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伤,叫做 「我在和你谈感情,而你却在和我说事情」


有一种伤,叫做 「我在和你谈感情,而你却在和我说事情」


大家是否熟悉以下场景?

场景1:

幼小的孩子从学校回来了。一进门就哭着说:”妈妈,我的好朋友不跟我玩儿了,呜呜呜,呜呜呜......"。

你是否会说:乖,不哭了,不哭了,他不跟咱玩没啥大不了的,咱也不跟他玩,咱跟别的小朋友玩......"。但孩子就是不听,还是呜呜呜的哭。

场景2:

老婆下班进屋。一脸不高兴,又开始说他们办公室的人怎么怎么地难以相处。

如果你是老公,你是否说过:”成天都是你们女人事多。你也是的,说你多少次了?非要跟她们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忍忍不就过去了,谁上班都是顺心顺意的,别人还都得让着你呀......"。

结果怎么样啊?老婆真想掐死你。

场景3:

要过年了,年迈的母亲一直嚷嚷着要回山上的老家过年。子女们全在城里住,也在城里给父母买了房子。老家早就没人住了。

于是子女们一个一个地轮番来劝阻老太太。可是母亲就是听不进去,儿女们也很无奈,双方都有些生气。

场景4:

醉酒的老公回到家里。很兴奋的拉着你的手要和你聊天。哪是聊天,他一句话、一件事能反复10次、20次,丝毫没有逻辑性。

本来你看到他醉酒就没有好心情。于是,你就一个劲儿的催他睡觉,要么不理他,甚至训斥他。

这时,老公的心情也变了,两个人又是一场战争。

大家看看,这些平时常见的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不愉快的结果?

因为:前者在谈感情,而后者在给前者提建议、说事情。双方根本就不同频!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

场景1:

孩子在向妈妈表达自己的伤心难过,而妈妈在给孩子出主意。孩子的情绪没有被妈妈看到。

没有被看到的情绪,就一直固着在那里,不会消失。即使被压抑了下去,也会变成身体里的暗伤,遇到燃点,还会引爆。

如果妈妈共情了孩子伤心难过的情绪。对孩子说:”宝贝儿,妈妈理解你,好朋友不跟你玩儿了,你感到很伤心、难过,妈妈心里也替你感到伤心、难过,来,让妈妈抱抱……”。孩子可能一会儿就不哭了。

场景2:老婆回到家里,给老公诉说愤怒的心情。她只是在发泄一种情绪,而老公是最安全的人。

其实,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她心里有数,你只用认真的听一听,感受着她的感受就行。不需要你给她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需要你去评判她。如果她需要你给建议的时候,你再给也不迟。

场景3:老母亲只是思乡心切,并非一定要回到山上去住。我的朋友就理解了她母亲的这种感情。

她动员姊妹们都答应了母亲,并都愿意陪她回老家过年。

母亲看到孩子们的理解和支持。但她考虑到山上生活的诸多不便,她也真的就不回去住了。

场景4:这位老公,可能是一个平时沉默寡言、不善表达情感的人。当醉酒的时候,平时被压抑的情绪和情感都浮现了出来。

他的大脑皮层受抑制,呈现出失去自我控制的兴奋状态。他需要表达他的喜怒哀乐,他需要被理解,被看到。

而你只是看到他不理智的样子拒绝和他交谈。这让他觉得你不理解他,不尊重他。他于是就生气了。

其实,我们不是不愿意帮助对方。只是,我们总是不能共情对方的情绪,总是急着为对方解决问题,或者是给予对与错的评判。

可惜,人们在有情绪的时候是很难听从意见,并去解决问题的。

其实很多时候,对方只是想让你看到他的情绪,让他的情绪和情感有一个去处,而我们给的总不是对方需要的。

所以明明相爱的人却总是被对方伤着。

这种伤就是:

我在和你谈感情,而你在和我说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