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其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字長庚,江西奉新縣北鄉人,明末傑出的科學家。他編著的《天工開物》是一部講古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卓越著作,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宋應星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宋景科舉成名,曾做過都御史、吏部尚書等高官。祖父宋承慶青年早逝,從此家境開始衰落。到宋應星這輩,家業更加蕭條。

宋應星其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日趨破落的經濟地位促使宋應星努力攻讀、刻苦自勵,同時也使得他容易接近勞動人民,有機會接觸生產和社會實踐,這與他的科學成就不無關係。宋應星成年以後卻屢試不第,使他認識了明末學政的腐敗,對功名利祿失去了信心。最後,走上研究與國計民生有益的科學技術的道路,並且成為我國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具有廣博工農業生產知識寫成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工農業生產技術專著的傑出科學家。

宋應星其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他生活在中國封建經濟高度發展並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五次北上科舉的長途跋涉,使宋應星飽覽了當時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他留連田間、廁身作坊,虛心向農民、工匠請教,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知識。在做官期間他利用閒暇進行了緊張的著述,寫成了《天工開物》、《野議》等等各種不同知識領域、內容豐富的著作。

宋應星其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這四個字是用“巧奪天工”和“開物成務”合併而成的,是說只要遵循規律辛勤勞動,就可以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精美物品。《天工開物》全書共有插圖123幅,使人看了如臨300年前的生產現場,十分生動。我國古籍浩如煙海,有關科學技術的書籍卻很少。《天工開物》是我們今天研究古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寶貴資料。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所作的記錄是非常精細的。

宋應星其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他注意用數據來說明問題,這種科學精神是十分可貴的。江西景德鎮當時已是名聞中外的瓷業中心,宋應星詳細介紹了陶、瓷的製作工序。他記述當時的分工情況,寫道“共計一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可見他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他在《天工開物》中不僅僅是簡單的記述,還提出了一些科學理論問題。例如他當時就已經提出了遺傳和雜交的事實,說明了變異的產生。

宋應星其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這些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對現代科學的發展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宋應星很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也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作用。他借用“貴五穀而賤金玉”的名言,作為《天工開物》各卷排列次序的原則,把農業的內容排在卷首,其次是衣、用方面,最後才是“珠玉”等。他對文人儒生一味追求仕祿,對生產實際問題一竅不通十分厭惡,強調了發展生產是社會進步的基礎。

宋應星其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宋應星從維護封建統治階級利益出發,對明末腐敗黑暗的政治統治進行了揭發和抨擊,提出些改革現狀的設想。他的著述《野議》就是一部有代表性的政論作品。宋應星重視實踐,“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是宋應星成書的指導思想。《天工開物》的最後成書,是他關心社會、走出書齋、接近生產、接近勞動人民的產物。

宋應星其作《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天工開物》的成書由於封建統治的桎梏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相反,它在國外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7世紀《天工開物》東傳日本,給日本經濟界、哲學界以很大影響,形成了學術界的“開物學派”,促進了日本的明治維新。《天工開物》在19世紀以後還先後傳到法國、意大利、俄國,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見,宋應星不只為中國,也為世界科學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