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點贊武漢:英雄之城,安全之城

編者按:《光明日報》2020年4月23日04版刊發報道《武漢:英雄之城,安全之城》,關注武漢疫情防控。全文如下:

《光明日報》點贊武漢:英雄之城,安全之城

4月20日清晨,武漢市出現朝霞美景,天空雲彩斑斕,美景如畫。彭琦攝/光明圖片

《光明日報》點贊武漢:英雄之城,安全之城

3月20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副主任宋立強(中)護送81歲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去做CT檢查。為確保患者有充足供氧,醫生胡世頡推著氧氣瓶隨行。新華社記者 王毓國攝

《光明日報》點贊武漢:英雄之城,安全之城

4月13日,漢口站站前廣場重現忙碌景象。彭琦攝/光明圖片

《光明日報》點贊武漢:英雄之城,安全之城

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武漢吉慶街正在漸漸恢復活力。圖為4月18日雨中的吉慶街。趙廣亮攝/光明圖片

4月22日,武漢解封第15天。寒冬退卻之後,春天已經浩蕩而至,用一片盛大的綠色染滿林間枝頭,點亮整個江城。

另一種綠,也正成為映照武漢的最美春景——4月18日,全市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整體降為疫情低風險地區。以紅、黃、綠分別標識高、中、低風險的湖北疫情圖,終於從“三色圖”變為“單色圖”。

從觸目驚心的紅,到生機盎然的綠;從全國疫情最嚴重城市,到安全感持續回升的溫暖家園,“城市煙火氣”一天天回到街頭巷尾、尋常人家,曾經停滯的公共交通、生產經營,在“重啟鍵”按下之後,正等待著按下“加速鍵”的那一天。

自1月23日“封城”至今,艱苦卓絕的武漢保衛戰穩紮穩打、捷報頻傳。這背後,是大國領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有力部署,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眾志成城、團結奮戰的大愛付出,是英雄城市、英雄人民識大體、顧大局,“隔一座城,護一國人”的堅韌闊達。

波瀾壯闊的戰疫歷程仍在持續。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時代篇章,將繼續以此為刀筆,鐫刻於每個中華兒女內心深處,書寫在全球抗擊疫情史冊當中。

1、“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走在日漸喧騰的武漢街頭,感受到的是“保持防控成果”與“恢復社會運行”兩股力道並肩而行——

4月22日,全市517條城市公交、地鐵全線網恢復正常運行;武漢動物園恢復開放,生於4月8日的小矮馬“解封”、小麋鹿“重啟”與遊客首次相見;武昌區“百米過早一條街”上,已有七成店鋪開門營業。復工復產的企業越來越多,堵車的“甜蜜煩惱”越來越多,東湖綠道上愜意散步的居民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小區門口封控監測毫不放鬆,公交場站體溫監測毫不放鬆,商場公園健康碼掃碼登記毫不放鬆。配戴口罩、減少交談、保持1.5米間距,在公共場所活動的人們習慣成自然。

一場經濟發展戰有序推進。浴火重生的武漢,努力實現中央最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確保疫情不反彈,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

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正帶著前期成果穩步邁進新階段。

回顧3個月前,當疫情突如其來、警報遽然拉響,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指揮、親自部署,黨和政府科學研判、果敢佈局,以雷霆之勢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是魔鬼,我們不能讓魔鬼藏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來自中南海的重要指示堅定有力,“全國一盤棋”的決策部署緊鑼密鼓。

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一次特殊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一項項防控疫情的重要原則在會上明確提出。

同一天,黨中央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兩天後,中央指導組在湖北開展疫情防控指導工作。

當時的武漢,醫療資源嚴重擠兌,大量感染者往返於醫院和社區,加強源頭防控成為最迫切的任務。

2月3日,中央指導組就社區“四類人員”分類集中管理作出部署,先後發起三場以社區“陣地戰”為基礎的“攻堅戰”。

——第一場,“拉網排查”。2月6日,推動武漢市召開社區排查電視電話會議進行部署,力爭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全市421萬戶中,共排查出確診和疑似患者6326人。

——第二場,“集中收治”。從全國調集167輛負壓救護車,抽調醫務人員、社區幹部和公安民警等組成轉運隊,邊排查、邊收治、邊清零,24小時晝夜奮戰,2月16日,實現新增病例收治日清日結。

——第三場,“清底排查”。2月17日,針對前期排查存在盲點,再次發起為期三天的清底大排查,發現居家確診患者1275人、疑似患者1436人、密切接觸者9105人。至19日,實現社區確診患者存量清零。

一手抓社區防控陣地,一手抓醫療救治陣地。

如何解決突出嚴峻的“人等床”問題?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隔離點梯次佈局的應急防治網絡應運而生。

——不到24小時繪出設計圖、數千名工人火速集結、上百臺機械同時進場,僅用10天,容納1000張床位的武漢火神山醫院拔地而起;再用12天,容納1600張床位的雷神山醫院建成交付。

