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黑暗中的極權


《1984》——黑暗中的極權


喬治•奧威爾的《1984》在我的眼中似乎不如他的《動物莊園》有名。所以我在讀了反烏托邦三部曲中的《我們》和《美妙的新世界》後,為了平復心情和更徹底地瞭解他的作品,先去讀了他的《動物莊園》。不幸,這本原以為是動物的世界,卻更殘酷地揭露了極權主義的形成,我感覺心情更不好了。
《美妙的新世界》中“野蠻人”約翰和新世界的總統有過一段終極對話,總統為他的“犧牲了真理,給予了幸福”的社會理念做出辯解:在塞浦路斯實驗中,幾千優秀人種被放置在這個地方進行發展。結果短暫地和平過後,開始不斷地爭權奪利,消極怠工,破壞生產,自相殘殺。最後,不得不取消了這個實驗。奧威爾在《動物莊園》裡所描述正是這樣一個過程。家畜們為了反抗人類的剝削,團結一心驅逐了人類。戰鬥勝利後的熱情消減後,相互之間開始產生矛盾。結果逐漸演變成更加殘酷的極權統治,壓榨剝削。階級分化形成,所謂的動物統治階級逐漸和他們曾經視為敵人的“人類”合二為一。
反烏托邦的極權統治,利用物質文明和科技文明的進步,抑制被統治的精神世界,製造和虛擬一種“幸福”的享樂,剋制了人們的思想自由,正是用這樣一種理由,麻痺了無知的大眾。讓他們失去了人類的特質,變成無知無覺的機械人。


《1984》中的極權社會,在戰爭中粉飾和平,做出為和平和民主而戰的假象,卻在戰爭中失去了道德的底線。但是,絕大多數人卻無法覺察到這種威脅,只是盲目地隨從,熱烈地響應,甚至達到讓人毛骨悚然的地步。比如書中在“老大哥”宣揚勝利時看到敵方民眾在驚恐中被打死,幼兒的手臂被炸飛,引起他們的哈哈大笑。比如8.9歲的孩童用竊聽器舉報親人的談話給思想警察。
奧威爾的前瞻性就在於,在這種絕望的籠罩下和意識的麻木前,就揭下了極權統治的面具。讓人類社會在進步的同時,避免進入這樣一種對世界和人民都致命悲劇的漩渦。這就是他作品的意義所在。
喬治•奧威爾憑著強烈的社會良知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生動地再現了極權主義盛行時的社會生活。由一名在假想的極權社會,因為懷疑統治者“老大哥”,而變成思想犯,再經由政治洗腦,重新變回“思想純潔者”。
只是可惜,在三部曲中,所有的先知先覺者在覺醒的萌芽狀態,就被扼殺。《我們》裡的D-503在經過對“幻想”手術後,揭發了愛人覺醒者I-330,只在殘存地意識中,看到I-330被行刑的時候,感受到迷茫的欣賞和愛慕。《1984》中溫斯頓對“老大哥”的謊言疑惑,也在被捕後殘酷的刑罰中,承認了2+2=5。他和愛人秋莉亞相互推諉揭發了對方,重新變成行屍走肉一般地“思想純潔者”。三部曲中唯一的反抗者《美妙的新世界》裡的野蠻人約翰,在向被統治的傀儡民眾揭露真相時,被無知的人們撕咬毒打,卻仍不肯妥協。寧可在絕望中自殺,也不選擇墮落。

在書中的真理面前,個人的力量和國家的巨大機器來比,何其渺小。但作者的預見,卻成為不可估量的力量,在扭轉社會的進程中起到警示。這就是思想的力量,永不會被抹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