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朋友知道我要去廈門,提醒我要到不久前成功申遺的“鼓浪嶼”走走,看看分佈在島上各角落的老房子。鼓浪嶼有“萬國建築博覽”“海上花園”等美譽,難怪有人說,若沒到鼓浪嶼就像沒到過廈門。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鼓浪嶼在廈門島的西南隅,只隔了一條鷺江,在廈門島沿岸就可看到豎立在鼓浪嶼島上,面向鷺江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巨大雕像。從廈門碼頭乘渡輪到鼓浪嶼的三丘田碼頭,只需十多分鐘,全票人民幣35元,走出碼頭踩在被譽為“中國最美城區”之一的鼓浪嶼,心寬了。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鼓浪嶼是個步行島,除了用來載貨的木板車,就只有一些“電瓶車”,其他交通工具基本上是不准許在島上行走的。遊客在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小道,穿越無數上下坡的小窄巷後,才能真正飽覽島上有故事的老房子。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這些老房子的設計都是獨一無二的,除了可以找到閩南建築的特色,如飛簷翹角和裝飾精美的屋脊等,還可看到伊斯蘭式圓頂,巴洛克式浮雕,羅馬式園柱,歌德式尖頂等。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鼓浪嶼的街道命名有趣,除了福建路,還有福州路、泉州路、漳州路,據知林語堂故居就在漳州路。我們從“黃榮遠堂”一路走到附近的“協和禮拜堂”,據說1919年身為牧師兒子的林語堂和廖翠鳳就是在這禮拜堂舉行婚禮的。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鼓浪嶼也被稱為“鋼琴之島”和“音樂之島”,據知鼓浪嶼是中國最早擁有鋼琴和有機會接觸西方音樂的地方。走過一條陡斜的小路,就來到鼓浪嶼的音樂學校,校外寫著“廈門市音樂學校”和“廈門大學附屬音樂學校”。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除了音樂學校,鼓浪嶼也擁有接待過不少其他國家藝術團體的音樂廳。走下坡時從小巷口傳來悠揚的樂聲,原來是賣“尤克里裡”的攤主在表演。音樂是鼓浪嶼的一部分,這塊肥沃的音樂土壤造就了好些像許斐平、殷承宗這些在鼓浪嶼出生的著名音樂家。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還有20世紀初在澳大利亞製造,除了正常功能,用腳踏就會自動演奏的鋼琴,這是讓不會彈琴的貴族自娛的鋼琴。在館內除了參觀鋼琴,還可欣賞鋼琴表演,彈奏的曲子是《鼓浪嶼之波》。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鼓浪嶼除了有位於“菽莊花園”的鋼琴博物館,還有風琴博物館,就在著名老建築“八卦樓”裡。八卦樓是由臺商林鶴壽籌資建造的,但因工程過於龐大,開支不敷,最後由他人完成。八卦樓有一紅色圓頂,圓頂上有八道稜線,建在八邊形平臺上,頂窗是四面八向的,這獨特的設計讓八卦樓成了鼓浪嶼的地標之一。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這壯觀的園林庭院以巧妙的“藏海”著稱,庭院裡建有取名“44橋”的曲橋,是菽莊花園的主要景點,橋下有閘門把海水引進庭院後,化為一池靜水。曲橋,亭臺,巨巖倒映水中,更增添了園林的意境。形成“園在海上,海在園中”的景象。

中國最美城區鼓浪嶼,每個老房子都有故事,沒到這裡等於沒到廈門

菽莊花園面向港仔後海濱,粼粼碧波,就在腳下。11月的廈門天黑得早,在橋上亭臺拍攝日落的人都走了,我獨自坐在曲橋的石椅上,感受花園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欣賞天際夕陽的餘暉,享受難得的恬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