——2月3日形成決議,2月4日動工改建。2月5日,首個方艙醫院正式“開艙”。19天內,16座方艙醫院投入運行,1.4萬張床位讓輕症患者容身無虞。

——一批定點醫院迅速改擴建。武漢同濟、協和、省人民醫院等綜合醫院納入名錄,定點醫院從35家增加至86家。

能收治,還要能治癒。1月底,武漢市累計報告的確診和疑似患者超過10000例,而治癒率只有14%。中央指導組把“提高治癒率”作為重中之重,先後35次就醫療救治進行專題研究,23次到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實地考察,聽取一線專家和醫務人員意見建議162人次,提出注重關口前移、統籌重症輕症、科學精準施治的總體思路。

與此同時,依託“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全國340多支醫療隊、42000多名醫務人員千里馳援,重症、呼吸、感染等專業精銳力量雲集荊楚,他們和武漢11萬醫護人員攜手並肩,築起了抵禦疫魔的血肉城防。

舉一綱而萬目張。在黨中央有力部署之下,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果。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赴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發出奪取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全面勝利的總攻動員令,極大鼓舞了士氣、明確了方向。

3月18日,武漢新增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雙雙為零,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3月25日起,武漢市以外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4月8日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從未離開過武漢人民。以疫情防控常態化為前提,一個生機勃勃的城市,在災後的春天裡挺立而起。

2、“你們是最大的功臣,黨和人民要給你們記頭功”

4月21日,武漢新冠肺炎患者在院人數首次降至兩位數97人;重症及危重症病例降至15例。累計治癒出院人數已達46367例。

一條條生命從死亡線上被拉回,這背後,是白衣戰士們的日夜守護、奮勇搏擊。

在疫情暴發最初的一個月裡,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經歷了“一生中最大的挑戰”。在這個全市第一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所有醫生護士全部到崗;全院21個病區全部騰空,用於收治新冠肺炎病人。

他們不會孤獨地戰鬥。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武漢被四面八方的援助之手堅實托起——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在白衣披甲、逆行出征的醫療隊伍裡,“院士團隊”“四大天團”“重症八仙”……全國醫療界精英匯聚、盡銳出擊,踐行“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鏗鏘誓言。

許多人都記得兩張刷屏網絡的照片,一張是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劉麗出征前挽袖打針,另一張是她遍佈壓痕的臉。像她一樣,幾乎每位醫護人員在出徵之前,都以家國大愛戰勝未知恐懼,在親人送別的淚眼中,留下勇毅動人的表情;而他們被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勒出的血痕,被贈予一個美麗的名字:天使印記。

仁心仁術,大醫精誠。在病房裡,每一天都上演著生死競速,白衣戰士們用堅定的信念、精湛的醫術,一次又一次扼住死神之手,守護病人的生命之火。

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病房,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會習慣性地關注患者們的手指和腳趾。他發現,有的病人雖已恢復意識,但其腳趾會發紫甚至發黑,說明其臟器存在微血栓,甚至可能衰竭。

針對這種情況,協和醫療隊提出了提早實行抗凝治療的原則,給重症病人進行低分子肝素治療,早期使用足量免疫球蛋白調整免疫紊亂狀況,為患者築起了生命的防線。

白衣天使的到來,不僅給患者以身體的療愈,更給其以心靈的撫慰,像陽光驅散陰霾,灑下光輝。

在漢陽體校方艙醫院,山西省援鄂醫療隊隊員李紅梅和隊友在防護服上寫下“烤冷麵和刀削麵支援熱乾麵”“一起回家”等字樣,鼓勵患者們樂觀面對;

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上海援鄂醫療隊90後醫生劉凱護送87歲危重症患者王欣出病房做CT,在夕陽中駐足,讓老人盡情沐浴餘暉。出院那天,王欣接過編號為1399的“戰勝者”證書,拉起心愛的小提琴慶賀新生……

不負心血、不辱使命,經冬歷春,終見曙光。一個個方艙醫院清空休艙,一位位重症病人治癒出院,一批批援鄂醫療隊圓滿完成使命,榮歸故里。

目前,仍有20名援鄂醫護人員繼續留守武漢,指導重症救治工作,攻堅最後的“重症堡壘”。江蘇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左祥榮就是其中之一。“我們會站好最後一班崗。”左祥榮說,“等到武漢疫情得到徹底控制,打贏這場最後的攻堅戰,才是我們回家的時刻。”

“你們是最大的功臣,黨和人民要給你們記頭功。”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盛讚醫護人員。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的功勳歷史見證,他們的大愛人民銘記。

3、“武漢不愧為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為英雄的人民”

4月15日11時,武漢天河機場。3架飛機滿載著湖北捐贈黑龍江的醫用物資飛向綏芬河市。

5萬套醫用防護服、10萬隻N95口罩、大量醫療救治設備……“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用真誠行動,彰顯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

