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市連日巨震大漲50%,沙特會提前or深化減產嗎?

兜兜轉轉,油市的希望又壓在了沙特的肩上……

週三,油價延續巨幅震盪之旅。

截至發稿時,WTI原油期貨6月合約最高漲幅為20%,最大跌幅達10%;布倫特原油期貨日內最多跌逾17%,最高漲7%。

油市連日動盪,美國得州鐵路委員會又遲遲無法就限產一事作出決定,市場再次把希望寄託在歐佩克——尤其是沙特的身上。

週二的歐佩克油長非正式電話會議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不過從各國油長的表態來看,低油價給歐佩克產油國造成的衝擊不可小覷。作為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的伊拉克,是低油價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該國油長嘉班表示,歐佩克+可能採取進一步措施解決原油供應過剩問題,但任何新措施都需要和歐佩克+聯盟之外的其他產油國相協調。

明眼人都知道,歐佩克+想要有任何進一步行動,都必須要有沙特牽頭,否則根本無法成事。那麼面對史無前例的負油價以及史上罕見的原油需求、庫存危機,石油王國沙特現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呢?

01沙特的三重困境

事實上,沙特的日子並不好過。面對低迷的油價、爆表的庫存和疲軟的需求,沙特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甚至遭遇三重困境的衝擊。

困境一:沙特經濟體系有崩潰危機

低油價對沙特經濟的衝擊是巨大的,因為政府無法通過出售石油獲得足夠的發展資金。阿布扎比商業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Monica Malik說道:

“低油價打亂了沙特的經濟計劃,原本政府預計原油價格可以保持在50到60美元,並據此制定了經濟復甦計劃。政府迫切需要通過石油交易獲取資金,從而為經濟活動提供支持。但現在這一切都化為泡影了。”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Ricardo Hausmann則將沙特的現狀描述為“腹背受敵”,因為沙特同時受到來自原油和疫情的雙重打擊

“原本任意一個打擊都是致命的,但是現在兩者同時出現,情況就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了。”

數據顯示,沙特的疫情在中東不算嚴重,目前僅有1.2萬個確診病例。但要達到這麼好的防疫效果,是要付出代價的——比如高達77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油市連日巨震大漲50%,沙特會提前or深化減產嗎?

由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大規模封鎖,甚至推出24小時戒嚴令,沙特大部分的地區的經濟活動陷於停滯。沙特國內目前最受歡迎的快遞應用Mrsool的聯合創始人Ayman Alsanad表示,由於政府實施戒嚴令,該公司的業績驟然提升。可對於其他傳統行業來說,日子過得相當艱難。

事實上,在經歷了2014年到2016年的石油危機以及油價暴跌之後,沙特就宣佈了規模龐大的經濟轉型計劃。經過數年的努力,沙特的經濟改革已經取得一定進展,文娛產業等新興產業就取得了長足發展。

然而,沙特對石油工業的依賴程度依然很高。政府預期今年60%的財政收入都來源於原油貿易。如今油價低迷加上國內經濟停擺,沙特政府不得不擱置大量經濟投資項目,已獲得審批立項的項目也難以順利推進。

埃及投資銀行駐開羅的宏觀經濟分析主管Mohamed Abu Basha對此表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沙特的財政赤字在2016年達到略高於經濟產出的17%的峰值,但去年回落到了4.5%。

而今年,沙特政府的預算赤字在經濟產出的佔比可能會重新回到15%以上。”

Monica Malik則表示:

今年沙特國內生產總值可能萎縮3%以上,這將是自2017年以來的首次萎縮,也是1999年以來最大幅度的萎縮。由於企業難以維持經營,沙特的失業率也有可能飆升。”

到目前為止,沙特的官員們只是表示計劃借更多的錢來填補不斷擴大的預算缺口,並且只宣佈了小幅削減財政支出預算。不過如果油價遲遲無法回升,政府的困難就會繼續加深。

困境二:儲能告急

原油儲能告急在近段時間成為熱門話題,但外界普遍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美國身上。那麼同為產油大國的沙特,其儲能狀況如何呢?

