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文章一片抄嗎

天下文章一片抄嗎

多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接到家中的一個電話,妻興奮地誇獎兒子寫了一篇非常優美的小作文,並念給我聽。起初我頗高興,文章描繪生動,情真意切,無懈可擊;後來再一想,覺得不可思議,一個九歲的二年級學生怎麼能寫出如此的妙文?經過進一步的追問才知,原來是兒子在課堂上聽同學朗讀短文,他記憶了其中的片段,斷章取義而來。——不屬於完完全全的照抄,但頂多也是變相“拿來主義”下的作文而已。

由此我聯想到現在的一些現象,一些教師和學生膚淺地理解並認可:天下文章一片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於是乎,在老師的引導和要求下,學生努力地背範文,記所謂的美句佳段。每逢作文,抓耳撓腮,敏思苦想,搜尋腦子中的“庫存”,東挪西借,七拼八湊,弄虛作假,無病呻吟。於是便產生了模式化作文,每寫到春天,幾乎千篇一律:小河融化了,柳樹發芽了,青蛙呱呱叫……

文章是自我心聲的表達,要有真情實感,要突出個性特色。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甲的媽媽與乙的媽媽一模一樣,豈不可笑?

學習優秀範文的寫作技巧、寫作特色,借鑑他人的寫作條理、表達方式,這就是“天下文章一片抄”的含義,所以提倡學生多閱讀,多理解,多練習。

對於剛剛步入學校的學生,正是學習作文的啟蒙階段,務必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為什麼要看圖說話、寫話?就是讓學生先學習觀察,然後試著去表達。基於這樣的思路,家長和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用自己的眼觀察自然和社會,用自己的心感悟體會,用自己的筆記下真正的人、客觀的景、真實的情。前蘇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大力提倡並身體力行,他把孩子們領到大自然中,看天上雲的穿行、小河裡水的流動、蝴蝶翩翩起舞,觀察花兒的綻放、柳條的拂動,聽小鳥的歌唱,聞空氣中瀰漫的氣味兒……

生活實踐和生活體驗是作文的源泉。堅決杜絕抄襲或變相抄襲的文風,為學生鋪就一條健康的作文成長之路,發揮孩子的特長,張揚孩子的個性,成就孩子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