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突破职场瓶颈期,《身为职场女性》需要改变这12种习惯

“在寻求职业发展和做出更大成绩的职场之路上,女性会面临不一样的挑战。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女性需要在职场中不断变化和适应新角色。”——《身为职场女性》

肖芳作为制片人助理,已经干了将近10个年头。公司对她的工作能力非常认可。肖芳总是能把事情考虑的很周到细致。

她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制片人。然而,似乎没有人知道她的目标,大家都认为:肖芳现在的工作没有人能够代替,并且肖芳每天乐此不疲,应该也很喜欢现在的工作。

公司几次提拔都没有肖芳,看着刚进公司5年的助理得到提升,心中充满疑虑。肖芳不明白以自己的出色表现和能力,为什么得不到提拔的机会。

思前想后,她决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领导。经过领导的推荐,很快如愿成为制片人。

不是因为肖芳不够好,恰恰相反,大家觉得她非常优秀。问题的根源在于肖芳本人从来没有主动表露过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她认为公司应该注意到她的贡献,并且会主动提拔自己。而公司则认为肖芳很满足现在的工作状态。

在职场中,像肖芳这样默默付出,等待回报的职场女性大有人在。

职场不是修心养性的地方,丛林法则告诉我们职场如战场,只有适应游戏规则,不断改变自我,才能突破瓶颈。一味地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技能的做法,很可能走入职业发展的”死胡同“。

《身为职场女性》经过多年职场调研,综合众多成功案例,指出“进阶”的定义是非常个人的,它只属于你自己。但通常,进阶的阻碍也是非常个人的:因为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常年的工作习惯需要改一改了。


向前一步,突破职场瓶颈期,《身为职场女性》需要改变这12种习惯

《身为职场女性》图书

什么样的表现是职场瓶颈期?

发现自己遇到以下4种情况,很可能就是陷入了职场发展的停滞期,遇到发展瓶颈:

  1. 觉得有些东西阻碍自己前进了;
  2. 觉得很难让自己从令人情绪低沉的事件中走出来;
  3. 觉得自己的工作成果不再受到肯定和欣赏;
  4. 觉得周围的人根本不知道你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

思维改变行为,行为改变结果。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唯有改变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十年前的好习惯可能会帮助你取得今天的成就和职位,但是,如果继续“进阶”,就需要重新审视过去,转变原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所谓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陷入职场瓶颈期的12个坏习惯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曾经说:“我们总是花费大量时间教会领导者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却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该停下。”

过去成功的职场习惯,并不能为未来发展带来帮助。相反,它们束缚前进的脚步,成为思想的包袱。这些习惯包括:


习惯1:不愿说出自己的贡献

我国传统文化认为:“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见便是真恶。”做了好事不用说,总会有回报。做事讲究提升修为,修心养性。表达要含蓄内敛。

职场是讲究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地方,自己不说,没有人会替你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品牌和产品尚且需要这样的宣传,个人做了贡献应该让大家知道,需要向领导汇报。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要自我吹嘘和不谦虚,而是符合职场实际的游戏规则。

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很委屈的事情。公司指派她和另一名同事共同负责一个项目。项目完成后,在总结报告中,同学对自己的同事和团队的配合都大大赞扬一番,唯独没有提到自己,她觉得成绩需要别人来讲,自己不好意思谈自己的表现。认为同事会和她一样,在汇报中表扬自己。没料到,同事对她的表现只字未提,汇报完项目情况,畅谈他自己对项目未来发展的构想。

结果可想而知,领导认为主要功劳在于那名同事,特别给与其嘉奖。同学则给领导留下了能力一般的印象。

职业导师帮助同学指出问题并提出建议:遇到这样的情况,明确分工,可以强调自己如何支持同事顺利完成整个项目。

做人要低调,但是不要做了好事不留名。在职场中不好意思,会错失发展机会。职场上,需要及时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让领导更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因为职场是个论功行赏的地方。

习惯2:期待别人自然而然地注意到你的贡献

“只顾努力工作并不会让你得到真正想要的东西。”——《身为职场女性》

每个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真正的职场人,没有谁会注意别人做了哪些事情。更不要指望同事和领导注意到你默默无闻做出的贡献。

调查发现,那些一入职就提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的人,未来会得到更快的提升。因为在公司看来,这些人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如果他们实现不了自己的目标,就可能跳槽,使公司遭受人才流失。

