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上心电图写的“窦性心律”问题严重么,需要治疗吗?

#原创文章##清风计划##作者##我的养生日记#@心内科陈震医生

经常会有一些病人或者亲友拿着体检报告问我心电图结论里说的“窦性心律”是什么意思,正常吗,不会是什么病吧?可见大家对这一专业术语了解甚少,下面我就为大家梳理一下关于”窦性心律“的几种常见现象。

窦性心律

人体心脏有一套非常精密的“电路系统”来控制心脏跳动的节律,而这个电路系统的核心就是“窦房结”,它通过发放冲动来调节心律的快慢和整齐与否,这种心律就是窦性心律。正常窦性心律是健康人类心脏的特征性节律,它的节律快慢受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二者相互拮抗)支配,正常情况下它的节律是非常规整的,成年人的窦性心率在60-100次/分钟,婴儿多为110-150次/分钟,随后6年逐渐变慢。但由于两种自主神经作用的“此消彼长”,会相应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三种情况,这三种情况有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有的则是一些疾病导致病理现象。

体检报告上心电图写的“窦性心律”问题严重么,需要治疗吗?
体检报告上心电图写的“窦性心律”问题严重么,需要治疗吗?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加快导致的心律,一般认为正常成人超过100/分是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如果一些情况需要心脏增加做功,如吵架、见到心仪的女孩、激烈的竞技运动、辅导孩子作业时,这时候交感神经占据优势,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多巴胺)分泌增多,使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加快,进而出现窦速,这时不仅心跳会快,连血压也会升高,这种情况属于机体正常的应激,为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而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窦速,如发热、感染、疼痛、甲亢,这属于疾病导致,只需要原发病即可。

体检报告上心电图写的“窦性心律”问题严重么,需要治疗吗?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是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缓慢导致的心律,一般认为正常成人低于60次/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窦缓),但美国心脏协会部分专家认为低于50次/分才是窦缓。窦缓在健康儿童和成人是一个常见且正常的表现,特别是在睡眠中,心率一度可以低至30次/分,甚至可以出现2秒钟停跳也属正常。经常锻炼的人群,比如运动员,由于身体锻炼导致迷走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一种)占优势,在日间也多为窦缓,这些窦缓都属于正常现象,无需特殊治疗。但一旦窦缓引起临床症状,如头晕、乏力、黑朦,则属于病理性,部分人群是需要植入起搏器治疗的。

体检报告上心电图写的“窦性心律”问题严重么,需要治疗吗?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正常窦性心律不规则,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呼吸性、非呼吸性、室相性窦性心律不齐。绝大部分健康人群为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为正常现象,这主要时由于呼吸时血液回流至心脏的量会随着呼吸变化,影响血液对颈动脉上压力感受器的作用,从而影响迷走神经张力,导致心率快慢变化,继而出现窦性心律不齐,这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最为常见,所以家长带孩子做心电图出现这个不用担心,是正常现象,无需治疗。而中年和老年人由于颈动脉感受器敏感性降低,窦性心律不齐较为少见。其他两种类型的窦性心律不齐太过专业,在此就不赘述了。

体检报告上心电图写的“窦性心律”问题严重么,需要治疗吗?

小结一下

窦性心律为正常心律;窦速在运动、情绪激动、紧张时会出现,是正常现象,少数疾病情况下出现也多属于继发性,只需治疗原发病;窦缓在夜间睡眠时和经常运动锻炼的人群中出现也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引起症状需要及时治疗;窦性心律不齐在青少年很常见,多为呼吸性,属正常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参考文献:

1.Stiles MK, Brooks AG, Roberts-Thomson KC, et al. High-density mapping of the sinus node in humans: role of preferential pathways and the effect of remodeling.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10; 21:532.

2.Boyett MR, Honjo H, Kodama I. The sinoatrial node, a heterogeneous pacemaker structure. Cardiovasc Res 2000; 47:658.

3.Kawashima T, Sasaki H. The morph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uman sinuatrial nodal branch (artery). Heart Vessels 2003; 18:213.

4.Hai JJ, Mulpuru SK, Williamson EE, et al. Sinus nodal dysfunction after left atrial flutter ablation: a preventable complication.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4; 7:3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