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縣重陽鎮:扶貧安置社區裡的文化使者

(通訊員:劉臣明)在西峽縣重陽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思源社區”裡,貧困群眾汪中華自發組織成立了 “思源社區鑼鼓曲藝舞蹈隊”,自編自演鑼鼓曲、戲曲、舞蹈等小節目,定時不定時地為群眾演出,歌唱黨的扶貧政策,活躍百姓日常生活。成為社區一景。

今年55歲的汪中華,是從距離鎮政府駐地50多華里的五朵山村搬來的一戶貧困群眾。汪中華喜歡舞文弄墨,性格開朗,用農村的話說就是很有“文藝細胞”,但因其居住偏僻,家庭貧窮,加之從小右眼失明,40大幾才從湖北討了個患有先天性視網膜變性的智障媳婦。無兒無女的一對“瞎子”,身居深山,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搬到思源社區後,汪中華夫婦生活環境大為改觀,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夫婦倆身殘志堅,不等不靠,遇著剪菇腿等力所能及的零星活總是搶著幹。2019年,他用掙來的1000多元錢,購置十幾套玩旱船和舞蹈用的服裝、道具,辦起了由十幾個社區百姓組成的“思源社區鑼鼓曲藝舞蹈隊”,義務為百姓演節目。日前,為備戰一年一度歡度春節文藝匯演,汪中華又從西峽縣城請來音樂舞蹈老師,對隊員們進行專業指導培訓,費心費神,不遺餘力。

重陽鎮 “思源社區”建於2017年5月,位於重陽鎮沿312國道的西營村,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這裡安置了鎮南部山區五朵、洪湖等五個偏遠、閉塞行政村的106戶貧困群眾。該鎮通過一系列實踏實的舉措,不但使貧困群眾得到了一棟新房,換了一個好的生存環境,跟附近的群眾融為一體,更重要的是通過產業扶貧,量身定做單個的脫貧計劃,拓寬其就業渠道,使貧困群眾實現了搬遷與脫貧同步的理想效果。

斬斷封閉落後“窮根子”的社區百姓,心裡得勁,日子舒坦。汪中華看到社區裡雖然都是山裡來的貧困戶,但他們的精神世界一點也不寂寞,有的會敲鑼打鼓,有的會唱花鼓子調,如果能把他們組織起來,成立一個文藝團體,閒暇的時候編點、演點節目,娛樂自己,同時也與當地人相互交流,融入一體,讓搬遷群眾有家的溫暖,從而增強其脫貧致富的信心。這是扶貧社區裡的文化使者——汪中華的初衷。

汪中華告訴記者:“只有共產黨把我們貧困百姓的冷暖、溫飽真正地放在心上!我別的沒啥能耐,就想代表所有的貧困戶表達點自己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