本文开篇提到的肖芳就是因为等待公司发现而差点错失升职的黄金机会。


向前一步,突破职场瓶颈期,《身为职场女性》需要改变这12种习惯

主动汇报工作,展示自己的表现和能力

除了主动汇报工作进展以外,还可以电梯中的“即兴演讲”恰到好处的展示自我。

这个方法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公司总裁在电梯里偶遇了一名自己公司的员工,随口问了一声:“你是哪个部门的?”这位员工,用三句话简明扼要的告诉总裁:他现在的工作、未来的打算以及自己能够胜任的理由。话音刚落,电梯门打开,总裁走出电梯前告诉这位员工,自己会推荐他参加集团的某重要发展项目。

机会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提前做好准备,等待合适的时机,简短精炼恰到好处的展示自己,以赢得快速提升的机会。


习惯3:过于看中专业技能的作用

“如果你想在自己的企业里平步青云的话,你就得明白,只有专业技能并不会让你坐在更高的位置。因为高层管理者更需要的是领导和组织哪些拥有专业技能的人的能力,而并不是证明他们自己有多么专业。”——《身为职场女性》

初入职场需要从最基本的技能锻炼,打好扎实的技术基础,有助于快速成长。到达一定的职场高度之后,作为管理者,更多的精力不应该放在事情的细节上,所有事情亲力亲为上,而是应该把控部门的发展大局,市场决策,人员选用,具有宏观调配意识。管理者的眼界和思维更加开阔,需要学习管理技能、市场运营以及投资策略等能力,而不是专注专业技能。

婷婷毕业分配到一家医院,做护士。因为能力出众、学习力强、为人谦和,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很快被提拔为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她既要管理全院的护士人员工作,又要写研究报告,还要协调家属意见。但是,因为不放心,有时候,她亲自帮助护士做护理。

那段时间,婷婷忙到脚不着地。但是,事情越忙越乱,有些人对她的做法不理解,有些人认为她没有管理能力。

领导建议她学会放手,相信别人,给其他人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让自己全身心做好本职工作。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职场必备的力量之一,在踏入职场的前期发展中,帮助你稳步向前,赢得尊重和理想的业绩,得到公司的关注和认可,为未来发展铺就道路。而想要立足于企业,得到长远发展,尽快升职加薪,还需要具备其他三种职场力量。

职场发展必备力量:

  • 第一,专业素养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专业技能。是职场发展的首要条件。

  • 第二,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培养人脉资源,帮助工作开展和未来晋升。

  • 第三,个人权威或者个人魅力

出色的思辨能力,独一无二的领导气质和人格魅力。

  • 第四,你在公司里的地位

德鲁克曾经说:“你的决定其实不是自己做的,是你的能力和地位替你做的。”

是否能够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代表你在公司的职权和地位。

习惯4:人缘好,但无法“利用”人缘

书中提到,好的人际关系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成就,互惠互利。

不要觉得找朋友帮忙就是在“利用”朋友。有些时候,朋友知道自己没有找他帮忙,也未必开心。而职场发展不能只依靠普通朋友或同事,还需要运用“杠杆原则”发现和结识那些能够在职场中带来帮助的人脉资源。

“杠杆原则”在心理学中是这么解释的:以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作为支点,可以撑起自己较难实现的理想或目标。

究竟“杠杆原则”和普通人际关系有哪些区别:

  • 首先,杠杆原则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小李得知小明正在找工作,把他介绍给自己公司经理,单位网管刚好离职。小明的专业技能,加上小李的引荐,小明顺利加入新公司。小明和小李是老同学,在小明遇到困难的时候,小李伸手相助。礼尚往来,小明教小李的孩子学习编程。

真正的朋友就是在彼此相互麻烦中,不断增进感情。

  • 其次,不管大事还是小事,杠杆原则都适用

比如,职场弱连接现象,同事A帮了同事B 一个忙,作为报答,同事B 把同事A 介绍给自己认识的一个企业老总认识。很可能,同事A 因此完成一次业务签单。

有时候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也可以帮助自己成就职场发展。

  • 第三,实施杠杆原则,需要提前“谋划”

和普通交朋友不一样,实施杠杆原则,在结交人脉之前,需估量彼此的能力是否对等。如果对方帮助了你,你是否可以帮助对方。想清楚这些,才可能让双方在未来有更长远、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 最后,杠杆原则带来不同的利益