武漢戰疫,無論是疫情嚴重的至暗時刻,還是迎來曙光的春暖時節,志願者、公安民警、社區幹部、清潔工……一個個戰鬥在前線的普通人,成為撐起這座城市最尋常卻也最雄厚的力量。

他們中,有暗夜裡熠熠生輝的黃馬甲——4月17日23時,洪山區珞喻路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外人行道上,通信維修工小曾和同伴們鑽進下水道里忙活……

他們中,有代表著敬業與愛心的紅馬甲——4月21日上午,武昌區水果湖街道機安社區同成富苑小區門口,社區幹部王蕾忙著為進出小區的居民掃碼、測溫、登記身份信息……

和王蕾一樣,下沉幹部李文莉也身穿紅馬甲戰鬥在社區。2月5日以來,李文莉每天往返50多公里,到青山區白玉山街道康壽社區參與社區服務。入戶排查、買藥送菜、消殺防疫……

90後陳蕊蕊在武昌黃鶴樓街道一家隔離點做志願者。73天的時間內,她共服務了289位隔離人員,還捐款購買生活物資,送到社區生活困難的老人家裡,並義務獻血。“這些日子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做有意義的事情,我會勇往直前!”陳蕊蕊十分堅定。

他們中,還有象徵著生之希望的“白大褂”——很多武漢本地醫護人員雖經受苦難,但來不及喘息療傷便披甲上陣。他們心裡,病人的安危更重要。

武漢市第三醫院首義院區ICU主任董芳,挽救了40位新冠肺炎患者的生命,卻無暇救助成為重症患者、同是醫生的丈夫。幸而,丈夫陳偉在其他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下挺了過來。“希望疫情儘快結束,那時候,我再彌補對家人的虧欠!”董芳在心裡默唸。

有人救治身體,有人守護心靈。疫情發生後,湖北心理諮詢師協會就開通了心理諮詢熱線,協會常務秘書長杜洺君和心理諮詢師們每天接聽100多個求助電話,及時對求助者進行心理疏導。“只要社會需要,我們的義務服務就會持續下去。希望能給患者和家屬們一根心靈的柺杖,幫助他們擺脫悲傷,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杜洺君說。

4、“讓合作的陽光驅散疫情的陰霾”

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疫情是我們的共同敵人。各國必須攜手拉起最嚴密的聯防聯控網絡。”習近平總書記向國際社會發出倡議。

面對疫情,世界各國對命運與共的思考更加深刻,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更加凸顯。

近來,“1918年大流感倖存者給2020年的提醒”成為微博熱搜話題。一位105歲的倖存者提醒世人:“我不想看到悲劇重演,人人都要當心。”另一位107歲的倖存者則表示:現在人們應該彼此當柺杖,一起渡過難關。

既要自助,也要互助,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在這裡的每一天都深受感動。”4月16日,韓國駐武漢總領事姜承錫動情地對媒體說。此時,距他2月20日“逆行”武漢履新已過去近兩個月。在這位親歷者看來,中國採取了嚴格、徹底的防禦對策,進行了正確管控,中國人民遵守和呼應政府的政策,這些經驗對抗擊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武漢抗疫歷程一定會在世界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兩個月前,武漢遭遇至暗時刻,姜承錫喊出口號:“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兩個月後,武漢涅槃重生,他的口號也發生了變化:“湖北必勝!韓中必勝!全球必勝!”

話語變化的背後,折射出當前全球疫情多點暴發、迅速蔓延的嚴峻局面。短短兩個多月,新冠肺炎疫情已席捲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超過200萬人,傳播速度和影響規模史上罕見。

這是一個事關人類前途命運的歷史時刻。在這場人類與病毒的鬥爭中,我們的地球村應是攜手抗疫的大舞臺,而非相互角力的競技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方最困難的時候,國際社會許多成員給予中方真誠幫助和支持,我們會始終銘記並珍視這份友誼。中華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報李的民族,中方始終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國際社會抗疫提供支持,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我們團結在一起,戰鬥在一起,勝利在一起。”看到意大利入住酒店送給自己的感謝信,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小兒ICU護士長唐夢琳深受感動。3月11日,中國專家組啟程赴意大利,唐夢琳作為專家同行。他們帶去的不僅有援助物資,更有中國抗疫的豐富經驗。到達的第三天下午,專家組前往羅馬大學醫院瞭解情況,並向意方詳細介紹中國新冠肺炎診療方案。

類似的經驗傳遞及物資援助,正在多國進行……

一座城市煥發新生,整個世界需要攜手奮戰。帶著武漢保衛戰的重大成績,中國有理由告訴世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個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只有齊心協力、團結應對,才能以強大合力贏得這場艱鉅鬥爭;中國有信心告訴世界:只要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夠徹底戰勝疫情,迎來人類發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