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民有多智慧,除了传统发明外,还出现了下列黑科技

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是非常智慧的,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涌现了非常多的”黑科技“。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盘点看看吧!实际上咱们老祖先的脑洞和技艺远远超乎想象。

一:空调软卧特快专列——辒辌车

你能想到早在两千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今天的”空调车“的发明吗?只不过那个时候它的名字叫做辒辌车。《史记》中记载,始皇崩于巡游途中,赵高与李斯谋划秘不发丧,“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秦始皇陵挖掘出土的器物中就有辒辌车的原型。

辒辌车为当时的皇家高级用车,它的外面一层车窗的窗板上遍布着微小的孔洞,内层车窗则能开闭自如,这样的设计使车内温度能得到一定范围的调控,故而名为辒辌车(温凉车)。而说它是软卧是因为车内铺满了软垫,可坐可卧,不仅舒适而且制作精美。

古代中国人民有多智慧,除了传统发明外,还出现了下列黑科技

秦国辒辌车

秦始皇在当年大修驰道,不敢想象在驰道中也出现了辒辌车的专属”轨道“,轨道的设置大大加快了行车的速度与稳定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轨道上铺设有枕木,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与马奔跑时的步子相合,马匹一旦在轨道上奔跑起来不到达固定站点是不会停下来的。

二:陀螺仪的鼻祖——被中香炉

陀螺仪最早应用于航海导航,如今被广泛地应用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地下勘探等各个领域,而首先将其创造出来的不是欧洲人,而是我们的祖先。

被中香炉又名“鉔”、“卧褥香炉”、“香熏球”等,是用来盛放香料给被褥熏香的。目前最早的记载见于司马相如《美人赋》“金鉔薰香”。它的外壳是镂空的球形,内有两至三层同心圆环,最里面是半球形炉体。炉体是用来盛放香料的,两端分别有短轴与中间的几层同心圆环相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在重力作用下,无论炉体如何翻转,炉口总能保持水平状态。估计这也是当时做此设计的初衷。

古代中国人民有多智慧,除了传统发明外,还出现了下列黑科技

被中香炉

三:古代的计程车——记里鼓车

记里鼓车最早叫做“记道车”,最迟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记道车可以计算路程,而记里鼓车则在记道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可以打鼓计程的自动机械装置。

记里鼓车是由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最早的记里鼓车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置一钟,下层设一鼓,车上还有小木人,每当车行过十里,小木人就会自动敲击一次,而每击鼓十次后就会击钟一次以示提醒。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后代,还不断有人对其进行改进,但记里鼓车工艺繁复且用途狭窄,于是到了明清之际便已不见于世。

古代中国人民有多智慧,除了传统发明外,还出现了下列黑科技

纪里鼓车

四:综合性天文观测台——水运仪象台

水运仪象台由北宋天文学家苏颂等人耗时七年设计制作而成。它也可看作是一座小型的天文观测台。整座观测台高约12米,宽约7米,共分为三个部分。最上面的部分是露天观测台,放置有一台浑仪,浑仪上有屋顶遮盖,它可以随意开合,便于观测。中间部分是一间密封观察室,里面置有浑象,机械模拟了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

其中,下边的报时装置又分为五层,每一层各司其职,用来报告每天的不同时辰,时间可以精确到刻。每到一个时刻,五层共计162个小木人。如此精密的设计,难怪连英国科学家李约瑟都说这“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古代中国人民有多智慧,除了传统发明外,还出现了下列黑科技

水运仪象台

而所有这些自动机械装置全部是由整座仪器的动力机构的运转完成的。动力机构依靠水的恒定流量,不断推动水轮从而带动了整台仪器的机械运转。也因此被称为“水运仪象台”。但是最终不幸毁灭于蒙古灭金的战争之中。

上述这些仅仅只是冰山一角,那些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古老智慧是举之不尽的。我们应该记住,我们今天取得的科技成就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亲爱的朋友们,对于这一件事你们有什么看法与想法吗?欢迎留言吐槽,想看更多的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