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爐饃“烤”出移民的紅火日子

小爐饃“烤”出移民的紅火日子

伍芳芳怎麼也沒想到,從今年過年到現在,自家食品廠生產的爐饃徹底火了。有多火?“過去一天做爐饃用125公斤面,現在250公斤還不夠。2月到現在,賣了5萬多個爐饃。”伍芳芳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30歲的伍芳芳是金鳳區良田鎮金星村的移民。2016年,她和老公在村裡開了一家名為寧夏伊瑞朵的食品廠。4年時間,夫妻倆不僅用小爐饃“烤”出了紅火日子,還帶動更多移民脫貧致富。近日,記者來到金星村,探訪小爐饃的致富經。

一進食品廠,伍芳芳便帶領記者走進生產車間,一陣陣香味撲面而來,上百個爐饃排列整齊,11名婦女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在伍芳芳食品廠裡務工的婦女,均來自金星村和良田鎮其他各村,在家門口一個月不僅能賺3000元~4000元的工資,還可以顧家。

看著一個個爐饃在姐妹們嫻熟的手中翻轉、切片、包裝,伍芳芳的思緒回到了12年前。2008年,伍芳芳跟隨父母從固原市涇源縣搬遷到金星村,從此紮了根。“家裡所有收入就靠父母打工,我是老大,在蛋糕店、食品廠都打過工,包月餅、做蛋糕、烤餅子,跟麵點有關的我都學了個遍。賺不上多少錢,就為學手藝。”伍芳芳回憶起當學徒的日子感慨道。

“不想再給別人打工,想自己創業,家裡人也不用再在外面漂了。”伍芳芳說出了開食品廠的初衷。2014年伍芳芳結婚,她的老公曾在食品廠打工,有生產和銷售的經驗,夫妻倆一拍即合,在村裡開個食品廠。借錢、畫圖紙、蓋房、進設備……2016年年底,看著食品廠投入生產,伍芳芳抑制不住地激動,她把剛烤好的爐饃拿給家人“試吃”,大家都稱讚:“好吃,肯定大賣。”

“還是想簡單了,以為只要好吃就有人買。我們抱著爐饃到處跑市場,結果超市擔心沒人買,不讓放我們的食品。”伍芳芳傻眼了。

市場打不開局面,食品報廢率高。“第一年賠了10萬多元,難熬得很。”看著積壓的食品,伍芳芳決定再賭一把。

“做食品是良心活,品質的讓大家放心。讓別人試吃後都得多問一句,口感咋樣?還需要改進啥?”那段時間,伍芳芳盯著生產環節不敢鬆懈,哪兒人多伍芳芳的老公就把爐饃拉到那推銷。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下半年,食品廠有了轉機。“捨得放油,味道好、實惠、價格公道,超市開始認可爐饃,口口相傳,要貨的也越來越多。”伍芳芳的心踏實了。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良田鎮政府打通網上銷售渠道,幫助移民帶貨,一時間,伍芳芳的爐饃被越來越多的市民追捧。

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成規模銷售,伍芳芳道出了一句真心話:“苦盡甘來。”2018年,純收入50多萬元,2019年,純收入超過70萬元,產品從最初的爐饃、芝麻餅和麻餅到現在的十幾種,爐饃從一天賣幾十個到現在最多時賣1200多個,務工移民從一人到現在最多時的20多人,伍芳芳的食品廠蒸蒸日上。

“要擴大生產規模,帶領村裡更多的姐妹脫貧致富。順應顧客的需求,最近我們給爐饃設計了一款高大上的包裝……”對於未來的創業路,伍芳芳信心滿滿。

記者手記

記者採訪結束想要購買兩箱爐模時,伍芳芳面露難色,原來每天生產的爐饃早已銷售一空,最後伍芳芳從給家人留的爐饃裡給記者勻出了24個。在伍芳芳的手機裡記者看到,買爐饃的市民已經排到6天后。創業路上,伍芳芳沒有向困難低頭,大膽嘗試,用自己的堅持換來成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的移民在伍芳芳這樣的“引路人”帶領下,必將敲開脫貧致富的大門。(記者詹思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