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易解3

◎信

【原文: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切戒之。】

易解: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注:復者實踐也,約定的事情要合乎義理,才能實踐。)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髒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論語·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原文: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瞭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原文: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易解: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原文: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易解: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論語·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

【原文: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易解: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反之,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讚,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自省,唯恐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原文: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易解: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面子,死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

◎泛愛眾

【原文: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

(孫中山說: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

【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易解: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說大話。

【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眥。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易解: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讚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貪戀新朋友或新事物。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閒言閒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禮運大同篇: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易解: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原文: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易解: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

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託人做事),先要反省,問問自己:換作是我,喜歡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於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

【原文: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易解: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