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控制糖尿病 切勿忽視餐後血糖監測


控制糖尿病 切勿忽視餐後血糖監測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聊健康】

過去的20年間,我國2型糖尿病呈爆發式增長。據統計,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達9.7%,居全球首位。由於目前該病還沒有辦法根治,因此需要患者積極治療,以及改善生活方式,進行自我管理等。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監測血糖是指導血糖控制達標的“風向標”。然而,很多人往往只重視空腹血糖,卻忽視了餐後血糖的測量。事實上,餐後血糖升高,是導致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亟須引起重視。

糖尿病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還會造成腎功能衰竭,導致失明及下肢截肢等,但很多患者對其危害認知不足,疏於管理和治療,最終導致嚴重的後果卻追悔莫及。

1.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多為餐後血糖升高

由於中國人的基因型、β細胞功能特點等因素,我國糖尿病患者更多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與此同時,中國糖尿病患者餐後血糖升高較多,還與國人愛吃粥、粉、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結構密不可分。流行病學數據表明,我國超過8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現為餐後血糖升高,在新診斷糖尿病患者中,約50%的患者是“單純”餐後血糖升高,並呈現年輕化趨勢。

研究證實,隨著糖尿病病程進展,β細胞功能進行性降低,糖代謝異常始於餐後高血糖。而餐後血糖的升高,會顯著增加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如增加心肌梗死、腦卒中、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以及慢性腎臟病等發生風險。但遺憾的是,餐後血糖監測常常被忽視,近半數患者餐後血糖未能達標。

此外,很多人都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體檢時,空腹血糖在正常範圍內,就代表沒有糖尿病的相關問題。事實上,常規體檢只檢查空腹血糖,無法對單純餐後血糖升高的人群及時診斷,這就使得很多單純餐後血糖升高的人群得以“矇混過關”。而因此造成的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漏診率高達50%。

2.餐後兩小時血糖對於控制疾病至關重要

空腹血糖、餐後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是人們常說的糖尿病診斷指標,這三者是反映不同狀態下的血糖狀況。空腹血糖反映的是基礎胰島功能,餐後血糖反映的是負荷後的胰島功能,糖化血紅蛋白檢查的是8周~12周糖代謝的情況,取決於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

在這三項指標中,餐後兩小時血糖監測對於血糖控制至關重要。研究證實,餐後兩小時血糖是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獨立風險因素。餐後高血糖還與血糖波動密不可分。血糖波動包括日間血糖波動和日內血糖波動,餐後血糖升高和低血糖構成日內血糖波動,但餐後高血糖是日內血糖波動的主要原因。因此,餐後血糖管理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眾多權威指南的認可。

然而,與空腹血糖檢查不同,對於餐後血糖的監測要在飯後兩小時進行,因此,患者很難在醫院中進行監測。這樣一來,多數患者只能在家中進行自我監測。但讓患者準確記錄自己的情況有難度,還有很多人嫌麻煩不願意做記錄。加之餐後血糖不僅和藥物相關,同時還和患者的飲食、運動等密切相關,因而,對患者尤其是缺乏自我血糖管理經驗的新確診患者而言,餐後血糖監測和達標具有更大的挑戰。而醫生每天要面對的患者眾多,也很難記住每一個人的情況,因而亟須加強院外管理。

3.測餐後血糖應從吃第一口食物開始計時

正常人進餐後,血糖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能夠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範圍。餐後兩小時血糖值應小於7.8毫摩爾/升,並且在下一次進餐前使血糖回到餐前的水平。

如果餐後兩小時後,血糖數值超過了7.8毫摩爾/升,但低於11.1毫摩爾/升,那就意味著你已經邁入糖尿病的大軍中,可以診斷為糖耐量減低,屬於糖尿病前期;如果餐後兩小時血糖值高於11.1毫摩爾/升,就可以確診為糖尿病。可見,7.8毫摩爾/升這個數值非常關鍵,是餐後血糖正常值的上限,一旦超過這個數值,就要積極進行防治和管理。

需要強調的是,測量餐後血糖,計時應從吃第一口食物算起,到之後的兩小時結束。有的人從進食中間開始計算時間,有的人吃完飯後再開始計算時間,這些都是錯誤的。這樣測得的血糖值往往偏低,會影響監測結果。

另外還要注意,糖尿病患者測定餐後血糖,還必須按照與平時一樣的時間和劑量吃藥或打針,進食的質與量也要與平時一樣。有的人喜歡邊吃飯邊聊天,致使進食時間大大延長,在這種情況下,測得的血糖值也是不準確的。

此外,將餐後血糖控制在什麼範圍以內,則要因人而異。一般而言,餐後血糖的目標值是不超過10.0毫摩爾/升。但對於新診斷、病程較短、年齡較輕的患者而言,因為預期壽命較長,為了更好的預後,餐後血糖應控制在7.8毫摩爾/升以下。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平時應平穩降糖,不可過快過猛,以免引起低血糖。無論是年齡高、病程長的患者,還是新診斷、病程短的年輕患者,血糖值都不能低於4.4毫摩爾/升。

(作者:郭曉蕙,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教育與管理學組組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