普通朋友或同事关系,带给你更多的是内心的感受,分享快乐或分担痛苦,重在内心和精神世界的收获。而在杠杆关系中的人际关系是可以具体衡量的,有点像价值交换,比如在交往中得到了优质客户,提升了个人技能等,收获是外在可以看得到的东西。

所以,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适合谈心的朋友,也包括能在事业上提携帮助自己的“贵人”。

习惯5:没有在上任第一天就与下属建立联盟

“想要吸引到赞助人,得真有两把刷子,能优秀到先让同事和领导注意到你。你得像一名大学教授一样,日复一日地建立自己的声望。”——《身为职场女性》

向前一步,突破职场瓶颈期,《身为职场女性》需要改变这12种习惯

打造自己的人际联盟圈,树立个人品牌声誉

升职或者调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之后,上任初始不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尽快做出成绩,让同事和下属佩服自己的工作能力,让领导称赞。而忽视建立自己的联盟圈。

书里说“你认识谁比你知道些什么重要得多。”

比如,有些人喜欢结交大人物,因为他们知道圈子的层次多少代表自己的能力价值。如果是真得和这些大人物有交情,这对提升个人品牌和信誉度大有裨益。

打造自己的人际联盟圈,有利于树立个人品牌声誉,给工作开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习惯6:更注重手头的工作,而不是职业生涯的整体发展

“如果你带着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观点来处理日常工作的话,你就会把每一个项目或者任务看做是给未来铺路的砖石。”这意味着你的眼光并不仅仅放在是否享受现在的工作上,而是着眼于未来更长远的“自我利益”。——《身为职场女性》

本文开篇案例中的肖芳,作为助理,她的职责是负责打理好日常工作,让每个工作有序衔接,而制片人的职责是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肖芳一味地埋头苦干,专注自己手里的工作,最多只能在自己现有的岗位上做到极致。要想跳出现在的工作状态,上升一个层级,需要“抬起头来”寻找机会,并且提早规划整体的发展思路。

习惯7:苛求完美

不想犯错、苛求完美最好的方法是盯住每一个细节。凡事有度,过度追求完美,对人对己都对带来伤害:

  • 1. 容易“得罪”同事

对他人高标准、严要求,容易招致同事或下属的不满情绪,甚至引起敌意,给自己的工作造成不便。

  • 2. 容易造成“短视”

苛求完美的人,在做事之前必定制定周密的计划部署,以确保事情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牢牢控制每一个细节,把目光放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使眼界变窄,做事放不开手脚。

允许犯错,学会包容,这样才能开拓思路,激发创造灵感,在能力上得到突破。

习惯8:总想取悦别人

书上说“完美主义者不愿意放权,是因为他们觉得不管什么事情,只有自己做出的结果才最满意和放心。而取悦者们不愿意放权,很有可能是由于他们曾有被人依靠的经历,因此已经习惯了一个总能提供帮助的身份,在别人有求于他的时候,他不想显得‘不中用’,让别人失望。”

女性的包容与慈爱使得女性更容易成为取悦者。很多职场女性为了不被说成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免受流言蜚语和各种议论,做到有求必应,积极迎合别人的需求。这样做反而助长了别人无休止的期待和要求。

向前一步,突破职场瓶颈期,《身为职场女性》需要改变这12种习惯

如今最受关注的职场女性话题之一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

比如,如今最受关注的职场女性话题之一是“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为了取悦家庭,女性往往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到职场工作中。

总想取悦别人,让精力分散,阻碍事业发展。只有放弃那种“所有的事情没我不行”,总是希望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的想法,改变过去的习惯,才能向前一步。

习惯9:极力“压缩”自己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艾米指出,调查显示,你在无意识地压缩自己时(收腿、收胳膊、身体滑向一侧等),其实是对自己的权威和能力不自信的体现。

  • 在空间和意识上有意无意的“压缩”自己,在气场气势上降低一筹。

比如,参加会议,如果座位不够,女性一般会主动让出半边椅子,一起挤着坐。“压缩”自己的空间帮助同事,赢得好人缘。

  • 语言中习惯用“不好意思”、“对不起”做开场白,或者小心谨慎的用“只”字,“一点”、“很小”等。类似地如“我只占用1分钟”、“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或者“我提个小小的建议”诸如此类的表述。像这样“压缩”自己的情绪和表达,对自己的观点或者表述不是很自信。

