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疫后复工三大措施应对“失血”,识别不必要的开支最重要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全国各地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但毫无疑问,新冠疫情对很多行业产生了巨大冲击,不少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众所周知,现金犹如企业的“血液”,但由于疫情的原因,企业“失血”过多,如何快速找到相应“血型”并及时“输血”,成为不少企业的头等大事。

4月30日,国际性会计师组织ACCA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后疫情”时代,企业财务部门目前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应对现在的逆境:现金流测算,识别流动资金问题;识别不必要开销,提出成本缩减计划;修改经营计划和费用预算。其中,有51%的被调查企业采用了第一种措施,46%的被调查企业采用了第二种,35%的企业采用了第三种。

“要在当前的逆境中先存活下来,企业的开源节流是关键,识别不必要的开销尤为重要的。”前任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行长兼区域总监金孝贤认为,但如何识别不必要的开销,需要跨部门合作协调,提出成本缩减计划,最后由高层做出决策。因此开源节流绝不是财务部门负责的,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

超半数企业延缓采购、暂停项目控制成本

ACCA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保障现金流方面,企业普遍采取了如下主要措施:控制成本,延缓部分采购,暂停部分项目,选择这一措施的被调查企业占64%;加快应收账款回收,选择这一项的企业占37%;启动新的融资安排,充分利用延期贷款的政策,和延期支付应付账款,选择这一方法的企业占比40%。

不过,按照专家的说法,针对“延期支付应付账款”这一点,建议大型企业如非必要之时,不要采取这个做法。毕竟大型企业的融资能力远高于中、小型企业,而且“按期支付应付账款”也能缓解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现金流问题。

此外,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银保监会出台了多项政策,比如对因为疫情影响严重有还款困难的企业,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员工工资是企业目前最大刚性支出

据悉,早在2月6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北大汇丰商学院等访问995家中小企业,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超过85%的企业撑不过3个月。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中、小型企业最大的支出是工资及五险一金,其次是租金和偿还贷款。这三项的比例已超过了支出的90%。其中,仅员工工资及五险一金的比例就达到了60%以上。

企业疫后复工三大措施应对“失血”,识别不必要的开支最重要

为了缓解中、小型企业的支出压力,国务院已经提出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缓缴住房公积金。在租金方面,如果业主是比较大型的房地产集团,租金减免可能会有可商量的余地。同时,人民银行大力进行流动性支持,银保监也引导商业银行贷款上支持企业,偿还贷款变得灵活。但员工工资,仍是最大的刚性支出。

为此,有企业早早就“出招保命”。第一种,企业公开喊话。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早在2月初便对外宣称西贝即便有了贷款也撑不到三个月。这并非在 “哭穷”,而是企业通过正确、公开的途径向社会发出求助信号。当然,这是企业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措施,社会也会给予积极的呼应。国内的三十多家银行和约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贷部门陆续找到西贝沟通融资支持。部分西贝原有的融资合作银行还表示要为企业争取行内优惠政策。其中,上海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最为快速高效地为西贝制定了综合授信和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双方经过四天昼夜不同的分析,于2月6日完成授信审批,2月7日完成授信协议面签,并在当日下午便放款到西北账户。

第二种,自上而下的减薪行动。木屋烧烤华北地区财务总监胡玉兰2月1日向创始人隋政军提出自愿工资减半。2月2日,高管发动减薪请愿行动。2月6日,木屋烧烤对全员进行线上匿名问卷调查,92.62%的人选择“坚持拿3个月半薪,和公司一起度过难关”。第三种,无薪假或者裁员。此前香港航空计划裁员400人,地勤人员增加无薪假。

企业要借助多渠道资源补充现金流

对于近日陷入现金流干涸的企业,金孝贤认为,政府的政策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减少开支,而流动资金的解决则要依靠银行,争取企业目前所需的现金流,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

目前中央和银保监会都加强了融资支持力度,命令金融机构支持普惠金融。这两年,四大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均推出了大量线上普惠金融产品,额度小(一般300万以下,以缴纳增值税情况为审核要素),线上即时审批,为的是满足监管机构双增的指标。其中四大银行的利率低(约为基准利率)。如果资金需求不大,可以优先考虑这类产品,正常授信银行需要最少1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不过,金孝贤也指出,对于贷款的线下申请,银行的审批速度取决于材料、额度、银行的信贷产品等因素。如如果贷款额度超过该行普惠的定义,审批的级别要求就会提高,审批速度就会减慢。此外,如民营企业如果新建立大金额的授信关系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向银行申请小微贷款也是另外一个企业可尝试的方向。

企业疫后复工三大措施应对“失血”,识别不必要的开支最重要

而企业贷款,除了银行,还有谁?如果资金缺口较大,并且急需资金周转流动的企业,可以选择供应链金融。如果企业下游客户是优质企业,如国企、业绩良好的上市公司,那可以先尝试几套方案。

首先,企业提供折扣,请求对方尽快支付尾款,毕竟他们借钱相对容易。其次,如果对方不同意,请求对方以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建议选择四大银行或者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再者,如果对方不同意用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可提出开出商业承兑汇票,并提供对方有授信的银行。最后,如果对方属于某些保理公司,如亚洲保理、盛业保理等会提供部分核心企业的暗保理,企业的上游客户是融资渠道通畅的公司,可尝试请求对方延长付款期,甚至提供资金占用费。此外,小部分存货类别(大宗商品)可以通过银行和其合作的第三方保管仓库进行货押,比如平安银行。

再者,可考虑融资租赁,有部分国有企业提供融资给一些生产性企业,但价格偏高。

另外,国有性质的担保公司,如深圳中小担和政府产业基金等然而,这类渠道主要看企业是否属于政府引导的产业。

还有,企业的股东,或者股东的人脉。通过人脉直接实现认购。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