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7天建成“火眼”,每日可檢測核酸1萬份

哈爾濱7天建成“火眼”,每日可檢測核酸1萬份

5月1日,歷經7天火速打造的哈爾濱“火眼”實驗室(氣膜版)項目正式建成,投用後每日核酸檢測通量將達10000份。該萬人通量規模化核酸檢測平臺誕生後,將發揮規模化應急能力、“前哨”作用和覆蓋作用,助力哈爾濱及時精準排查新冠病毒。

據新區平房片區招商局楊建成介紹,該氣膜型“火眼”實驗室充分考慮全球生物安全要求和行業規範,由6個氣膜構成,佔地約1700平方米,共設置五大功能區,包括樣本採集區、樣本接收區、試劑準備區、樣本製備區和擴增區,並配備了氣鎖轉換、醫廢出口、衛生間等輔助轉換空間,安裝了Class II生物安全櫃、全自動核酸製備儀、QPCR儀、抗體檢測設備、基因測序儀、高性能服務器等50臺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設備。實驗室通過新風系統和高效過濾系統 (HEPA) 的創新性設計,對每個功能區進出風的空氣進行過濾管理,輔助連接區的統一氣體消殺確保了各個功能空間的相互獨立,同時保障實驗室向外排放的潔淨度,以符合基因擴增實驗室及病毒檢測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相關標準和指南。

哈爾濱7天建成“火眼”,每日可檢測核酸1萬份

目前,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已經完成了第一輪實驗,運行效果良好,具有會生長、低能耗、更智能、可收納、易運輸、可降解等優點。“哈爾濱實驗室已有30多位工作人員到位,今晚就可以開始核酸檢測工作。”楊建成說。

據瞭解,哈爾濱“火眼”實驗室為全球首個氣膜版“火眼”實驗室,全面投用後,將為黑龍江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 作者 李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