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建设绝不是拆掉“围墙”那么简单!

未来学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深度参与,但绝不是在虚拟空间再建一所有围墙的校园。

互联网思维改造教育

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引入学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人们期望中的教育变革并未发生。我们只是把黑板变成了“白板”、把教材变成了“电子教材”,现行的教学方式与过去相比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坐着不动的听讲、统一步调的学习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流。


未来学校建设绝不是拆掉“围墙”那么简单!


尽管信息技术具有改善和扩展教育的潜能,有助于拓展教育机会、消减教育成本,并提升教育质量,但是绝大多数的教育信息化实践效果都令人失望。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教育变革,必须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及开放的办学格局,才能实现教育创新。

今天,我们再也不能把互联网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要把它视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教育,就是要拆除学校与外部社会之间的“墙”,积极吸纳社会优质资源,优化学校办学资源,实现学校教育从三尺讲台到无边界学习的突破。

校内外相互沟通、资源高度共享

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学校与外部社会的协同机制,推动学校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社区、家庭等开展跨界合作,构建多元共治的学校治理结构,形成校内外相互沟通、资源高度共享的办学格局。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学校购买教育服务,调动全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鼓励专业机构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拓展教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是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学习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田野、社区、博物馆、科技馆和高新技术企业,甚至可以去不同城市游学,把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让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校园。

未来学校不存在固定的模式

目前的教育生产关系不能完全满足教育生产力的要求,传统的教育组织生产方式难以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使得教育系统的重组与再造已迫在眉睫。在社会转型的驱动下,以工厂为原型的传统学校正在加速衰败,强调个性化、去中心化、社会化的未来学校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未来学校的探索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挑战,甚至是风险,过去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可能都需要进行重新检验和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定力,既不能因为畏惧困难而裹足不前,也不能只凭一腔热情而贸然突进,关键是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从根本上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未来学校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模式,甚至也不存在一个最优的模式,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对象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需求,未来学校的本质就是根据这些变动不居的现实需求进行不断调试,促使学校教育系统不断更新、优化、升级,并不断接近教育的本原——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来源:《电化教育研究》、“未来学校研究院”

未来学校建设绝不是拆掉“围墙”那么简单!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