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花更多的钱买“儿童食品”,商家套路你清楚吗?

购买食品时,你是不是看见“儿童”字样,就理所当然的买给自己的孩子或者身边的小朋友吃了呢?

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可能已经被营销“洗脑”了。

让你花更多的钱买“儿童食品”,商家套路你清楚吗?

实惠的儿童牛肉可能是卡拉胶合成

近日,深圳市第一现场的记者,顺着市民报料的信息顺藤摸瓜,探知到一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真相。

深圳的市民反应,他们附近超市的牛排价格非常便宜,特别是儿童牛排。市场牛肉的售价需要40多元500克,但这里120克装的儿童牛排仅需8.25元,真的是良心商家为孩子精心定制的吗?

让你花更多的钱买“儿童食品”,商家套路你清楚吗?

这个真相也许你并不想知道,因为非常毁三观。

这些牛肉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他们是合成牛肉,是一种用化学方式重新组合拼接而成的牛排。主要是依靠卡拉胶、大豆分离蛋白这两种添加剂。

卡拉胶为何物呢?卡拉胶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具有“黏合”作用,类似502胶水。国家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就明确规定,卡拉胶不得用于生鲜肉中,虽可以用于调理肉类制品生产加工,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确标注。

卡拉胶虽然在合理的使用剂量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但一旦过量就会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会妨碍人体对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吸收。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期,有效的吸收矿物质对身体的健康发育尤为重要。

让你花更多的钱买“儿童食品”,商家套路你清楚吗?

生产厂家生产的合成牛肉就是将边角碎牛肉,用卡拉胶重新“粘”在一起,经过冷冻压缩后切成牛肉的样子,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如果遇上一些不良商家,制作原料可能不仅仅是碎牛肉了,可能会参杂鸡肉、猪肉等成分。这种重组合成的牛肉内部极易感染细菌,可能导致牛排的菌群总数偏高。

辨识合成牛肉与原切牛肉的方式也是非常简单的,只要看原料表即可,如果标签注明是原切牛肉那就是纯牛肉,如果配料表含有其他的配料则是合成牛肉,我们尽可能购买配料表“短”的食品,因为这样的添加物更少。

国家并没有儿童酱油的标准

孩子不吃饭,加点酱油孩子反倒爱吃了。许多家长为了解决孩子吃饭挑食的问题。特意给他们买了“儿童酱油”。

标注了“儿童酱油”的酱油就真的安全了吗?事实上,酱油的制作是有统一标准的,所谓的“儿童酱油”生产时所执行的标准与普通酱油无异。这国家分裂标准中并没有明确分出一类属于儿童。

让你花更多的钱买“儿童食品”,商家套路你清楚吗?

这是商家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所设计的一种商业噱头而已。央视315晚会就曾针对这种社会现象做了一次曝光。但大家似乎并不买账,总喜欢将儿童=安全,这种认知心理误区只会对家里的孩子的成长发育造成影响甚至伤害。

一是因为添加物的食用,二是纳元素的过量吸收。大量摄取纳元素会增加儿童患上高血压的风险,有一项针对6-17岁年龄段的调查数据显示,长期食用酱油患高血压的几率高达17.6%。

商业与科普是一场较量,由于营养科学的普及,许多家长开始意识到纳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影响。商家也非常准确的捕捉到这样的信息,于是推出除了低纳酱油。部分家长已经安全隐患已经消除了,可以放心的给孩子吃了。实则不然,纳即便降低了,还有盐。儿童日常盐的摄入量是2-6克,大部分家庭儿童所食用的食物基本与家中成年人无异,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食物烹饪时都加了盐,此外还有一些食物本身就具有“盐”的成分,如果单独再给孩子添加酱油,那儿童每日酱油的摄入量岂不是比成年人还高。

让你花更多的钱买“儿童食品”,商家套路你清楚吗?

过量摄入盐的后果会造成孩子的孩子肾脏功能的排毒代谢的负担加重,本身孩子的肾脏功能并未发育成熟,这样的负担只会让孩子的肾脏功能衰退,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对孩子的身高、皮肤状况以及体质也会有所伤害。

因此,不要盲目的相信商业广告,它们的目的是从你身上赚钱,往往加上“儿童”字样的酱油就能水涨船高,比普通酱油贵许多。

销量过万的网红鱼肠食品

爷爷奶奶疼爱孙子孙女,孩子想吃零食一般都不会拒绝,鱼肉肠是爷爷奶奶喜欢买给孩子吃的一种“儿童零食”。不少宝妈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因为她们一看某宝上的评价和销量就容易产生信任,而且理所当然的认为鱼肉肠中有鱼、有肉,又是儿童食品,孩子吃肯定有营养。

然而,市面上对数鱼肉肠都是高盐、高纳的食物。儿童吃东西特别在乎口感,为了增加口感,在生产中商家会添加不少提升口感的添加剂,从鱼肉肠的成分表不难看出,配料表中添加物不少,常见的有白砂糖、食用盐、黏稠剂、甜味剂等等。

让你花更多的钱买“儿童食品”,商家套路你清楚吗?

不是说有添加剂的食品就不安全,但对于儿童而言,还是尽量食用一些纯天然、少添加、少处理的食物为佳。

因为目前我国只是针对0-3岁婴幼儿的辅食的相关食品有标准要求,但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食品并没有相关的标准,基本都是按照成年人的标准执行。

让你花更多的钱买“儿童食品”,商家套路你清楚吗?

这意味着孩子食用的可能是“口味重”的食品,为了增加销量,许多原本不是针对儿童设计的食品,还高调宣称婴儿和孕妇均可食用,这里需要家长们学会看营养成分表,只有自己懂得看营养成本表才能不容易被商家忽悠,才能给自己的孩子在健康饮食上有更好的保障。(嘉嘉有专门写过如何看食品标签的文章《学好这个技能会少走些坑,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上》,感兴趣的大人们可以翻阅了解下)

所以说儿童食品不等同于安全健康食品,年纪越小对孩子的饮食越要严格选择,少看广告,多看食品成分表。


互动话题:

说说你买过了哪些“儿童食品”?


作者简介:嘉嘉,全国二级营养师,5年健康食品从业经验者,熟悉健康食品领域的供应链及品牌特点,有较丰富的海外进口食品采购经验,是《嘉选优品》健康生活馆的馆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