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不報算不算共犯?

知情不報算不算共犯?最近有網友諮詢這個問題。知情不報與共犯是兩個概念,共犯是指與犯罪行為人共同謀劃或者實施犯罪行為。被指控為共犯,會以共同犯罪人的罪名定罪處罰,比如說參與故意傷害行為的謀劃,但並沒有實施毆打行為,在旁邊吶喊助威,被認定為共犯後,同樣以故意傷害罪定罪。如果在犯罪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之前,答應幫助其逃脫的,也屬於共犯,不以包庇罪論處。

知情不報算不算共犯?

知情不報達到窩藏程度的,即明知是犯罪的人但仍然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還幫助其逃匿,單獨成立犯罪:窩藏罪。根據《刑法》第三百一十條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即使是親屬家人之間,包庇或者窩藏犯罪嫌疑人的,同樣屬於涉嫌犯罪行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不能被法律諒解!我們一起看看這則最新的案例:

案件回顧:2001年9月,王國華17歲的獨子林某在福州福清市一家檯球店被18歲的高中生何禮達連捅數刀,其中一刀刺入胸主動脈,送醫後死亡。

事發當天晚上,何禮達在其父何道明及親屬謝飛的幫助下逃往廣州,之後父子倆相繼銷聲匿跡。王國華就此踏上了漫漫追兇路,足跡遍及全國各地、海外十餘個國家。2017年9月底,持他人身份證藏匿多年的嫌犯何禮達在廣東深圳落網。

知情不報算不算共犯?

法院判決:兇手何禮達犯故意傷害罪,判處其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並附帶民事賠償81萬餘元(人民幣);何道明明知兒子何禮達是嚴重犯罪的人而幫助其逃匿,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並共同生活十餘年,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窩藏罪。認定何禮達父親何道明犯窩藏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

根據以上案例,我們瞭解到,即使是親生父子之間,法律也絕不允許存在窩藏或者包庇行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實施了違法犯罪行為,不論理由如何,都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案例中的何父,沒有在案發第一時間勸導兒子自首,反而幫助兇手逃匿,導致受害人父親與警方“尋兇16年”,花費大量人力精力,最後法網恢恢,兇手及父親受到相應的制裁。

知情不報算不算共犯?

最後提醒大家,窩藏和包庇並不同,窩藏罪客觀上表現為為罪犯提供隱蔽處所或用金錢、物質資助罪犯逃往他處隱蔽的行為。窩藏事先有通謀而事後予以窩藏的,以共犯論處,以上述案件為例,假使何父知情“兒子要殺人”並未阻攔,也未幫助殺人,但是幫助窩藏,則何父成立故意傷害罪的共犯。

包庇罪的客觀方面主要表現為向司法機關或有關組織作虛假證明,毀滅罪證、湮滅罪跡,藉以幫助犯罪分子掩蓋犯罪事實,逃避法律制裁。

有任何疑惑或者需要法律幫助的地方,關注我們,私信諮詢,有專業的律師為您免費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