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集權社會下的木偶

《1984》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所著,在《1984》這本書中,描寫了一個叫做“大洋國”極權統治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人性遭到扼殺、自由受到鉗制、生活極度貧乏單調;親情、愛情以及人性都在這個極權社會中泯滅。書中的主人公溫斯頓·史密斯是那個世界中唯一一個,懂得思考,有獨立想法的人,但是就算是這個善用思維分析的人,在集權的一次次壓迫和武力威脅下,也變成了一個說話不用腦子,而用喉嚨的人。

《1984》——集權社會下的木偶

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在那個極權世界中,歷史每天都在被偽造,過去不僅遭到篡改,而且遭到不斷地篡改。所有不利於統治的歷史紀錄都將被銷燬,誰控制了過去,也就控制了將來;誰控制了現在,也就控制了過去。記憶變得不再可靠,因為過去已經被抹殺掉了,而抹殺這一行為本身也被遺忘,謊言由此變成真理。

《1984》——集權社會下的木偶

誰控制了過去,也就控制了將來;誰控制了現在,也就控制了過去。

壓抑且痛苦的環境,使人們每天都在仇恨中生活,人性已經墮落到不分是非善惡的程度。那個社會的統治者,不僅要從物質力量上摧毀個人的肉體,還要從精神上破壞人們的內心世界。因為那是一個不需要創新,不需要有獨立思想的世界;因為那是一個只需要聽統治者指揮,按部就班行動的世界;因為那是一個被各種監視器,竊聽,偷窺的世界。統治者們嚴防死守,他們不允許有一點反叛精神出現在那個社會,只要某人的行為、語言,稍微有一些反常或消極,就立馬會有人將其帶走,然後令其從這個世界上徹底的消失。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

《1984》——集權社會下的木偶

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

溫斯頓對這個社會是排斥的,他總是想:“我知道如何去做,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去做”。他遵守著這個社會的規則,即使內心想法與實際的行動相差十萬八千里。他彷彿是一個演員,極力讓自己的外在行為與其他人一致,極力讓自己表現的符合這個社會的要求,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更因為他認為:“只有遵守小規矩,才能打破大規矩”。但是入戲太深,演著演著,他就真的變成了他表演的那個角色。

《1984》——集權社會下的木偶

只有遵守小規矩,才能打破大規矩。

在那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大屏幕監視的集權社會中,內圍黨幹部奧布里恩說:“我們在擊碎腦袋之前,要先將它改造完美。舊的專制主義者告誡“你不應該”,極權主義者告誡你“你應該”,而我們的政權則是要告誡你“你得是”。”這是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話,是我們當今自由社會中,所不能接受也不能容忍的。

無論是專制主義社會,還是集權主義社會,都不可能給人們帶來幸福。而當人們想要自由快樂時,就是那個專制集權社會滅亡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