可以說是很不理想。據沙特官員所說,目前全球共有750艘超級油輪,其中約有80艘用於儲存石油,而不是運輸石油。金十此前也曾報道,海上原油儲存規模已創下歷史紀錄。

根據大宗商品數據提供商Kpler的數據,截至4月19日當週,海上石油儲量增加了2100萬桶,至1.476億桶。海上儲油已經成了各大產油國安放多餘石油的主要手段,其中當然少不了沙特。

航運數據追蹤網站Fleet Mon的數據顯示,自4月初以來,至少有四艘滿載原油的油輪在埃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海岸附近閒置。同一時間,已有兩艘油輪在埃及的Ain Sokhna附近拋錨,其中包括一艘名為Abqaiq的沙特超級油輪。

此外,Fleet Mon還指出,至少有18艘沙特租用的超級油輪可能會在下個月抵達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冶煉基地,而這些船上同樣載滿了賣不出去的石油。加拿大皇家銀行週一在一份報告中說,沙特的油輪看起來越來越“靈活”了:它們可以隨時改變航線,在買家出現之前,這些油輪就是沙特的海上儲油倉庫。

彭博統計的數據顯示,自3月初以來,已有大概200萬桶沙特原油通過超大型油輪(VLCC)運往墨西哥灣和美國西海岸,但這些原油未必都能找到買家。

而據《華爾街日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沙特阿美高管表示,

沙特目前面臨嚴重的儲油危機,部分油田已經陷入停擺,比如加瓦爾油田(Ghawar)等。這位高管表示,沙特的石油儲存空間被迅速耗盡,這迫使沙特阿美考慮出臺阻止油價暴跌的新措施。

困境三:美國正在施壓

北京時間21日,有市場消息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將考慮有關停止進口沙特石油的意見。路透分析稱,特朗普此舉明顯是想為國內的頁岩油鑽探商提供支持。

根據Rystad Energy的數據,若油價跌至20美元以下,533家美國石油勘探和生產公司將在2021年底前申請破產;如果油價跌至10美元,將有1100多家公司破產。

油市連日巨震大漲50%,沙特會提前or深化減產嗎?

雖然沙特在北美市場的原油出口量還佔不到其出口總量的10%,但美國一旦對沙特原油發出禁令,難保不會在西方國家產生連鎖反應。事實上,金十此前曾報道,特朗普還一度考慮過說服盟友優先購買美國石油。

減產能不能拯救油價還不好說,但投資者們確實期待,沙特給他們帶來一絲希望。

02提前&深化減產,還面臨多少阻力?

儘管沙特如今面臨困境,但要想提前或深化減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修改減產幅度和時間,沙特必須考慮和買家簽訂的長期合同、法律制約以及上下游產業的協調等問題。

Adour Capital油氣投資業務主管邁克爾•加維(Michael Garvey)表示:

理論上,油價能否迴歸正常狀態要看兩件事:歐佩克+及美國的減產力度,還有全球需求何時回升。

但詭異的是,歐佩克+會不會加大減產力度,也要看各大產油國對需求前景的預期,以及減產聯盟的合作程度。”

換句話說,沙特願不願意大幅減產,其實還要看其他歐佩克+成員國和美國願不願意合作。

那麼除了要面對三重困境的沙特之外,其他產油國願不願意加大減產力度或提前減產呢?這些國家對油價的需求又有什麼差別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兩個維度來梳理一下。

各大產油國對低油價的承受能力

眾所周知,歐佩克+各個成員國對油價的預期是不一樣的。根據IMF的數據,沙特為了達到財政預算平衡需要將油價推高到65美元(以基準布倫特原油價格為標準),俄羅斯為42美元,伊拉克為60美元。

