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車實驗室」德系日系典型車設計思維對比 寶馬新3系

[資訊-牛車網]

牛車實驗室拆過的這些車,雖然總數還不多,但也涉及了各種國家的典型代表。今天要聊的兩個車,雖然是不同級別的,但是它們的設計思維代表了德系和日系。從設計內涵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兩個國家的設計師完全是兩種方案。寶馬新3系是力求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做到與眾不同,第14代軒逸是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都先考慮成本。所以我們今天選擇兩款車的一些非常規結構進行對比,看看德系日系有什麼差別。

首先來看東風日產第14代軒逸:

前部多處金屬缺少色漆層: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地氈僅一層,泡沫來填充: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車頂單薄加強筋,全無隔音止震設計: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碳罐位置很神奇,車尾碰撞高危區: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拼接車門廉價,技術含量老舊,美觀度差: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傳統點焊本身沒什麼技術含量,參差不齊是為何?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中央排氣隔熱鋁箔也要省錢,平面鋁箔散熱面積小效果差: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同級車都在用獨立懸掛了,軒逸的扭力梁還沒有防傾杆: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後排座椅下光禿禿,無地氈墊延伸: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手工膠布固定線束,拆解後發現多處: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下面看看華晨寶馬新3系的設計:

車頭兩角金屬加強框:優點缺點並存!斜角碰撞車頭時傷及行人但讓車本身降低損傷。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異形行人腿部防捲入梁:強度不足,作用並不明顯,存在質疑。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SYNTAK協同熱升艙技術:並非高科技,就是用隔熱棉半包裹發動機且取消鋁箔隔熱板,還同時取消機艙蓋隔音棉,總讓人感覺是減配。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前門鏤空長方體異形防撞梁:結構罕見,但並非最優方案。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分體式樹脂油箱:底盤構造帶來的無奈之舉,弊大於利。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後置式啟動電瓶:優點,優化整車配重、利於機艙散熱。缺點,無防水設計,極端情況可能導致車輛癱瘓。線束佈局成本較高。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裝配方式奇特:翼子板內襯塑料鉚釘,翼子板覆蓋件一次性卡扣,後市場維修很麻煩。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安全帶固定點位置特別,螺絲反裝:同樣給拆裝帶來極大困擾。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總結:雖然我們並不是刻意的去找缺點,但是軒逸的大部分非同一般的地方還真不是什麼優點。東風日產在營銷上很成功,軒逸的銷量也是每月幾萬臺車,的確很不錯。但是在賺錢的同時,也希望廠家不要忘了消費者的利益,多少給點誠意吧。寶馬新3系,其實有很多地方的設計也是在逃避成本問題,但是更多的時候,它還是在彰顯自己豪華品牌的特立獨行,非要把簡單的設計弄的很複雜,甚至給後期維修都帶來各種麻煩。德系似乎越來越複雜,而日系總是能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能到最後還是德系車的使用壽命更勝一籌,但日系車的物美價廉還是大家普遍歡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