这些习惯看起来善解人意,但是不利于增强自信,职场竞升。

习惯10:夹杂太多情感

作为职场女性,情感太多和情感太少都会让你陷入尴尬境地,似乎怎么做都是错。只有在有一说一和“绷住”真实的自己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理智面对各种问题,从职场纷争中明智抽身。而要想找到平衡点,需要了解造成女性情感太多的三方面原因:情绪化、话太多以及过于坦诚。

  • 情绪化:

情绪本身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各种情绪。要能够认知自己的情绪,并能与之和平共处,避免遇事太过于情绪化,让自己陷入被动处境。

纵观古今,凡事真正有能力的人,对自己有信心的人,能够及时收住自己的情绪,不用情绪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 话太多:

有调查显示,女性每天大约会说20000个字,而男性平均值是7000个字。说话不够精简,被诟病为“正确的废话”。明明只用几个词可以表述清楚的事,要交代很多相关背景信息和无关陈述。或者是这种情况:开会的时候,没人邀请主动接话,不请自答。

担任高管十多年的小丽,对此颇有感触,过去开会交代一件事情至少需要2小时。现在能用十分钟讲清楚的事情,她绝对不会占用更多时间。她是这么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的:“要想使自己的话有分量,少说话,说对话,抛弃介绍背景故事的开场白。”

  • 过于坦诚:

造成女性做事夹杂太多情感还有个原因是过于坦诚,开诚布公,直言不讳。

职场女性很容易犯的两个错误认知是:

  1. 第一个是觉得开诚布公,分享彼此的秘密,才是真正的友谊;
  2. 第二个是坦诚让自己看起来更加真实,不做作。

众所周知,职场最忌讳八卦,有些话即使是事实也不能说。何况主动暴露自己的弱点,真实的感受,无异于把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比如类似地:坦诚的告诉同事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做不好现在的工作等等。

做人坦诚固然很重要,但是要有底线,特别在职场环境,无限度的坦诚对职业发展没有好处。

习惯11:“反刍式”思维

“反刍式”思维就是反复不停的自我反省,过度苛责自己过去的错误并深感懊悔的行为。

比如:很多人经常回想“如果当初我能这么做”,“真后悔,那个时候我没有。。。。。。”或者揣摩别人话语中的“潜台词”:“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他为什么这么说?”“他会不会误会我的意思?”

心理学家苏珊指出:女性更容易深陷“反刍式”思维的困惑之中,因为她们更加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女性与生俱来的悉心或许是一种天赋,但这种天赋也会造成她们在分析“潜台词”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反刍式”思维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长期自责容易变得抑郁,妨碍处理问题的能力。

发觉自己陷入“反刍式”思维,最好的对付办法是拍桌子然后大喝一声,打断思路:“哼,奶牛才反刍呢!”

习惯12:总让你的“雷达”干扰你

书中说:女性的注意力就像高度灵敏的“雷达”,不停滴勘测周围的环境,接受一切暗示,分析所有信息背后的潜台词。而男性的注意力像“激光”,他们会按顺序接受信息,每一次只会牢牢地瞄准单个目标。

因分析人类如何分配注意力而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曾经指出:人的大脑,左边栏里充满了无序的想法和乱七八糟的观察结果,而大脑的右边栏里装着和当下的谈话或任务有关的信息。

比如,你在台上演讲,注意到台下个别几个人不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者面色凝重反复摇头。这个时候,大脑左边栏开始“雷达”扫描,展开各种想象和猜测“是否自己讲的不好”,“哪里讲错了吗?”,这些猜想打乱你自己的注意力,毁掉右边栏里的“正事”,使演讲出现中断。

不要让注意力发散的两个实用方法:

  • 第一:编故事

告诉自己,那几个人可能是因为他们自己刚好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与自己的演讲无关。

  • 第二:索性直接面对

如果实在对自己不自信或者说服不了自己,用幽默的方式调侃化解,重新强化会场氛围。


上述12种行为习惯,在职场成长中曾经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你取得今天的成绩。放弃掉这些陪伴多年的养成的习惯,情感上难以割舍。实际情况是要想突破,必须做出改变。


怎样改变自我,突破职场发展的瓶颈期

Ⅰ. 从细节开始,建立坏习惯文件夹

  • 首先,合并同类项,把类似的或有共同根源的坏习惯归为一类,逐一改正。

书中把12个坏习惯做了细致的合并整理,参考如下:

向前一步,突破职场瓶颈期,《身为职场女性》需要改变这12种习惯

坏习惯三、坏习惯六和坏习惯七合并一类

向前一步,突破职场瓶颈期,《身为职场女性》需要改变这12种习惯

坏习惯九和十合并一类,而坏习惯十一是坏习惯十二的直接后果

  • 其次,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建立坏习惯文件夹,把相似项成功归类,具体从哪项着手改起呢?