而部分對石油工業依賴較大的國家,則需要更高的油價的來維持財政平衡。比如利比亞需要100美元的油價,阿爾及利亞和尼日利亞更是分別需要高達109和144美元的油價來填補財政支出缺口。

至於高度市場化的美國和加拿大,情況則稍有不同。在這些國家,石油收入和國家財政的關係並沒有那麼密切。不過根據IMF的數據,以WTI原油價格作為衡量,美國、加拿大和挪威的石油出口行業分佈需要48、60和27美元/桶的油價才能生存。

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發現,比沙特抗風險能力更強的國家並不多,但偏偏兩個最主要的產油國美國和俄羅斯都能承受更低的油價。這樣一來,沙特可能會對這兩個“夥伴”的協同減產力度產生懷疑,這將削弱沙特的減產信心。

石油產業崩潰對各產油國經濟體系的衝擊

正如上文所言,沙特無法接受油價長期觸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國內經濟體系會遭受重創。那麼對於其他產油國來說,石油行業的崩潰,又會不會對它們的經濟體系產生毀滅性打擊呢?

美國和加拿大情況類似,這兩個國家油氣行業對GDP的貢獻率並不小。

以美國為例,石油及其相關行業提供了美國就業市場近6%(約1000萬)的就業崗位。美國能源公司New American Energy合夥人兼首席交易員尼古拉斯•羅勒德(Nicholaus Rohleder)指出,能源企業對美國GDP的貢獻率約為8%,若能源行業持續崩潰,將加劇美國經濟衰退的步伐。

俄羅斯方面,雖然有規模高達1240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提供庇護,但無法完全抵消低油價對該國經濟——尤其是貿易業的傷害。

Forbe指出,俄羅斯將近一半的進出口貿易額來自石油及其相關產品。此外,世界銀行指出,石油業對俄羅斯GDP的貢獻了30%,並每年提供超過100萬個工作崗位。若油價持續暴跌,俄羅斯失業率將會飆升,影響社會穩定。

至於歐佩克其他成員國對石油工業的依賴程度,就無需贅述了。

像阿聯酋、科威特和卡塔爾等產油國,其主權財富資金尚且能提供一個短期緩衝,但對於伊拉克這樣經濟長期低迷的國家而言,低油價意味著公共醫療、交通、教育和治安支出的全面萎縮,這對於其國內局勢來說是一個天大的考驗。

油市連日巨震大漲50%,沙特會提前or深化減產嗎?

從這個角度看,低油價對各大產油國的經濟體系都會產生明顯衝擊,沙特要是盡力遊說,很有可能說服這些盟友深化減產。

03下一步,你猜沙特會怎麼做?

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基本得到一個結論:為了自保,沙特肯定要出手提振油價;但在決定何時或者以何種方式深化減產前,沙特需要先尋求俄羅斯和美國等產油國的合作。

摩根大通歐洲、中東和非洲石油及天然氣股票研究主管克里斯蒂安•馬利克(Christian Malek)週二接受CNBC採訪時稱,從目前來看,油市唯一的希望就是沙特深化減產,將原油產量降至600萬桶/日以下。當然了,沙特的付出是有條件的,俄羅斯和美國必須也承擔相應的額外減產份額。馬利克表示:

“上一次歐佩克+和G20談判,沙特實際上沒有完全取得成功,墨西哥的負隅頑抗暫且不說,美國沒有配合減產才是油市最大的風險。但這一次,油價的跌勢比價格戰開啟之初更為強勁,甚至可以說是出現史詩般的暴跌。因此,我認為下一次牽頭舉行談判時,沙特肯定能取得成功。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週三表示,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的減產力度可能在5月達到1500萬桶/日-2000萬桶/日,這將改善油市的供應過剩狀況。


罕見負油價、慘烈穿倉、油市巨鯨隕落.....一系列史詩級謎團正引起市場熱議。

希望本文能夠讓因為一做單就虧損而處於迷茫中朋友走出困惑,老規矩,還沒看明白的先收藏!歡迎留言與小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