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後,五子良將有四人,八虎騎有六人,為何反被司馬懿坐大?

《晉書·宣帝紀》記載:“帝(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打下了偌大一片江山的曹操病逝於洛陽,應該說曹操看人的眼光還是很準的,臨終前他特意告誡曹丕不要讓司馬懿坐大,事實上曹操留給曹丕的班底堪稱豪華,不出意外的話司馬懿想要位極人臣掌握軍權是有點難度的,那麼曹操至少留給了曹丕二十多位能臣名將,為何卻防不住司馬懿一人?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曹操死後,五子良將有四人,八虎騎有六人,為何反被司馬懿坐大?

先來看看曹操去世和曹丕稱帝之時曹魏還有哪些能臣和名將?

五子良將除了樂進已於218年去世之外,還有張遼、于禁、張郃、徐晃四人,不過於禁還在東吳(即使回來也廢了),張遼升為四方將軍中最為尊榮的前將軍堪稱是外姓大將第一人,張郃升為左將軍,徐晃升為右將軍,後將軍則是朱靈。

除此之外曹魏外姓能臣和名將還有文聘、臧霸、滿寵、陳群、賈逵、程昱、鍾繇、華歆、王朗、趙儼、董昭、辛毗、高柔、蔣濟、田豫、牽招等等。

曹氏和夏侯氏的宗親大將也不在少數,八虎騎除了夏侯淵和曹純之外,其餘夏侯惇、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六人都在,而且第二代的曹休、曹真、夏侯尚三人也已經漸漸成為了曹魏政權的頂樑柱。

曹操死後,五子良將有四人,八虎騎有六人,為何反被司馬懿坐大?

所以曹操雖然去世,但是留給曹丕、忠於曹魏的能臣和名將至少也有二十多名,這些人當中可以在朝堂和軍中制衡司馬懿的大概有張遼、張郃、徐晃、滿寵、陳群、賈逵、鍾繇、華歆、王朗、董昭、蔣濟、夏侯惇、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等十幾人,既然有這麼多曹魏忠臣,那為何到最後卻還是被司馬懿攫取了大權呢?

曹操死後,五子良將有四人,八虎騎有六人,為何反被司馬懿坐大?

曹操的臨終遺言或許還是起了一點作用,加上當時朝中資歷高過司馬懿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曹丕在位七年司馬懿除了留守許昌掌握有限的兵權之外,權柄並沒有多大,上述諸人之中,夏侯惇、曹仁、夏侯尚、張遼、程昱等人死於曹丕之前,自然談不上制衡司馬懿。

226年曹丕病逝,其子曹叡登基,史稱魏明帝,雖然因為夏侯尚意外早死使得曹魏兵權牢牢掌握在宗室的傳統被打破,司馬懿也由此開始真正掌握兵權,先後都督荊豫二州諸軍事和雍涼二州諸軍事,從此軍中遍佈他的親信,但是曹叡始終牢牢掌握了曹魏軍政大權,司馬懿在他面前只有聽命的份。

曹操死後,五子良將有四人,八虎騎有六人,為何反被司馬懿坐大?

239年曹叡病逝之前,上述曹魏開國功臣大部分人都去世了,特別是230年左右曹魏一大批能臣名將都在這個時期去世,比如徐晃、張郃、曹洪、賈逵、鍾繇、華歆、王朗、曹真、曹休等人。

特別是張郃、曹休和曹真三人的去世,使得曹魏軍中再也無人可以制衡得住司馬懿,如果曹叡不死的話一切還好說,但是曹叡英年早逝,36歲時就去世了,隨著董昭、陳群、滿寵等人也相繼去世,曹魏朝堂和軍中(除了東線戰區之外)真的就無人可與司馬懿匹敵了。

曹操死後,五子良將有四人,八虎騎有六人,為何反被司馬懿坐大?

更為致命的還有兩點:第一,司馬懿代表的是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而曹叡死後掌握大權的曹真之子曹爽卻想削弱世家大族的利益,而當時朝野上下遍佈的都是世家子弟,這種根本利益上的衝突使得世家大族都站在了司馬懿一邊,比如高平陵之變時原本忠於曹魏的蔣濟和高柔都選擇支持司馬懿。

第二,曹丕對自家兄弟和宗室打壓太狠,朝堂和軍中都罕有宗室出任要職(曹休、曹真和夏侯尚三人除外,因為他們對皇權不會構成威脅),曹叡一朝也是如此,這使得宗室缺乏傑出人才和力挽狂瀾的靈魂人物可以在司馬懿奪取時與之抗衡。

曹操死後,五子良將有四人,八虎騎有六人,為何反被司馬懿坐大?

所以曹操留下的能臣和名將雖多,但是絕大部分都死於司馬懿之前,司馬懿又贏得世家大族的支持、曹魏宗親也缺乏可與司馬懿抗衡的靈魂人物,這才使得司馬懿逐漸坐大,險中求勝在高平陵之變中一擊得手,從而攫取了曹魏大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