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胡亥,撒謊精承乾,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古往今來,作為父母的最關心的便是孩子的教育了。我們小時候常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於是我們會有各種補習班,會有寫不完的作業,會有每一次考試後的膽戰心驚。

在古代,教育依舊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皇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請的全天下最有學問的老師給他們上課,給皇家的孩子“傳道受業解惑”。古代的孩子似乎也不輕鬆,他們需要學習“詩書禮易樂春秋”就好像我們現在的語數外和其他六大門科一樣。

古代皇家對於孩子的教育尤其的重視,但是依舊會生產出來一些“劣質產品”,即使是歷史上有名的君王,對於自己的孩子依舊是感到無可奈何。面對熊孩子胡亥,秦始皇肯定有說“我怎麼生了你這個熊孩子”,面對撒謊精承乾,唐太宗肯定會大罵“孽子”。我們不經會思考,古代名君,為何教育孩子如此失敗?

熊孩子胡亥,撒謊精承乾,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一、熊孩子胡亥

“秦二世而亡”,胡亥的爸爸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就這麼被自己的兒子敗光了,如果在棺材裡面的秦始皇知道了,恐怕馬上就會起來恨鐵不成鋼的連掐死自己孩子的心都有了。可是“千古第一帝”的秦始皇為什麼會教育出來一個絲毫沒有繼承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兒子而是一個熊孩子呢?

秦始皇的上位可謂是充滿了血雨腥風的,在連徵六國的戰爭中,秦始皇的戾氣也是不斷的在成長,最後形成了一個喜怒無形,好殺成性的品性。這不秦始皇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焚書坑儒”,這些每天都嘰嘰歪歪說不停的讀書人最讓他感到厭煩了。

兒子胡亥自然對這些事情都是耳濡目染了,從此在小胡亥的心裡也埋下了一顆暴力的種子,開始了各種調皮搗蛋,對於文官他也和父親一樣沒有那麼的尊重。在胡亥還是童年的時候,就在一次宴會上,開始對大臣做出了各種的不禮貌行為。

可見家長的品格和行為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深刻,我們一直強調父母要以身作則,儘量不要把陰暗面展現給孩子。比

如:如果父母兩個人喜歡吵架甚至動起手來,那麼他們的孩子也會和其他打架,如果父母兩個人相處的非常好,那麼他們的孩子也會和其他孩子能夠一起愉快的玩耍。

古代皇帝的後宮自然是塞滿了妃子,作為“千古第一帝”的秦始皇當然也不例外。這麼多後宮妃子,相比現在的一夫一妻制度,他的孩子也是格外的多。現在在二胎政策放開之後,才能生兩個孩子,但是秦始皇有18個孩子,胡亥自然就是那個最小的。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麼一句話“你是哥哥,你需要照顧弟弟,讓著弟弟”,作為人父的秦始皇也不例外,對於他最小的一個兒子,他也是給盡了自己所有的寵愛,無論胡亥多麼調皮搗蛋,他都可以接受。

對於孩子的教育,秦始皇當然很嚴格,不然也不會培養出來扶蘇這麼優秀的長子出來,可是為什麼到了胡亥這裡就和自己的哥哥天差地別呢?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秦始皇對於這個最小孩子的寵愛,所以把自己的慈父形象全部給了這個兒子,其他孩子功課不好,會受到處罰,但是胡亥不同,一向看起來兇巴巴的秦始皇會對胡亥笑,會逗胡亥開心。

常言道“慈母多敗兒”,慈父也是如此啊!過於的溺愛導致了對於孩子教育的缺失,從此孩子什麼都不會。

熊孩子胡亥,撒謊精承乾,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二、扯謊精承乾

李世民也可以說是古代名君排行榜上面可以進前十的人物,他的“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成為了千古名句,告訴我們學會吸收前人教訓的金句。但是他自己怎麼就沒有吸收秦始皇的教訓呢?對於自己的兒子承乾依舊是如歌詞裡那樣“我只想給你,給你寵愛”,對於自己培養出來的扯謊精恐怕也是腦殼疼。

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孩子,長孫皇后早早的幾離開了人世,李世民對於自己妻子的愛就全部轉移到了這個孩子身上。每當李世民想起長孫皇后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夠把最好的都給他們生下的孩子,從此承乾也是活在父親愛的海洋裡面,絲毫沒有發現這些氾濫的愛可以把自己淹沒。那為什麼會叫承乾撒謊精呢?

