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清供,由祭祀、禮佛發展而來,以香花蔬果供於案上。至宋以後,由於文人審美趣味的參與,清供逐漸成為一種有寓意的生活元素。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清供之物,可以是尋常的花草,蔬果,也可以是山石盆景,或者金石書畫,一切可供案頭賞玩的清雅長物,都可以作為清供的對象。


清供表達的是主人的一份心情,一種雅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清供可以稱得上古人雅緻生活的一種縮影。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清供,是一種長養身心的方式

清供,首先突出一個“清”字。所謂“清”,可以是清雅不俗之物,也可以是“清心寡慾”的心態。清供作為一種形式,蘊含著高潔無染的文人性格。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先人有謂:古之君子,行無友,則友松竹;居無友,則友雲山。心境淡蕩之士,雖無人為伴,亦不覺空虛寂寞。

他們將自身性靈安放於清供雅物之中,散發出興味不凡的閒情意趣,成為了最耐人品尋的中國式清雅生活。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文人的案頭清供多源於自然,蟲魚鳥獸,靈動活潑,可以排遣虛寂;松竹花草,生生不息,可以澄懷味象;盆景書畫,師法天地,可以照見大千。

案頭清供之物,雖屬具體而微,觀其枯榮語默,亦可以思接天地、意窮太古。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蘭雪齋記》:夫君子之託物,其美惡必有擇焉……所居列置古經史、名書畫,間以卉石,錯以琴尊,而朝夕遊息其間。掇芳華以娛玩,漱清氣而自潔,斯其志尚之異,不賢而能之乎!

君子多善養閒身,日常的清供對於他們來說,更像是一位知己,因其品趣、真格、境界,俱在此中。


長物為友,即是修身;卉石遊息,即是自潔。清供,是中國人寄託性靈,自淨其意,長養身心的一種方式。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清供,是一個格物審美的過程


柳宗元說: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的東西不是它自己就美,而是有人去發現它,欣賞它,它才能從一個自然物品,變成一個美的意象。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所謂:古石蒼松見貞性,行雲流水識天機。物品客觀存在,但它不是美,必須得有一個審美過程,使它成為意象。

“供”就是這個審美過程。因為人的欣賞,物品才慢慢的變成了“雅物”,甚至變成了人的朋友。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古人有擬物十二友:怪石為實友,名琴為和友,好書為益友,奇畫為觀友,法帖為範友,良硯為礪友,寶鏡為明友,淨幾為方友,古磁為虛友,舊爐為燻友,紙帳為素友,拂麈為靜友。

經過這番格物審美,使物我在意象中,成為真正的朋友。所以清供,供的就是自己格物審美的這個過程。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清供陳設有致,誠是一幅畫意十足的案頭小景。文人在書齋靜心苦讀之餘,觀之可助神思明暢,心清意遠。


明窗淨几,巧手陳玩,神采煥發,射映一室,塵土肺腸,為之一浣。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古人說案頭清供是君子之心。心有所屬,寄託於物,不在乎是否名貴,寥寥清疏,隨意佈置,自有一種生活態度和情趣在其中。

清供,不僅是美的裝飾,更是一份雅緻的心境。它始於對於美的有意追求,終於對生活的深沉熱愛。


清供,中國人的雅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