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唐朝有兩個詩仙,一個是李白,另一個是白居易,為什麼有這種情況呢?其實李白的詩仙稱號是後世文人封的,屬於民間稱號,而白居易的詩仙稱號則是皇帝授予的,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但是由於習慣性地將李白稱為詩仙,所以一般稱白居易為“詩王”或“詩魔”,以彰顯他的偉大,我覺得白香山的詩最大的貢獻是讓詩通俗化了,唐詩從陳子昂、李白起,還保留有古詩風格,比如李白的《將進酒》,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都頗有古風,到唐中期以杜甫為代表的詩人講究平仄、格律,形式大於內容,到白香山這兒風格又是一變,變得通俗易懂了,他的詩極少用典,有事說事,我極為喜歡,比如“江州司馬青衫溼”,小學生都讀得懂。所以宣宗說他的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的一個官宦家庭,在他幼年時父親任徐州縣令,由於戰亂徐州陷於戰火,父親便把他送到宿州符離,對就是今天的符離集,但是那時候多半還沒有燒雞,白居易在那兒學習長大。16歲時寫出來千古傳頌的名篇《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這時候他遇到一個女子,這是個叫湘靈的非常聰明的女孩子,每逢白居易讀書她就來窗邊,託著腦袋看他念書,白居易看累了,湘靈就唱歌給他聽,才子佳人,兩人很快陷入了甜美的戀愛中。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

白日姮娥旱地蓮。

何處閒教鸚鵡語,

碧紗窗下繡床前。

不幸的是被白居易的母親發現了,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主婦,他絕不允許有這種情況發生,因為那個女孩是普通人家的女孩,不符合門當戶對的原則,另外白居易目前的任務是一定要中舉,所以母親迅速帶著白居易搬離了符離,白居易以為母親想讓他先立業後成家,就跟女孩保證等中舉了一定回來娶她,這樣白居易更加刻苦了,到什麼程度呢?“長年用功,讀到口舌生瘡,寫到手心出繭,甚至少年白頭,終換一身文采絕代。”

白居易離家趕往京城,把自己的詩文獻與達官貴人,希望能得到賞識,一大文人看著年紀輕輕的白居易開玩笑說:“長安居,大不易”,但是當他翻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忙說有此文采容易的很,出自語本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白樂天初舉,名未振,以歌詩謁顧況,況謔之曰:‘長安百物貴,居大不易。’”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由此白居易的大名逐漸在長安傳揚開來,27歲時高中進士,揭榜之日,他在慈恩塔下大筆一揮寫下“慈恩塔下提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27歲中進士已經是非常年輕了。

進士及第後馬上回到家鄉,拉著湘靈跪在母親面前求她成全,卻不想遭到了母親更強烈的反對:“曾經你為布衣她尚且配不上你,如今你已貴為進士,怎能娶這鄉野村婦。”

還沒等白居易說服母親,他就要回京赴任了,臨走之際,湘靈趕來,送了白居易一雙自己親手做的鞋子。看著淚水漣漣的湘靈,想到兩人相愛無法相守,白居易心如刀絞。

南浦別

南浦悽悽別,

西風嫋嫋秋。

一看腸一段,

好去莫回頭。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從此少年純情的白居易死了,愛情對他來說是再也不存在了,以後他遊戲紅塵但是再也沒有愛過一個女人。

但是白居易從來沒有忘記過她,她送的鞋子他一直隨身帶著,每逢閒著就拿出來看看,一解相思。

感情

中庭曬服玩,忽見故鄉履。
昔贈我者誰,東鄰嬋娟子。
因思贈時語,特用結終始。
永願如履綦,雙行復雙止。
自吾謫江郡,漂盪三千里。
為感長情人,提攜同到此。
今朝一惆悵,反覆看未已。
人只履猶雙,何曾得相似。
可嗟復可惜,錦表繡為裡。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十一年後的機緣巧合下,他又一次見到了讓他刻骨銘心的人。

逢舊

我梳白髮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傍人怪惆悵,少年離別老相逢。

可惜終生不嫁的湘靈已經皈依佛門,白居易又急又悔時,收到了湘靈的信:“多虧父母兄弟懂我,我才能堅守此生非你不嫁的諾言,三十年來,我誦經唸佛已經習慣了。紅塵之事,也都不記得了,你,你也早日放下執念,不要再來找我了。”

白居易滿心悲涼,五臟劇裂,寫了首詩回覆問她說,既然你已經放下了我,那為什麼還要來我夢裡?

夢舊

別來老大苦修道,

煉得離心成死灰。

平生意念消磨盡,

昨夜因何入夢來?

