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要学会“抓大放小”

导语

有效沟通要学会“抓大放小”


语言是新时代的机器。

——堂·华特森,《死亡宣判:俚语、暗号和上层语言在搅乱大众视听》

“快捷”一词总结了现代沟通的质量标准。略微慢一点都会被视为效率低下。例如,一小时的干洗、半小时出炉的比萨、两分钟完成的LASIK 手术、几秒之内下载完的数码相片,ATM 吐钞票的速度快得你都来不及花,语言被简化成缩写只因为写一个完整的词语太过麻烦,博主们在航班还没返回前,就已经开始反对空中罢工了。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天才发现新领导是谁呢?

获取信息的速度甚至暗示了社交地位。一名没有手机的初中生,就好比一个社会流浪儿。年轻人深知消息是否灵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地位。如果布兰迪和布拉德午饭时吵架了,而那些到晚上还不知道此事的人就显然不属于这个社交圈子,而且也不见得会属于周末社交圈中的人物。这千真万确。不信你可以去问问这些年轻人,就知道我说的一点儿不假。

工作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抛开对网络文化的期望不提,信息在人们之间的传递速度——从吉尔到杰米尼,从领导到员工,从会计部的鲍勃到工程部的阿克米——让人们觉得好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打开目前最流行的电视节目,瞧瞧有多少故事是围绕着主角们的工作来展开的,而他们的同事也就是主角们的延伸家庭。这同时表明,当员工是从外界——媒体、供货商或其他公司——听到有关公司的消息,而不是从自己这个“大家庭”中得知这些信息时,他们会有被背叛的感觉。

你能想象当你今晚打开电视时,发现哥哥因为吸毒而被捕了吗?家人居然没给你打电话或以其他方式通知你!再设想一下,你看报时突然发现讣告栏写着你的外甥已经去世了,居然没有人告诉过你!你会生气吗?会感到受了伤害吗?会愤怒吗?至少也会产生要质问家人为什么没有通知你的冲动吧?

当供应商和客户从外界——报纸、电视、收音机、博客、邻居或健身房——了解到公司的情况,而不是从公司本身或自己的上司那边得到这些信息时,他们也会生出上面那样的复杂情绪。

此处的“外界”因时因地而异。例如,弗兰西斯的领导告诉了他一件事,弗兰西斯在吃午饭时又将此事告诉了弗兰克,而弗兰克的领导可能从来也没想过要把这件事透露给自己的下属。结果是:在弗兰克的心里,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他都会觉得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他和同事居然被排除在“家庭消息”之外。

在等级不存在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限的运作就会变得更为复杂。

临时组建的团队现在越来越常见——聪明的人为了同一个目标通过网络短暂地聚在一起完成某项任务。他们互联在一起,一起沟通交流,一起工作并完成任务,然后解散。因此组织他们完成任务的信息传递必须高效快捷,否则,一旦团队解散,所有人就完全不在这个圈子里了。

延误是致命的。

有效沟通要学会“抓大放小”


1、日常工作:速度的必要性


几个月前,我们的电子邮件服务器瘫痪了大约六小时。之后,会计部主管好不容易才从一封潜在客户的电子邮件中摆脱出来。在电子邮件服务恢复后,该主管马上就查收电子邮件,看到一封来自我们公共组注册用户的信。他给客户回了封电子邮件,回答了她的问题,并对于因电脑故障所导致的六小时延误表示了歉意。对方简短地、毫不客气地回了一封信:“太晚了。我已经报名了你们竞争对手的研讨会——他们更关心电子邮件!”

客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霍思斯坦联合协会的调查表明,只有42%的商业组织在24 小时内回复电子邮件。联邦政府有专门的两个工作日来处理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查询等工作,另外20 个工作日则用来处理那些“复杂”的咨询(此内容来自消费者和政府事务部门的网站)。

然而,调查还表明有88%的客户希望在24 小时内得到回复,13%的客户希望在1 小时内得到回复。电话回复的情况没好到哪儿去。根据波特兰德研究组的分析,客户们平均要给公司打上2.3个电话,他们的问题才能被解决。

先不提这些数字和心情沮丧的客户们,想想你的同事们。等待可不是一项好的消遣。迟到的信息表明决策同样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因为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哪个项目该继续,哪个该停下来。生产力因此而暴跌。

延误破坏了士气。

有效沟通要学会“抓大放小”


2、有计划地应对危机


涉外商业组织——一个非官方的机构——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旨在让商业组织学习如何在面临危机时更好地沟通和交流。该研究成果来自回声调研机构对6 个全球市场的考察,并由罗伯特·霍兰德和卡其娜·吉尔执笔。研究发现国际新闻界发表的有关卡特里娜飓风的文章中,有84%的文章传达的都是对美国不利的消极印象(不必惊讶,想想美国国内那些一样口吻的文章就知道了)。从这份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危机沟通中,没有计划(至少是备用的启动方案)具有多大的危害性。公司应该牢记这一点。调查同时披露,69%有危机应对经验的公司在2005 年同样运用危机方案来应付这类危机。

简而言之,如果你有方案,那就用;如果没有,就会自食苦果。

特别要记住的是,迅速地知道信息能令你更好地解决燃眉之急、澄清谣言、传递关爱并保持士气。

卡特里娜飓风和丽塔飓风结束后所做的调研表明,联邦快递公司在危机沟通中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在飓风发作时,他们召集不同部门的主管组成团队,共同协调飓风时期的对内对外事务。他们通过电子邮件、内部卫星网络、报社、网站公告和热线电话,向员工和客户报告最新情况,并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

