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悄悄給學生打錢: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聲張

高校悄悄給學生打錢: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聲張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上了微博熱搜。

原來,學校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刷飯卡數據,比對困難生庫,並結合學生綜合表現,給那些確實困難的學生偷偷打錢。

因為是“隱形”資助,許多學生事先根本不知道,當他們突然發現飯卡中多了幾百元後,很詫異,有人還以為是詐騙。

在得知真相後,他們感動不已。

網友們也紛紛點贊:孩子們正處在一個自尊心強的年紀,比起讓學生自己申請,這種方式既人性化,又能真正幫到需要幫助的學生,真是太貼心了!

每個人都有不想讓外人知道的難堪。大張旗鼓的行善固然值得稱讚,但這種悄無聲息的體貼更讓人感動。

高校悄悄給學生打錢: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聲張

01

前段時間,《新聞聯播》播出了安慶石化職工許惠春的事蹟。

他以“李記”為名,默默捐款近40載,直到去世才被知曉。

高校悄悄給學生打錢: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聲張

1984年,老人匯了第一筆20元的捐款,之後,他幾乎每年都捐款,其中,僅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兩筆高達1萬元的捐款。

老人最後一筆捐款,是在2016年,向安慶民政局捐了5000元,當時,他已經85歲。

每次捐款,他都使用虛擬地址,署名一欄都是“李記”。

其實,早在1991年,一篇“李記,你在哪裡”的尋人啟事刊登後,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

當時,“李記”捐了300元,支援抗洪救災。

從那時至今,“李記”從未露面,他的事蹟兩度入選安慶石化“講奉獻10件好事”,但他從未領過獎。

他行善時慷慨大方,從不聲張,但自己一生勤儉,捨不得花一分錢。

他對子女要求嚴格,一粒米飯掉地上,都要子女撿起來吃掉;

平時捨不得吃肉,每次都是買豬皮吃;

屋子是水泥地板,斑駁牆壁,存放衣物的還是老式木箱……

他幾十年如一日,把省下來的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被央視譽為“平民英雄”。

曾國藩說過,為善最樂,在於不求人知。

人人皆知的善良,有時並不一定是善良,真正的善良,是不聲張的

高校悄悄給學生打錢: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聲張

02

聽過一個有關詩人臧克家的感人故事。

臧老在一個小衚衕居住的時候,遇到一個掃地的小男孩。

男孩叫周軒,父母雙亡,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

他早早輟學,13歲時開始掃大街。因為家裡窮,他每天早上都空著肚子出門,經常餓得無精打采。

一天清晨,男孩餓得實在掃不動了,就坐在路邊休息。

這時,臧老出來買早點,看見他臉色蒼白,就問他是不是病了。

男孩搖搖頭,隨後眼淚就洶湧而出。臧老掏出手絹給他擦眼淚:“你一定是餓了吧?”

他點點頭,臧老沒再說話,轉身離去,一會兒,臧老給他買來一個熱芝麻火燒,看他吃完才離開。

從此,臧老每天都會給他買一個熱火燒,看他吃了才離開。

臧老叮囑他:這是咱爺孫倆的秘密,不要對別人講。

多年後,小衚衕拆除,臧老已經作古。

衚衕的老街坊重新歡聚一堂時,已經成為大學教授的周軒,深情回憶起這段往事。

大家被臧老的善良感動,紛紛詢問臧老的小女兒蘇伊,她眼含熱淚,搖搖頭說:“父親從來沒有跟我們提起過這些。”

真正善良的人,施恩不求回報,善舉從不張揚。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高校悄悄給學生打錢: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聲張

03

我認識一個不太討人喜歡的“好人”。

李姐的熱心腸是有名的,遇見別人有困難,總會幫人一把。

但她為人特別張揚,做了好事唯恐別人不知道。

誰家孩子有出息了,她就說當初自己幫過他,讓他進了一個好學校;

誰家的生意紅火爆了,她就說曾借錢給他們家,讓他們渡過難關;

誰家婆媳關係和諧了,她就說當初雙方勢不兩立時,她幫忙調解過……

她總是會反覆叨嘮,生怕別人不感念她的恩德,但對於接受過她幫助的人來說,卻是一次又一次的綁架。

《朱子家訓》有言:“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如果幫助別人是為了炫耀,甚至是為了得到回報,善良就變味了。

有句話說得好:善行無轍跡。那些不動聲色的善良,往往更令人感動。

公交車上,有人默默伸手護住瞌睡寶寶的頭,直到寶寶和媽媽下車; 

地鐵上,有人不動聲色抓住滑動的輪椅,讓輪椅上的人安然無恙;
馬路邊,有人悄悄扶起倒地的一輛輛自行車,並整齊擺放好……

這些微不足道的舉動,默默無聞,卻打動人心。

真正的善良,不需要聲張。哪怕過程只有自己知道,哪怕結果別人看不到,它也是值得的。

因為,你的善行,都記在自己的良心賬戶裡。

作者簡介:心平氣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