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指標——判斷美股被高估還是低估

小邦財商

美股市場仍然處在 的狀態。

大街上已經有2千2百多萬人申領失業救助,房貸還款申請猛增60%,幾百萬家庭即便收到聯邦政府的現金救助也必須延遲還款。

同樣的過去1個月裡,華爾街的美股則顯得生龍活虎。

巴菲特指標——判斷美股被高估還是低估

美聯儲的無限量量化寬鬆已經步入第四個星期,三個現象很值得細品。

一、”國有化“美股和金融市場,例如救助垃圾債券,使以往任何類型的分析都變得毫無意義。

二、美債的拋售和黃金的飆升,當全世界大部分國家都持有美債(作為避險核心產品),無限量放水等於讓這些國家一起承擔風險,雖然美聯儲承諾履行債務償還,但如果美債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黃金價格的飆升顯示各國看不到6-12個月之內還有哪些東西真的”值錢“,美債靠不住就只能黃金了。

三、”脫實向虛“,股市行情是一年後的經濟預測,既然任何分析都變得毫無意義,而市場的數據都是負面和不確定的,目前如此向好的股市是不是數字遊戲呢...

說了這麼多,潛臺詞就是美股被高估了?

不敢妄下結論,但可以看看巴菲特指標。

巴菲特指標——Stock Market Capitalization-to-GDP Ratio

Buffett Indicator不是真的由巴菲特創造的。

從1990年代開始,他在一些對朋友和商業領袖的談話中,參考了“股市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向投資者說明其對市場的看法。

據說他曾表示,這可能是衡量某一時刻估值水平的最佳指標。因此,市場就把這個指標稱為“巴菲特指標”。

這個指標的目的在於幫助判斷市場的估值,例如高估、低估還是公允。在牛市中,它也可以幫助投資者評估整體市場的活躍程度。

計算的公式很簡單:

巴菲特指標——判斷美股被高估還是低估

為了計算美股的總價值,大多數美國分析師使用Wilshire 5000 Total Market Index (TMWX),一個基礎廣泛的市值加權指數,可以代表美國市場所有股票的價值。GDP則採用季度數據。

重點在解讀巴菲特指標。

巴菲特指標——判斷美股被高估還是低估

by gurufocus.com

五個等級分別是:

1、小於50%:顯著低估

2、50%至75%:適度低估

3、75%至90%:公允價值

4、90%至115%:適度高估

5、大於115%:顯著高估

來看看下面這張圖:

巴菲特指標——判斷美股被高估還是低估

數據從1974年開始,一直到2020年,中間灰色的豎條顯示經濟衰退期。

歷史記錄的第二最高點在2000年,巴菲特指標高達142.92%。

2008年的經濟危機爆發前,比率是110%。

歷史最高點在2019年底,雖然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向下調整,到了4月17日,比率仍高達137%;4月21日回落到130%。

無論如何,目前的巴菲特指標顯示市場的價值被顯著高估。

這意味著什麼?例如,一位交易員說:“For now, CASH is the king." (目前,現金為王,不要盲目跟進股市買入。)

巴菲特指數在A股的運用極少,國內數據也不多。

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年度市值佔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下圖顯示2003年到2018年的A股巴菲特指標。這裡的股市市值包括年底上市的國內公司,不包括投資公司、共同基金和其他共同投資工具。

巴菲特指標——判斷美股被高估還是低估

by CEICData.com

最高點出現在2007年,高達126.2%,但僅僅兩年前的2005年,A股的巴菲特指標只是17.6%。

如果你經歷過08年上證指數從6千多點重重的摔下來,會否若有所思?

巴菲特指標——判斷美股被高估還是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