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近日,中國水產養殖網與中國供銷·湖北鑫湖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荊州地區開展“龍蝦中國行”活動,調研考察小龍蝦產業發展動態。

2019年3月12日-3月13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荊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小龍蝦產業大會將在湖北荊州召開,為了充分了解小龍蝦產業鏈的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弊端、未來發展方向,此次活動的承辦方中國水產養殖網與活動協辦方中國供銷·湖北鑫湖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在荊州地區開展“龍蝦中國行”活動。

荊州市第一站,對荊州區的湖北金鯉魚食品有限公司、兩湖綠穀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久旺姐姐的蝦和蟹、湖北荊香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湖北新力大風車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調研考察。

湖北金鯉魚食品有限公司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湖北金鯉魚食品有限公司是荊州市城區唯一一家專業做小龍蝦加工的企業,去年小龍蝦產能達到3500噸,2019年預計達到5000噸。在談到目前小龍蝦加工企業的現狀時,陳沙寧董事長說道,就金鯉魚來說,大多數產品在10月已基本清庫,但其他企業情況不太樂觀,原因大致有以下四點:

一,整個調味蝦行業沒有提前做好需求計劃,口味與產品不統一;

二,缺少良好的生產標準或監督機制,品質參差不齊;

三,部分企業投機性強,盲目囤貨導致供大於求;

四,資金問題,生產加工需要大量資金,一旦其中一環出現問題,資金鍊斷裂導致拋貨會擾亂市場銷售;

陳沙寧董事長認為小龍蝦產業迅猛發展壯大的同時,隱患也在暗流湧動,要促使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不僅需要制定行業標準,建立真正有效的監管機制,更重要的是要靠行業自律,陳沙寧董事長談到了曾去日本考察的經歷,認為其精益求精的態度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兩湖綠穀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荊州是“中國淡水漁業第一市”,已連續17年位居全國地市州淡水養殖面積及產量首位,據陳亮副總經理介紹,為了做好產業聚集與生態宜居,兩湖集團在荊州市華中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打造“綠谷小鎮”,其中規劃建設的國家級荊州淡水產品批發市場,佔地1718.25畝,總投資25億元。涵蓋淡水魚、特種養殖、海鮮、漁具漁需、魚藥飼料、分揀加工、冷鏈、專業配套、水產物流等九大功能區。項目全部建成、正常運營後,水產品年交易量200萬噸、年交易額300億元。

久旺姐姐的蝦和蟹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作為荊州蝦蟹餐飲的代表,“久旺姐姐家的蝦和蟹”品質與口味俱佳,在挑選供應商上以“嚴苛”著稱,一旦發現品質存在問題立刻終止合作,保證了蝦蟹品質穩定,好蝦配上好廚,慢慢做出了口碑。在如今其他店家為了搶佔市場鋪天蓋地推出的“買一盆送一盆”“啤酒免費喝”等折扣活動以次充好的情況下,唯有久旺只在乎專心做好蝦,定價略高但絕不會在品質上打上一分折扣。

在交談中,店長李婧說道,說起小龍蝦,大家都會想起潛江油燜大蝦、盱眙十三香龍蝦,作為小龍蝦產出第一大市,荊州卻沒有屬於自己的小龍蝦餐飲品牌,所以久旺主推的是蒜蓉、滷蝦與清蒸,為的就是差異化戰略,打造荊州小龍蝦品牌餐飲,但如果行業不能加以規範,沒有良好的監督機制去約束,品牌之路道阻且長,這也正是李婧店長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


湖北荊香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湖北荊香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位於荊州市觀音壋鎮槍桿村,據吳俊總經理介紹,2015年10月,通過土地流轉,荊香緣正式成立,預計徵地6300畝,2018年又增加了3500畝。目前公司有2100多畝的稻蝦模式的養殖面積,4000多畝的精養模式的養殖面積,現在總投資達到了7600多萬。按照去年的實際情況,精養池蝦塘每畝田可以達到七百多斤,蝦稻塘基本在三百斤左右,養殖出來的蝦主要銷售方向有兩個,第一個是針對周邊的鮮活水產品批發市場,其次是加工廠。

