。

總灰分 不得過14.0%(通則2302)。

炮製

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飲片

本品為不規則形或類圓形的片。外表皮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顯縱溝及不規則凹陷。切面淺棕色或棕褐色,散在黃色三角狀維管束。氣微,味甘而澀。

性味歸經

甘,溫。歸肝、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腰膝痿軟,陽痿滑精,腸燥便秘。

國家標準或收載標準

《中國藥典》2015年版(一部)

旨在建成世界上最大型、種類最豐富的中藥基源數據庫,通過記錄中藥材科學名稱、形態特徵、生態環境、地理分佈、中藥飲片特徵等圖文信息內容,以豐富目前中藥材及飲片的鑑別信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