他们为受灾害影响地区的员工搭建了专门的沟通平台,并告诉他们可以获得哪些福利、如何将支票变现,以及如何获得赈灾资助。执行官们亲临灾害现场和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与这些重视员工和客户利益、迅速采取行动的机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它们向来只会互相“踢皮球”,互相抱怨,所谓的沟通几乎从来都没有。

再看看恐怖主义,还需要过多“渲染”速度的重要性吗?速度贯穿各个环节:收集、协调、获取、观察、解读信息,再依此做出决策并行动。

当政府收到的情报表明你现在乘坐的飞机,或你工作的大楼,或你要参加的会议,将会受到攻击时,你希望能提前多久知道这个消息呢?尽管并不是每次危机都是生死的考验,但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缺陷,同事和客户却会产生同样的焦虑感。

延误会将危机变成灾难。即便延误没有造成伤亡或其他破坏,最起码它也严重地触怒了人们。

3、少说废话

有效沟通要学会“抓大放小”


着手制定危机方案并让大家都了解。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至少要牢记以下原则。

◆砍掉废话

如果邻居经常在隔壁大吵大闹而你也习以为常,那么这些噪声在午后两点就不会吵醒你了。反过来,如果邻居向来很安静,而有一天半夜突然发出尖叫,你估计会马上跳起来拨打911。

同理,你的电子邮件也有相同的遭遇。人们越是经常地收到你的电子邮件,他们对你的关注就会越少。如果大家仅是在“茶余饭后”——在他们本该参加的会议开完之后,在他们本该做报告的那一周过了以后,或在他们本该参加电话会议的时间过了之后——才看到你的通知电子邮件,想想这是为什么?是不是他们经常从你这边收到大量琐碎的、无关宏旨的或类似的“垃圾”邮件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减少发信量。

◆抓大放小

时间紧急时,请养成这样的习惯:宁可先将工作整理出大概的轮廓,在细节上先不吹毛求疵。而不是放着不管,等有时间时再把它做完美。

等得太久会让人们知道幕后发生的状况并令大家失望,就好比正在看电影的人已经从电影评论员的嘴里知道了结局。不仅如此,不断地“拉锯战”力求完美反倒会让人觉得矫揉造作。

◆及时提供信息,要么就干脆不做

我知道了——这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对某些人、团队和机构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然,我们不会碰到下面这样的事情:

在提供产品或服务很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调查客户满意度,我们甚至都不记得该调查当时是针对什么服务的。

采购的东西很久之后才送到,我们只好草率地把它们扔在一边,因为已经忘了当初为什么要买这些东西。

有人给我们打电话,声称曾经给我们发过电子邮件或写过信要对某事进行跟进,而我们压根就不记得几时和他们有过瓜葛。

“正式”文件和证明在资料递交很久以后才送到——结果已经不需要它们。

在展会上申请要得到的资讯小册子几个月之后才送到——结果我们早已决定并在别处购买物品。

你可以将这些偶然的延误推托给技术问题。但如果消息是需要口头来传递的,你又该责备谁呢?

◆与最优秀的人为伍

博客,对许多机构——包括员工和客户——而言,已成为速度的代名词。目前,每天新增40 000 多个博客。事实上,专家们预见到博客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员工和客户的最佳途径。

领导们是否写博客,其意义已远超出流行趋势本身,没有人会否认博客是一种沟通的捷径。博主每天甚至每天好几次都会更新公告内容。他们的读者可以订阅种子(Feeds)并马上直接将内容下载到自己的电子邮箱里。

事实上,罗伯特·斯格伯,微软公司著名的前博客写手,在博客圈里被称为“斯格伯人”,借助博客在一大批对微软爱恨交加的独立程序员中打响了名号,以致2006 年他离开微软的消息还上了《今日美国》。

如果你也想在博客上大施拳脚,更有效地传递信息,请牢记以下原则:

亲自写,说出你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立场。

明确受众,清楚地知道自己传递的信息是给哪些人看的。

明白自己的目的,知道为什么要选择博客来将这些信息传递出去。

包容各式各样的回馈:好的、坏的,甚至不堪入耳的。

拒绝由高层、法律人员或公司公关人员来编辑你的内容。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会毁掉它的真实性。当然,编辑可能会保住你的饭碗或使你免于被起诉,但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于相关主题,可以链接到其他资源上去,以获得更丰富的内容。

知道何时要关掉博客。博客不会是永存的,它们总是为特定目的服务——换句话说,某个明确的目的,或者一个你充满激情的想法。当这些完成以后,博客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理由了。开始一个新的博客来面对新的主题和新的受众吧。

有些人固执地认为,由于博客在沟通上极其有效,它显然为企业的公关活动敲响了丧钟。我无法对此下定论。精确度仍是个问题。如果你可以将博客的速度和企业公关的调研及精确度完美结合,那么你可以获得一个沟通领域的奥斯卡奖。

我们都是勤奋的人。我们的滑雪装、登山包、健身自行车、餐具和汽车,以及iPod、手机、掌上电脑、扬声器、遥控器,都拓展了我们保持联系的能力。但保持了联系空间,并不代表我们就会经常联系。

仅有速度是不够的,并不能保证达到目标,但行动迟缓会更糟。快速的沟通仅仅是成为社会精英的门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