2018年世界盃期間,10萬隻出征俄羅斯世界盃的小龍蝦正是產自荊香緣基地。談到自己的養殖經驗,吳總分享道,水產養殖不像工業,投入後不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需要一個長效的機制,所以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小龍蝦行業能持續健康發展,帶領更多的養殖戶多掙點實實在在的錢。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荊香緣養殖基地一景

湖北新力大風車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湖北新力大風車現代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營火鍋底料、食材、月餅餡料、小龍蝦調味料。唐富明總經理介紹道,每一種小龍蝦配方都是根據實際反饋不斷進行調整,直到達到最佳口感,光研發部一年就吃了兩噸蝦,目前擁有麻辣小龍蝦、十三香小龍蝦、油燜小龍蝦、蒜蓉小龍蝦和香辣小龍蝦等品種,總體來說,小龍蝦營業額能夠佔到總營業額的一半。

當問及對行業發展的看法時,唐富明總經理說,如今小龍蝦產品價格一路走高,慢慢脫離大眾消費水平,只有把小龍蝦做成大家都消費得起的食品,才能做大做強。目前全國上下對小龍蝦產業非常支持,所以需要做到更加規範的生產與有序的發展。

荊州下轄區域調研

荊州市區調研完,“小龍蝦中國行”隨後又走訪了洪湖、監利、石首、公安。

洪 湖

洪湖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魚類、蝦類繁殖的優良場所,全市形成了以濱湖、小港為主的蝦蟹生態養殖板塊;以螺山、沙口、汊河為主的稻蝦綜合種養板塊。擁有萬畝以上基地60多個,稻田綜合種養基地40個,每年產出優質蝦苗66億尾,成蝦8.5萬噸,產值25億元。水產產量的大幅提高,為水產品加工、銷售企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洪湖市先後建成省級水產品加工園區,閩洪水產品原產地批發市場,形成了以新宏業水產,德炎水產,楚江紅水產為龍頭的小龍蝦加工產業集群;以閩洪公司、德炎水產為龍頭的小龍蝦交易集群。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監 利

在“中國小龍蝦第一縣”監利,2017年,蝦稻田面積已達50萬畝。作為我省“雙水雙綠”種養體系先行先試示範區,監利縣進一步大力發展“稻蝦共作”等稻田綠色綜合種養模式,2018年蝦稻共作面積達到65萬畝、蝦蟹混養面積40萬畝,全縣小龍蝦養殖面積有望突破105萬畝,產量超過13萬噸。下一步將全方位推動小龍蝦在生態養殖、選育繁育、冷鏈物流、餐飲文化、加工增值和電商推廣等全產業鏈上的探索和佈局,做好“雙水雙綠”新文章。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石 首

全市已經形成以東片、西南片、江北片蝦稻綜合種養產業帶,形成調關鎮、東昇鎮、小河口鎮等8個小龍蝦發展重點鄉鎮,新型經營主體也發展迅猛,註冊成立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125家,其中面積1000畝以上的合作社有15家,擁有石首市調絃龍蝦產銷專業合作社、石首市隆豐種養專業合作社、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湖北好味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大型種養主體和加工企業,打造了調絃、好味源等多個知名小龍蝦品牌。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公 安

公安縣總目標是“雙水雙綠”生態產業基地面積達到80萬畝,畝平收入2萬元以上,建成全國綠色農產品原料基地。力爭2019年新發展20萬畝,2020年10萬畝,且完成原有30萬畝提檔升級,實現適宜“雙水雙綠”發展模式的全覆蓋。支持每個獨立水系以“三個合作社”運行機制為基礎,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為保障,建設“雙水雙綠”基地。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深入全國龍蝦產量第一市——荊州 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動態


後記:在此次荊州站的調研過程中,我們從不同角度瞭解到企業、合作社、政府、養殖戶的真實感受,深深體會到,若想讓小龍蝦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每一個行業共同努力,一旦某一個環節失控,牽一髮而動全身,可能對整個小龍蝦產業產生無法估量的損失,此次我們蒐集到的大量的一手資料,將會成為以後制定行業相關規劃與規範的重要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