湘靈無奈,“既然夢裡見過,就當我們已經話別,人間無緣,天上再見。”這一段愛情就此徹底終結。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中舉後任盩厔縣尉,一日,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仙遊寺遊覽,談及李隆基與楊貴妃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何如?”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詩《長恨歌》。因為這首詩太好了,所以全錄供各位欣賞

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首詩所描寫的愛情實在是太美了吧,“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我覺得這四句絕對有他對湘靈的思念在裡面,不僅是這四句,其實這首詩的每一句都非常值得玩味,只是限於篇幅,各位自己賞析吧。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這首詩一出迅速傳遍全國各地,連皇帝都讀到了,皇帝覺得這麼大一個才子放在縣尉上太屈才了,於是將他調到京城,第二年任左拾遺,這樣就進入權力中樞了,白居易自然感激涕零,深感皇恩浩蕩,不知道怎麼報答好了,於是頻繁上書言事,並寫大量的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以此補察時政,乃至於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白居易上書言事多獲接納,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憲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絳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朕,朕實難奈。”李絳認為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勸諫憲宗廣開言路。

此時白居易的詩沒有多大可讀性,《觀刈麥》《賣炭翁》等,可讀性都不高,主要是想告訴皇帝民間實情,是屬於有目的寫的政務詩,咱們就略過吧。

終於皇帝煩透了他,唐朝的皇帝相對開明,也相對愛才,但是再開明他也是獨裁者啊,俺不是獨裁者要是有人天天在俺耳邊逼逼俺也會煩吧,於是皇帝把他貶到江州任司馬,給我滾遠遠的吧。

這是白居易受到的最大打擊,他終於懂了也終於知道自己不是玩政治的那塊料,於是性情大變,他成熟了,不管是人還是生活態度還是他的詩,批判現實主義不見得,詩的可讀性愈發高了。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在此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琵琶行》,由於這首詩我們都背過,老師也給我們詳細分析過,俺就不在多說了,記住這兩句就行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白居易開始佛系,這個時候的他越發淡泊了,他看破了世道人心,詩歌創作才開始向閒適風格轉變。這一年白居易45歲,至此之後他的行事漸漸轉向“獨善其身”,雖仍有關懷人民的心,表現出的行動卻已無過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雖不得志,大體上仍能恬然自處,曾在廬山香爐峰北建草堂,並與當地的僧人交遊。

大林寺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杭州期間他帶領群眾興修水利,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又見西湖淤塞農田乾旱,因此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並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與注意事項,刻石置於湖邊,供後人知曉,對後來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響。

錢塘湖春情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白沙堤即白堤,白居易來之前就存在,所以他不是白居易修的,但是世人總愛附會,把它和白居易聯繫起來,也算是一佳話吧,俺就不多說了。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這首詩寫晚秋的景色,斜陽映照在水中,然後新月東昇,整首詩突出了和諧與寧靜。

後來轉任蘇州,在蘇州刺史任內,白居易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目前山塘街還是在的吧?

在蘇州任後,他就基本處於晚年和養老狀態了,也就在這時候他性情大變,827年,他返回長安官至三品大員,但是他不再像年輕時那樣進取了,開始享受美色,我們現代流傳的什麼“櫻桃小口”,什麼“小蠻腰”,都是來自白居易的詩。

原文出自唐孟棨《本事詩·事感》:“白尚書(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蠻善舞,嘗為詩曰: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白居易有樊素、小蠻兩個小妾,都是大美人,這本身沒問題,但是他還養了100多個歌舞伎,其實都是他的侍妾,但是他依然不滿足。白居易的《追歡偶作》中寫道:“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公然炫耀家裡美女多,還說每過十年換三次家裡地 侍妾,就因為她們老醜了。不僅風流還寫成詩來諞呼,可見他已經沉迷於其中。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但是白居易最喜歡的依然是樊素和小蠻,他們倆是永遠不換的,如《春盡日宴罷》所述:

春盡日宴罷

五年三月今朝盡,客散筵空獨掩扉。
病共樂天相伴住,春隨樊子一時歸。
閒聽鶯語移時立,思逐楊花觸處飛。
金帶縋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勝衣。

但是二人最終還是離開了他,白居易晚年偏癱,身患風疾,半身麻痺,身體狀況每日愈下,於是他賣掉了乘坐了五年的馬,並讓樊素小蠻離開他去嫁人。畢竟當時他們都已經是“大齡剩女”了,與其留在自己身邊,倒不如讓他們有一個好的歸宿。所以白居易忍痛割愛,讓她們離開。

二人分別之時,樊素為其唱楊柳枝,還挺傷感。其實樊素與白居易的感情是很深刻的,曾經白居易想要再相裴度一匹寶馬,裴度提出與樊素作為交換,最後被白居易婉言回絕了,在樊素小蠻走後,白居易還寫過很多懷念的詩作,如這首《病中詩十五首.別柳枝》:

病中詩十五首.別柳枝

兩枝楊柳小樓中,

嫋嫋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歸歸去後,

世間應不要春風。

人老了也不再風流了,於是開始跟熊孩子玩耍了,白居易家裡有一個池塘,裡面種滿了蓮花,於是就有孩子們來偷採白蓮。釣魚。 

猶抱琵琶半遮面——風流詩人白居易

這也是一樂吧。但是我覺得他的心靈依然是空虛的,自從湘靈離開他以後,無論多少美女都填補不了他的空虛,沒有愛情的性就是麻藥,像毒品一樣只會讓人更空虛,有愛情哪怕沒有性,人也會是充實的。他愈加寂寞了,寂寞就開始回憶

憶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大家都離開他了,晚年的他孤獨異常,往日的春宵苦短,往日的鶯歌燕舞,都已經離他而去,人總是要離開的吧,在他最後幾年,他終於悟透了人生,為自己的人生寫下了句號。

花非花

花非花,霧非霧。

夜半來,天明去。

來如春夢幾多時?

去似朝雲無覓處。

短短几句,寫盡了人生,看透了的人生不需要濃妝豔抹,淡淡的幾句娓娓道來,讓大家猜吧。這是白居易唯一的一首晦澀的詩,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