需要想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鞭策提醒自己。这样做可以帮助你把要改掉的坏习惯划分优先等级顺序。因为,目标可以让你清楚地看到什么是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在改变过程中,不要苛求一气呵成,凡事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也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画工程图”这样的准备工作上。有句谚语说:“完美是进步的敌人。”边做边修正

Ⅱ. “独改不如众改”

养成习惯容易,改变习惯很难,想要一个人改掉一个习惯更加不容易。

身体最不愿意接受改变,大脑中的“自动驾驶仪”总是按照惯有的做事风格和方法支配行为。想要改变习惯,需要很强的意志力,而有时候可能自己都意识不到重又走回老路,如果有同伴从旁监督提醒,就会好很多。

  • 选择帮助纠错的同伴需要注意5点:
  1. 这个人经常可以见到,因为你需要得到及时反馈;
  2. 把问题具体细化,比如:请同伴关注你是否习惯性道歉等;
  3. 交代问题简洁明了,不必赘述原因背景;
  4. 不要暴露弱点,不必向对方解释为什么要改掉这个习惯;
  5. 约定好时间期限,不要让同伴觉得没完没了,比如约定当月,或者下次会议前。
  • 同伴找好之后,具体从以下四个步骤:倾听、感谢、跟进和宣传实施改变计划。

倾听:认真倾听同伴的提醒,不必辩解。既然是请求别人给你提意见,即使觉得意见有失偏颇,心里不舒服,也要认真听。

感谢:在别人说完之后,不管赞同还是反对,都要真诚的道一声感谢。仅此而已,不需要反驳,也不需要确认,更不需要汇报自己的改变计划。

跟进:当同伴提醒你之后,回来有意识的回忆反省,在下一次遇到类似的场合,及时询问对方,自己是否已经改掉某个习惯。

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你要改掉的习惯,一起督促并见证你的改变。受公众舆论监督,虽然比较有挑战性,但是有助于快速改正。

如果同伴恰巧也有同样的需求,双方可以结成“同辈教练”,彼此互相提醒,共促成长。

Ⅲ. “放过”自己

套用《遇见更好的自己》中的一段话:“我看见我在寻求改变的痛苦感受,我全身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不必过于苛求,用宽容的心态面对改变。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事和物,“放过”自己,尽最大努力,然后顺其自然。

“放过”自己,减少沮丧的情绪,可以这样做:

1. 前馈

做事情之前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凡事预则立。

2. “哦,好吧。”

告诉自己“哦,好吧。”不再纠结过去的事情,承认自己的过错,并且决定下一步目标。

3. 让往事流走

过去的事情不要过多的追究,耿耿于怀,除了困扰自己,于事无补。既然已经过去,就让它成为历史。

4. 列“不做”清单

一方面,制定每周工作计划,不在标记内的事情,统统拒绝,提高专注力。

另一方面,把事情分类,对于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应该让别人做的事情,你要放弃的事情,列在清单上一目了然。提醒自己的责任、工作计划等重要事项。

5. 不要苛责别人

“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对别人的行为过于在意,就好像是把别人的包袱背在了自己身上。对于团队斗争,保持冷静,远离是非,独善其身,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Ⅳ. 致敬从前的自己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那些阻碍你的习惯也曾经给你带来过力量。这些力量让你走到今天,坐在了现在的位置上。它们或许不会再对你的未来产生什么作用。想要变得更好,就要改掉这些习惯,但这些习惯本身并不是不可饶恕的罪恶。”

在过去的习惯里潜藏着勤奋、觉悟、洞察力、愿意为他人付出、不愿总以自我为中心等职业素养。它们见证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记录曾经的付出和收获。

告别过去,成就未来,感谢过去的自己,才能更好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