李承乾其實非常貪玩和喜歡聲色,但是他又非常害怕自己的爸爸知道,畢竟自己的父親最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於是他每次上朝發表言論的時候都說一些忠義孝順的話語,退朝之後就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愉快的玩耍。有時候難免會被父親發現,他當然不承認,開始撒謊。

李承乾仗著父親的寵愛,從小就開始學會了撒謊,表明一套背後一套。為了吃牛肉,他就派人去民間偷百姓的牛馬,事情敗露,他只好讓自己的下人出來頂替。對於自己處理的事情,他也是在表明是上進行美化,其實事情他並沒有處理得很好,但是為了博得父親的開心,他習以為常的開始撒謊。

熊孩子胡亥,撒謊精承乾,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三、熊孩子、扯謊精太子,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1.建統治者的另類教育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一個好的老師對於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如果一個老師的品性不好,那麼學生很可能就受到了其不良的影響。

古人強調“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老師地位多麼的高,更何況是皇子的老師,基本相當於皇上一樣的存在了,畢竟親爸爸就是皇上。胡亥的老師趙高就是一個品行不佳的人,作為一個酷吏,胡亥自然也從自己的老師這裡學會了傲慢無禮和冷酷無情。

在胡亥上臺後對於天下的百姓更是開始了嚴重的剝削,對於自己下達的命令沒有完成好的就直接是死刑。當時陳勝和吳廣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只是因為天氣不好,下來大雨他們便很難按時到達目的地,沒有按時到達就意味著他們將會受到嚴酷的懲罰,所以他們就直接起義了。

對於這種教育顯然就直接產生了這樣的結果,如果秦始皇能夠復甦,那麼他肯定不會焚書坑儒了,該讓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而非一味的專攻法學,成為和趙高一樣的苛刻的“酷吏”。

熊孩子胡亥,撒謊精承乾,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2. 急於求成的教育使結果反向發展

正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孩子的成長又怎麼可以拔苗助長呢?過於著急只會使教育的結果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兒子就是過於的迫切希望他能夠早日成才然後繼承自己的大統。

在李承乾小的時候,李世民這位全才爸爸可是同樣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什麼都會,於是李承乾的童年就像現在很多有刷不完試卷的孩子一樣痛苦,什麼都會的李承乾但是什麼都不精通,只會一點點。李承乾的老師也非常多,我們現在是一個老師面對一教室的孩子,可是他是面對一屋子的老師,這樣的李承乾自然就受不了。

所以李承乾為了貪玩,便開始撒謊。作業沒有寫完,就說身體不舒服,早上想懶床,就說昨天看書看得太晚了。

李承乾在漸漸的迷失自己,雖然沒有奸臣的教學,但是這些代教老師一哄而上勢必讓結果與期待的相反。

熊孩子胡亥,撒謊精承乾,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3. 表面教育大於實際教育

教育從來都不是看多少的,而是看質量。比如你寫完了一道題,但是你掌握了這個方法你就會做很多類似的題目,如果你沒有掌握一直依靠100個老師,那麼依舊是不知道。表明上,好像什麼都知道,實際什麼都不知道。胡亥和李承乾就是如此,一直停留在表明教育上。

胡亥的表明教育就體現在趙高身上,趙高說什麼就是什麼,他也不去想為什麼,於是有一天趙高牽著一頭鹿到了朝廷上面,趙高說是馬,他便認為是馬了。而李承乾自然也是如此,老師太多,他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吸收,這樣會讓他產生“厭學”的心理,所以他也只是停留在表明教育上。

熊孩子胡亥,撒謊精承乾,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四、總結

教育一直是每一個父母最關心的事情 。無論父母多麼優秀,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培養學習興趣,拒絕溺愛和各種施壓。

熊孩子胡亥,撒謊精承乾,集天下恩寵的“孩子”為何如此失敗?

如果過於溺愛,必定會毀掉孩子,如果過於施壓,那麼孩子必定承受不住,事與願違。選擇一個好的方法和提高孩子的實際教育是值得家長深思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